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456—2012
油气探矿权区块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the block of oil and gas prospecting permits
2012-04—28 发布
2012一07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1456—2012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3 技术路线 4 地质单元划分
地质单元评价 6 矿权区块评价附录A(资料性附录)主要评价资料数据表内容及格式附录B(资料性附录) 主要评价参数评分标准参照表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评价计算的权重及公式一览表附录D(资料性附录) 区块构成分析表格式
5
10
12
14
Q/SY 1456—2012
前創言
本标准依据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勘探与生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分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矿权管
理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培红、曾少华、陈志勇、李永铁、王亚民、邢娅、谢锦龙、郭祖军、唐子军、王玉山、丁成豪、吴宏军、黄伟、边少之、丁洪建。
II
Q/SY 1456—2012
油气探矿权区块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规油气资源探矿权区块的评价方法体系。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气探矿权区块的评价工作,海域可以参照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1
油气探矿权 prospecting permits for oil and gas 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范围内勘查油气矿产资源的权利。
2. 2
区块评价 evaluation of the block 对探矿权区块勘探价值的综合评估。
2.3
地质单元 geological units 具有相同或相近地质属性或结构特征的空间单元。
2. 4
有效勘探程度 effective prospecting work 对提升勘探认识发挥了作用的勘探工作量。
3技术路线
在探矿权区块范围内,以地质单元为基本对象,以统一的评价资料为基础,通过选取评价参数和建立评价标准,采用参数计算和专家经验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分析矿权区块的构成及其勘探价值,为矿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4 地质单元划分
4.1 根据当前勘探认识程度,编制或引用最新的地质单元划分方案。 4.2对于地质特征差异较大的构造层系分别划分地质单元。 4.3同一盆地地质单元划分采用统一的层级结构,且单元界线自身闭合 4.4编制地质单元划分图、表,明确各个地质单元的基本属性,包括名称、层系归属、级别、面积等基本数据,以及与矿权区块的空间关系。
?
1
Q/SY 1456—2012
5地质单元评价
5.1评价资料准备
5. 1. 1 综合性基础资料,包括:
a) 矿权登记状况图、表。 b) 地质单元划分图、表(参见表A.1)。 c) 地质单元评价基础数据采集表(参见表A.2)、专家经验评价信息表(参见表A.3)。
5. 1. 2 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评价相关的资料,包括:
a) 地层发育简表(参见表A.4)、地层综合柱状图。 b) 烃源岩、储层、盖层条件评价成果图。 c) 主要目的层构造图、沉积相图。 d) 重要样品分析数据表。
5. 1.3 技术经济政策条件评价相关的资料,包括:
a) 地震资料品质图。 b) 沙漠、黄土塬、山地等特殊地貌类型图。 c) 保护区、规划区等政策禁人区分布图。
5. 1. 4 勘探程度与勘探效果评价相关的资料,包括:
a 勘探历程表(参见表A.5)、原始勘探程度图、有效勘探程度图。 b) 钻井、物探基础数据表(参见表A.6~表 A.11)。 c) 关键地震测线剖面图、重点井段柱状图、非地震解释成果图、代表井分层数据表等 d) 油气显示表、试油成果表。
5.2评价参数选取
5. 2. 1 评价参数采用树状结构体系。主干参数分为三大类,即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类、工程技术政策条件类、勘探程度和效果类。 5.2.2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类,包括:
a) 基本规模:单元面积、沉积岩厚度。 b) 烃源条件:资源类别、资源量、资源丰度;烃源岩厚度、面积,有机质类型、丰度、成
熟度。 c) 储集条件:储集空间类型、储层厚度、储集物性。 d) 圈闭条件:圈闭类型、圈闭规模、圈闭资源量。 e) 保存条件:主要盖层岩性、盖层厚度、破坏因素及程度。 f) 配置条件:成藏要素配置关系。
5.2.3工程技术政策条件类,包括:
a) 工程技术条件:施工难度、综合成本、技术有效性。 b)j 政策经济条件:矿管政策、战略意义。
5. 2. 4 勘探程度和效果类,包括:
a) 勘探程度:非地震物化探、地震测网密度、探井密度。 b) 勘探效果:油气显示情况、油气发现情况。
5.2.5在统一的主干和支干参数结构体系下,次级以下的分支参数可逐级扩展,并结合评价对象特点,增补必要的特性参数。 5.2.6根据探区特点,选取有代表意义、能够体现评价对象间差异的主要参数,合理配置权重,构 2
Q/SY 1456—2012
建评价用参数体系。
5.3建立评分标准
5.3.1参数评分采用四类划分法,I类、Ⅱ类、Ⅲ类、IV类的评分段在 0~1之间平均划分(低限值含等于)。 5.3.2对选定评价参数,按照对应的I类、Ⅱ类、Ⅲ类、IV类的评分段,设定上、下限数据值作为评分标准(参见附录B)。
5.4评价方法
5.4.1参数计算
根据目前评价资料和设定的评价标准,选取最能代表评价对象特征的参数数据值,采用逐级加权归算的方法(参见附录C),从低级别参数开始,逐级计算获得各级别参数的评分值,最终综合计算得到评价对象的排队系数值,并按照设定的四类评分段自动归为I类、Ⅱ类、Ⅲ类、IV类。
5.4.2专家评价
专家根据对评价对象的认知,直接给出地质单元的评价分类结果,并指出制约勘探的关键问题,提出勘探建议。 5.5地质单元评价结果 5.5.1地质单元评价结果分为I类、Ⅱ类、Ⅲ类、IV类。 5.5.2根据评价结果的就高原则,确定最终评价结果。
6矿权区块评价
6.1区块评价类别含义 6.1.1I类:油气资源丰富,生储盖及组合条件良好,已发现油气田或见工业油气流,勘探潜力大。 6.1.2Ⅱ类:油气资源较为丰富,生储盖及其组合条件较好,已见油气显示,有一定勘探难度和风险,勘探潜力较大。 6.1.3Ⅲ类:具备一定资源潜力和潜在勘探领域,但前期勘探效果不佳或受工程技术政策条件约束,部分石油地质条件有待进一步落实,勘探难度较大,风险较高。 6.1.4IV类:生烃条件有限或资源规模小,勘探难度大、风险高、前景差。 6.2区块构成分析与评价 6.2.1矿权区块内各地质单元面积之和与矿权登记面积一致。 6.2.2对地质单元评价类别确定评分值。 6.2.3买 采用面积比例加权方法计算区块评分值,结果归为I类、Ⅱ类、Ⅱ类、IV类(参见附录D)。 6.3区块评价成果 6.3.1 矿权区块评价结果,包括:
a) 矿权区块综合评价图。 b)矿权区块综合评价表:体现各探区持证区块的分类排序结果。
6.3.2编制矿权管理预案,包括:
3
Q/SY 1456—2012
a) 勘探部署预案:编制相关区块的部署图、部署工作量和投资预算表、部署目的说明。 b) 深化研究预案:编制有关深化研究内容、准备采用手段、有待明确认识的说明。 c 核减退出预案:编制拟核减或注销区块的分布图、一览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