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8519—2018 代替Q/SY1519—2012
基层岗位HSE培训矩阵编写指南
Guidelines for compiling post HSE training matrixes
2018-07—26发布
2018-11-01实施
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Q/SY08519—2018
目 次
前言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4HSE培训矩阵编写 4.1基本要求 4.2编写步骤 5HSE培训矩阵的发布、实施附录A(资料性附录) 基层岗位HSE培训矩阵编写流程附录B(资料性附录)HSE培训矩阵示例
1
2 2
-
上
Q/SY 0851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SY15192012《基层岗位HSE培训矩阵编写指南》,与Q/SY15192012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2012年版的主架构,删除了“职责”(见2012年版的第4章)和“审核、偏离培训和沟通”2个标题(见2012年版的第7章):增加了“HSE培训”1个术语和定义(见3.1):修改了岗位管理单元、岗位操作项目2个术语和定义(见3.4,3.5,2012年版的3.2,3.3):对培训矩阵、培训需求。管理单元3个术语和定义作了澄清性修改(见3.2,3.3,3.4):修改了“HSE矩阵编写要求”(见第4章):一增加了基本要求(见4.1),明确了矩阵编制目的,职责,原则,依据。流程等内容(见
4.1.1,4.1.2,4.1.3,4.1.4,4.1.5) 修改了编写步骤(见4.2),整合为培训需求调查。确定培训内容,设定培训要求,形成培训矩阵4个步骤(见4.2.1,4.2.2,4.2.3,4.2.42012年版的5.1,5.2,5.3,5.4。5.5,5.6,5.7);修改了*岗位需求调查*(见4.2.1,2012年版的5.1)删除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调查,岗位职责调查。培训现状调查,培训内容调查(见2012年版的5.1)增加了非操作技能类培训需求调查和操作技能类培训需求调查(见4.2.1.2,4.2.1.3)。 修改了确定培训内容和设定培训要求(见4.2.2,4.2.3,2012年版的5.5,5.6)增加了培训内容分类和培训要求分类(见4.2.2.1,4.2.3.1):对通用安全知识。岗位基本操作技能做了明确定义并举例(见4.2.2.24.2.2.3):修改了生产受控管理流程,重新定义为生产受控管理(见4.2.2.4。2012年版的5.5.3):修改了HSE理念、方法与工具,重新定义为HSE知识,方法与工具并举例(见4.2.2.5 2012年版的5.5.4)。 修改了培训课时、培训周期,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和培训师资(见4.2.3.2,4.2.3.3,4.2.3.4 4.2.3.5,4.2.3.6,2012年版的5.6.1,5.6.3,5.6.45.6.5,5.6.6) 修改了建立HSE培训矩阵。重新定义为形成培训矩阵(见4.2.4。2012年版的5.7)。重新明确了形成培训矩阵的条件(见4.2.4.1,4.2.4.2,2012年版的5.7.1,5.7.2,5.7.3);修改了HSE培训矩阵评审发布与备案,重新定义为HSE培训矩阵的发布,实施(见第5 章,2012年版的第6章);重新明确了矩阵的评审,审批。发布、备案和存档流程,明确了矩阵宣贯培训、应用和维护要求(见5.1,5.2,5.3,2012年版的6.1,6.2,6.3)。 修改了基层HSE培训矩阵编写流程图(见附录A,2012年版的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健康安全环保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少林。贾雪峰。宋伟。茹阿鹏。张敏。肖清辉。董明仁。闫利凯。刘子英、
陈秀丽、李宝岩、张健威。李超武。
II
Q/SY08519—2018
基层岗位HSE培训矩阵编写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层岗位HSE培训矩阵的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基层岗位HSE培
训矩阵的编写。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号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支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SY1234—2009HSE培训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HSE 培训 HSE training 为提高岗位员工风险辨识与控制能力,满足岗位安全生产需要,所进行的以公司管理规范。程序
和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以在岗辅导、演练为主要形式的灵活多样的持续学习行为或过程, 3.2
培训矩阵trainingmatrix 将有关岗位的培训需求列人同一表中,由培训内容、培训课时、培训周期、培训方式、培训效
果,培训师资等核心要素组成,以明确说明岗位需要接受的培训项目,培训频次。掌握程度等信息的二维表格。 3.3
培训需求 training needs 为满足特定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而必须接受的培训内容。
3.4
管理单元 post management unit 由岗位员工负责管理,操作,维护并需要操作规程进行指导操作的工作区域和操作维护的设备
装置或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域以及相关的生产作业活动。 3.5
操作项目post projectoperation 根据管理单元划分出的相对独立,完整,不存在重叠和交叉,需要辨识操作风险并能够实施控制
的单项操作活动。
Q/SY08519—2018
4HSE培训矩阵编写 4.1基本要求 4.1.1HSE培训矩阵是基层岗位员工上岗前应进行培训并达到相关效果的最基本要求。 4.1.2HSE培训矩阵的编写要落实部门组织,业务支持,直线实施的要求,培训部门牵头组织,HSE 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各基层站队开展具体编写工作。 4.1.3HSE培训矩阵的编写要按照风险管控、全员参与、统一规范、唯一有效的总体原则,全面覆盖各岗位的操作活动并识别相关风险,确定统一的编写方法、流程和格式,并坚持分岗位编制,实现一个岗位一个矩阵。 4.1.4HSE培训矩阵的编写依据主要是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4.1.5HSE培训矩阵的编写主要包括培训需求调查、确定培训内容、设定培训要求,形成培训矩阵等步骤。基层岗位HSE培训矩阵编制流程参见附录A。 4.2编写步骤 4.2.1培训需求调查
