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693-2014 定向钻穿越工程用钻杆检测技术规范

Q/SY 1693-2014 定向钻穿越工程用钻杆检测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8.0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30 18:20:39



相关搜索: 检测 定向 钻杆 技术规范 工程用 1693

内容简介

Q/SY 1693-2014 定向钻穿越工程用钻杆检测技术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693—2014
定向钻穿越工程用钻杆检测技术规范
Inspection specification for directional drilling crossing pipe
2014-10-01实施
2014一08一22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1693—2014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术语和定义 4钻杆检测及检验设备
便携式漏磁检测设备 4.2 超声波检测设备 4. 3 电磁检测设备 4.4 磁粉检测设备 4. 5 钻杆螺纹专用量具对比试块 5. 1 一般规定 5. 2 漏磁检测对比试块 5.3 超声检测对比试块
.1
5
电磁检测对比试块
5.4 外观检验及无损检测
般规定
6. 6. 2 外观及几何尺寸检验 6.3 管体检测 6. 4 加厚过渡区检测 6. 5 螺纹检测外观及缺陷评定
钻杆外观评定 7.2 管体缺陷评定 7. 3 加厚过渡区缺陷评定 7. 4 螺纹区缺陷评定钻杆分级检测报告
7.1
8
9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电磁检测设备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钻杆检测记录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 评定报告附录D(资料性附录) 条文说明· 参考文献
13
15
16 21 I
..............................
............ ........ Q/SY1693—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穿越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广言、刘全利、白世武、李贵华、李松、刘厚平、赵忠刚、薛岩、李佳、
王丽静、安志彬、吕新昱、吴锦亮、杨海军。
I Q/SY1693—2014
定向钻穿越工程用钻杆检测技术规范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定向钻穿越工程现场用钻杆检测的方法、步骤、评定及分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定向钻穿越工程现场用各种钢级钻杆的检测、评定与分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905 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用试块 GB/T25757无损检测钢管自动漏磁检测系统综合性能测试方法 JB/T4730(所有部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T8290无损检测仪器磁粉探伤机 JB/T10061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 API Spec 7 - 2 旋转台肩式螺纹连接的加工和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 for threading and gauging
of rotary shouldered thread connection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探测元件surveyelementcomponent 把缺陷工件产生的漏磁通或超声波在工件中的反射波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元件。 对比试块 reference standards 与待检工件相同材料加工制作并具有标准人工缺陷的试块,用于检测设备的设定与校准。 管体pipe body 不包括加厚和加厚影响区域的无缝钢管。 钻杆检测及检验设备 4.1 便携式漏磁检测设备 4.1.1便携式漏磁检测设备宜由稳压电源装置、磁化装置、探头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和计算机等组成,其性能应符合GB/T25757的规定。 4.1.2工作电压宜为AC220(1±5%)V、频率应为50(15%)Hz。 4.1.3磁化装置的磁化电流应连续可调,并应有电流显示仪表,最大误差不应大于土0.01A。
