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016442022
油气资源评价刻度区解部技术规范
Dissection specification for calibrated unit in oil and gas resource evaluation
2022—09-01实施
2022—07—14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SY 01644—2022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选择要求 5分级和分类
T
5.1分级 5.2分类 6解剖流程解剖内容
7
7.1刻度区选择与确定 7.2 地质条件解剖 ····· 7.3油气资源量计算 7.4关键参数确定 .. 7.5 研究成果报告编写附录A(规范性) 刻度区解部流程图附录B(资料性) 刻度区基础参数表附录C(规范性) 刻度区成果报告
Q/SY01644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勘探与生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国勇、范土芝、马乾、郑民、杨涛、王建伟、杨文静、梁江平、姚泾利、
杨海波、唐小云、于京都、刘翠琴、陈云峰。
S
11
Q/SY01644—2022
油气资源评价刻度区解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气资源评价刻度区的选择要求,分级和分类,解剖的工作流程,解剖内容和报告的编写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油气资源评价刻度区解剖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8718页岩油地质评价方法 SY/T5520 圈闭评价技术规范 SY/T 5735 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SY/T 5867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分类编码 SY/T 6285 油气储层评价方法 SY/T6894 岩性地层区带评价技术规范 SY/T 6942 石油天然气盖层评价方法 SY/T7312 致密油甜点评价技术规范 SY/T7362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区带评价技术规范 Q/SY16849 页岩气地质评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刻度区 calibrated unit 油气资源评价中可作为待评价区类比标准的评价单元。
3.2
刻度区解剖 calibrated unit dissection 在油气资源评价研究过程中,用于获取油气运聚系数。油气可采系数和油气资源丰度的一种技术
方法。 3.3
油气运聚系数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coefficient 运聚单元内油气地质资源量与油气总生成量的比值
7
Q/SY016442022
3.4
油气资源丰度lhydrocarbon abundance 单位面积内的油气资源量。
3.5
油气可采系数 recoverable coefficient 油气藏中可采储量与探明地质储量的比值。
4选择要求
油气藏评价勘探已基本完成,石油地质条件清楚,油气藏特征及分布规律明确,相关资料翔实,能够满足油气资源潜力研究与类比研究的需要。
5分级和分类 5.1分级
根据油气资源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 刻度区的地质单元可分为盆地或凹陷级、油气运聚单元级、 区带或区块级三个级别。 5.2分类
根据盆地类型划分为断陷型、坳陷型、前陆型, 克拉通型和复合型根据圈闭类型划分为构造型、岩性型,地层型、 水动力型和复合型根据储层类型划分为沉积岩型(砂岩型、砂砾岩型、泥页岩型、煤岩型、碳酸盐岩型)、火成岩
型和变质岩型。
根据资源类型划分为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页岩油、页岩气、致密油、致密气和煤层气)。
6解剖流程
刻度区解部流程应为五个步骤: a)刻度区选择与确定: b)地质条件解剖: c)油气资源量计算: d)关键参数确定; e)解剖成果汇总和研究报告编写。 解剖流程按照图A.1执行。
7解剖内容 7.1刻度区选择与确定
选择刻度区并确定其级别,类型。边界。 7.2地质条件解剖 7.2.1 油气资源刻度区应解部烃源岩、储层、圈闭,盖层与保存和配套条件。 2
Q/SY 01644—2022
7.2.2烃源岩特征分析应符合SY/T5735的规定,确定层位、面积、厚度、生排烃强度、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 7.2.3储层特征分析应符合SY/T6285的规定,确定沉积特征,物性特征和埋深。 7.2.4圈闭特征分析应符合SY/T5520的规定,确定类型,面积和个数。 7.2.5盖层与保存条件分析应符合SY/T6942的规定,确定盖层的岩性、厚度和破坏程度。 7.2.6配套条件应包括生烃高峰匹配程度和生储盖配置的分析。 7.2.7岩性地层油气、致密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页岩油、页岩气的刻度区地质条件解剖还应符合 SY/T6894.SY/T7312.SY/T7362、GB/T38718和Q/SY16849的规定。 7.3油气资源量计算 7.3.1常规油气刻度区资源量计算以统计法为主,包括油田规模序列法。 油田发现过程模型法、油气发现趋势预测法、饱和探井法、圈闭加和法、沉积体积速度法和特尔菲法;以成因法为辅,包括盆地模拟法、氯仿沥青“A”法,有机碳法,总轻法和热解产烃率法。应选择两种以上方法,至少包括一种统计法。 7.3.2非带规油气刻度区资源量计算方法以体积法, 容和法和R类比法为主 7.3.3刻度区油气资源量计算应符合SY/T5867的规定。 7.4关键参数确定 7.4.1盆地或凹陷级、油气运聚单元级刻度区关键参数包括油气运聚系数、油气可采系数和油气资源丰度,区带或区块级关键参数包括油气可采系数和油气资源丰度。 7.4.2油气运聚系数:成因法计算出刻度区生烃总量,统计法计算出刻度区油气资源量,即可求取。 7.4.3油气可采系数:常规资源刻度区根据已探明地质储量区块的标定采收率,累积概率法统计求取:非常规油气资源刻度区根据单井EUR标定最终可采储量后统计求取。 7.4.4油气资源丰度:统计法计算出刻度区油气资源量,与刻度区面积相比,即可求取。 7.5研究成果报告编写 7.5.1图件包括:
a)刻度区构造位置及勘探成果图: b)刻度区油气藏综合柱状图: c)刻度区油气成藏模式图。
7.5.2刻度区基础参数表参见附录B 7.5.3报告模板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Q/SY016442022
附录A (规范性)
刻度区解流程图
图A.1给出了刻度区解剖流程。
刻度区选择与确定
油气资源量计算(以统计法为主
地质
OP
源岩 R
一
比
法
基础鑫数
资源量计算结果
关键蚕数确定
汇总解成果缩写研究报告
图A.1刻度区解剖流程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