4.2.1.1培训需求的分类
岗位员工的培训需求主要从通用安全知识,岗位基本操作技能,生产受控管理,HSE知识。方法与工具四方面人手开展调查分析,其中通用安全知识,生产受控管理。HSE知识,方法与工具三个部分统称为非操作技能类培训需求,岗位基本操作技能为操作技能类培训需求。 4.2.1.2非操作类技能类培训需求调查
针对特定岗位,结合具体的岗位职责。逐条分析确定完成该职责需要在“通用安全知识”“生产受控管理”以及“HSE知识方法与工具等方面应接受的培训内容以及掌握程度,汇总形成该岗位应接受的非操作技能类培训需求。 4.2.1.3操作技能类培训需求调查
操作技能类培训需求包括以下内容:
划分管理单元: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特定岗位所在的基层站队进行管理单元的划分,对其所负责管理的设备设施、装置。工作区域和相关作业活动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建立管理单元清单。针对已划分的管理单元,按照生产运行。工艺流程及设备设施等管理要求,明确每个管理单元的管理内容。 梳理操作项目:在管理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岗位技术,环境条件。针对管理单元的管理内容,梳理分解具体的操作项目,建立操作项目清单。各操作项目应保持相对独立完整,不重叠,不交叉,能辨识操作风险并实施控制。每个操作项目就是特定岗位应接受的操作技能类培训需求。 开展危害分析:在明确操作项目的基础上开展危害分析,将每一个操作项目划分成具体的操作步骤,对每个操作步骤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识别每个操作步骤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制订风险控制措施。危害分析的结果为培训矩阵的形成与应用提供支持。
2
Q/SY08519—2018
4.2.2确定培训内容 4.2.2.1培训内容的分类
在明确了特定岗位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经过讨论或评审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包括通用安全知识。岗位基本操作技能,生产受控管理,HSE知识,方法与工具等四个类别。 4.2.2.2通用安全知识
通用安全知识主要突出岗位基本的应知应会内容,如岗位涉及的专项法律法规要求、主要风险。 物料特性、急救防护、典型事故案例等基础知识,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安全用电常识:消防安全常识:石油安全常识:天然气安全常识: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安全标志标识:个人防护装备使用:乘车安全知识: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应急逃生知识:常见伤害。疾病急救方法;典型事故事件案例。
4.2.2.3岗位基本操作技能
岗位基本操作技能是基层岗位HSE培训矩阵的个性化部分,应覆盖特定岗位所涉及的所有操作活动 4.2.2.4生产受控管理
生产受控管理是岗位员工应了解或掌握企业有关生产受控的管理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作业许可管理(包括进人受限空间,挖掘作业,动火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移动式起重机吊装、管线打开等专项作业许可):工艺安全管理:
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变更管理* 承包商管理。
4.2.2.5 5HSE知识,方法与工具
HSE知识,方法与工具是岗位员工应了解的国家,企业有关HSE政策要求,以及开展日常HSE 工作应掌握的HSE管理方法与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HSE职责,权利、义务,责任一反违章禁令:一属地管理:
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目视化管理;
Q/SY 08519—2018
一工作前安全分析:一工艺安全分析等:安全经验分享。
4.2.3设定培训要求 4.2.3.1培训要求的分类
根据岗位培训内容的不同,结合岗位职责及实际需求程度,明确具体的培训要求,包括培训课
时、培训周期、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培训师资五个类别。 4.2.3.2培训课时
培训课时是指针对某一培训内容需要的授课时间,要根据培训内容多少。接受难易程度。需要达到的效果等合理确定,一般可设定为0.25~1课时,以满足开展基层培训的需求。 4.2.3.3培训周期
培训周期是指同一内容重复开展培训的间隔时间。培训周期可在国家。企业有关规定范围内,结合具体培训内容:按照下列基本原则确定:
所有培训项自的培训周期最长不超过3年:需要员工达到了解”程度的培训项目,培训周期可设定为3年:
一需要员工达到“掌握”程度的培训项目,培训周期可设定为1年:一操作过程风险较高或核心操作培训项目,培训周期可设定为1年:一事故事件案例等需要及时进行的培训项目,培训周期可设定为随时。
4.2.3.4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是指根据不同的培训项自:培训效果,培训对象可采取的培训手段或形式:主要有课堂
讲授,实际操作,会议研讨。员工自学,远程教育等方式,可按照下列基本原则确定:
操作技能类的培训内容,以实际操作与现场演练为主、课堂讲授或会议研讨为辅的培训方式:一非操作技能类的培训内容,以课程讲授或会议研讨为主。实际操作或现场演练为辅的培训方式:
一所有培训内容,在具备条件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员工自学。远程教育等方式。
4.2.3.5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是指员工经过培训后希望或者要求达到的目标,一般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可按照以下基本原则确定:
一岗位最基本的应知应会和操作技能类的培训内容,培训效果应设定为“掌握”:一理念和理论性或与岗位操作无直接关系的培训项目,培训效果可设定为“了解”。
4.2.3.6培训师资
培训师资是指能够满足某一培训内容授课要求的人员:应按照Q/SY1234一2009要求选定并满足下列基本原则:
岗位员工培训按照落实直线责任的要求,一般由班组长或站队长等直线领导作为培训师资:班组长或站队长等不具备相应能力的情况下,可将安全员、技术专家。资深员工等人员作为培训师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