3. 1
3. 2
3. 3
? Q/SY 1693—2014 4. 1. 4 探头装置由多个探测元件组成,每个探测元件的最大宽度为30mm。 4. 1.5 信号处理装置应能进行电平调整。 4.1.6计算机用于记录从信号处理装置获得的输出信号,并应以图表的形式显示 4.2 超声波检测设备 4.2.1 超声波检测设备宜采用便携式数字超声波检测仪。 4. 2. 2 超声波检测仪应符合下列条件:
a)工作频带为1MHz~10MHz。
仪器的水平线性、垂直线性、动态范围、衰减器的精度和范围等电性能应符合JB/T10061 的规定。
b)
4. 2. 3 探头应符合下列条件:
检测缺陷应使用频率为2.0MHz~5.0MHz的单晶斜探头,测厚应使用2.0MHz~5.0MHz
a)
的双晶直探头。 b) 单晶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探头与工件应稳定耦合,探头接触面应加工成与所探钻杆加厚端外表面相适应的弧面。
c) 4. 2. 4 便携式数字超声波检测仪校准应采用CSK-1A试块和RB-2试块,试块应符合GB/T23905
的规定。 4.3 电磁检测设备 4.3.1 电磁检测设备可分为内螺纹电磁检测设备和外螺纹电磁检测设备,设备结构参见附录A。 4. 3. 2 设备宜由检测主机、检测主控系统及计算机分析处理软件系统组成
检测主机由电磁检测探头和辅助系统组成,电磁检测探头应紧贴钻杆螺纹的根部。
4. 3.3 4.3. 4 检测主控系统应实现螺纹区域损伤状况信息数据的自动采集及预处理。
4. 3. 5 计算机分析处理软件系统应能实现计算机存储、显示等功能。 4. 4 磁粉检测设备 4.4.1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8290的规定。 4. 4.2 磁悬液、载体及退磁装置应符合JB/T4730.4的规定。 4.5 钻杆螺纹专用量具 4.5.1钻杆螺纹专用量具由螺纹外径测量仪、游标卡尺、深度测量仪和螺纹量规组成。
螺纹外径测量仪用于测量螺纹外径,精度不应大于0.1mm 4. 5.3 游标卡尺用于测量台肩面的宽度,精度不应大于0.1mm。 4.5.4深度测量仪用于测量槽深及凹痕、压痕的深度,精度不应大于0.01mm。 4.5.5螺纹量规分为塞规和环规,其技术要求应满足APISpec7-2的规定。 5对比试块 5.1 一般规定 5.1.1对比试块的材质、公称外径和壁厚应与被检测钻杆相同。 5. 1. 2 对比试块应平直,其内、外表面不应有干扰检测的异物,不应有影响校准的缺陷,
4. 5.2
2 Q/SY 1693—2014
5.2漏磁检测对比试块 5.2.1刻槽 5.2.1.1 刻槽应垂直于钻杆轴线,加工在对比试块内、外表面上,内、外表面刻槽设计如图1所示。
X
a)外部刻槽径向剖视图
b)内、外刻槽轴向剖视图
c)内部刻槽径向剖视图
说明:一刻槽宽度,单位为毫米(mm);
外表面刻槽深度,单位为毫米(mm);内表面刻槽深度,单位毫米(mm);外表面刻槽长度,单位为毫米(mm);一内表面刻槽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
L
图1漏磁检测对比试块
5. 2. 1. 2 刻槽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外表面槽深h按表1的要求选取,各验收等级的最大槽深均为1.5mm,槽深最大偏差
a)
为±15%h。 b) 内表面槽深h按表2的要求选取,各验收等级的最大槽深均为3mm,最小槽深应为
0.4mm,槽深最大偏差为土±15%hl。 c) 内、外表面刻槽宽度6不应大于槽深。
刻槽长度最短不应小于25mm,最长不应大于50mm。 e) 内、外表面刻槽间距不应小于300mm。
d)
加工面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3.2μm。
f)
表1外表面槽深
外表面槽深与钻杆公称壁厚的比值
外表面槽深最小值
刻槽验收等级
mm 0. 3 0. 5
% 5 10 12. 5
1级 2 级 3级
表2内、外槽深度的最大比值
内槽深度与外槽深度的最大比值
钻杆壁厚t mm I≤12 12 2级、3级 1. 2 1. 5 2. 0
1级 2. 0 2. 5 3. 0
3
上一章:Q/SY 1695.1-2014 三维设计导则 第1部分:炼油化工建设项目 下一章:Q/SY 1692-2014 大型立式储罐双面埋弧横焊焊接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Q/SY 06326-2020 定向钻穿越工程用钻杆检测技术规范 Q/SY 11617-2018 管道定向钻穿越工程劳动定额 Q/SY 1617-2013 管道定向钻穿越工程劳动定额 Q/SY 05477-2017 定向钻穿越管道外涂层技术规范 Q/SY 1477-2012 定向钻穿越管道外涂层技术规范 Q/SY GDJ 0335-2012 定向钻穿越用光固化带防护层技术规范-缺英文标题 SY/T 6968-2013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规范 SY/T 6968-2021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