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JS0116-2012 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失效控制导则

Q/SY JS0116-2012 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失效控制导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8.8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3 12:38:01



相关搜索: 管理 控制 管道 完整性 0116 建设期 js js

内容简介

Q/SY JS0116-2012 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失效控制导则 Q/SY
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JS0116-2012
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失效控制导则 Failure Control of Constructing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Guideline
2012-06-26发布
2012-06-26实施
发布
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 Q/SYJS0116—2012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原则 5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失效控制内容 6报告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附录G
II
2
12 13 18 19 20 21 22 23 Q/SYJS01162012
前言
为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从源头控制管道风险,提前对管道失效的风险进行预控:使管道完整性管理向工程建设源头延伸:实现完整性管理范围全覆盖:公司编制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失效控制导则》。本标准参照SY/T6621《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和ASMEB31.8/GB5025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编制,对建设前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失效控制进行了规定。
本标准由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科技信息处、工程处、规划计划处、管道核准项目部、生产运行处、管道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绍华刘洪军姚喆费凡程实葛艾天张利亚魏振红刘刚周永涛郭存
杰。
Ⅱ Q/SYJS01162012
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失效控制导则
1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陕京管道系统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失效控制的内容。 本导则适用于建设期管道线路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和投产
试运行各阶段的管道完整性管理失效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a)中华人民共和国管道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50251-2003 e) SY/T6621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 f)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2002) g) 输油(气)钢质管道抗震设计规范SY/T4050 h)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 i) 石油天然气管道跨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0470 j)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 k)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导则GJX/QHSE/ZY7.02.08 1) CDP-G-GP-0P-006-2009B+输气管道工程线路阀室设计规定 m) 输气管道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定一一CPE西南分公司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建设期管道Constructing Pipeline 指从预可行性研究到投产试运72小时结束之间的管道。
3.2
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PipelineIntegrity Management During Constructiort 是指针对建设期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活动:通过在建设期各阶段实施风险识别和控制等技术手段:识别出管道在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建设期各个阶段采取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在建设过程
1 Q/SYJS0116—2012
中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保证管道本质安全,保证管道在建设期结构和功能完整,从而满足今后管道安全运营和管理需求的管理活动。
3. 3
失效控制Failurecontrol 是指针对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防止失效的措施,即对失效的风险进行控制。
3. 4
管道失效管道设备设施、仪器仪表、机械部件以及构件等失去了应有的功能的现象。
3.5
“三同时” 是指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及引进的建设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环境、消防设施等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
4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原则
1)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应贯穿于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
投产试运的全过程; 2)应把完整性管理的理念、要求和循环要素作为管道建设各阶段优选、决策的依据: 3)风险评价应是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识别和分析评价应有效执行: 4)应保证建设期管道数据的完整性: 5)根本任务是控制和预防运行后的管道系统失效; 6)应建立管道失效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失效的过程、后果、原因、整改措施、教训分享等
并具备查询、统计、分析功能,作为管道建设期完整性管理的重要依据: 7)关注以往运行期管道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重复发生的失效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论证,在
设计阶段加以控制,提前落实防控措施: 8)建设期各阶段削减和控制风险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5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失效控制内容
5.1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 5.1.1一般要求
1)高后果区评价。应在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环境影响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估、安全性预评价、职
业危害预评价、矿产压覆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等报告的基础上,识别出可能的威胁、地区安全等级和管道沿线的高后果区,开展高后果区评价,提出高后果区分析报告(格式和要求见附录C),确定管道路由走向,控制点位置及技术方案,提出路由优选报告(格式及要求见
2 Q/SYJS0116—2012
附件D)。 2)环境敏感区评价。根据安全、环境保护的要求,开展管道沿线环境调查,识别管道涉及的安全、
环境敏感区,开展管道穿越安全、环境敏感区合规性分析,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应采取避绕措施,确实无法避绕的,及时办理有关许可程序,采取切实可行的强制措施,减少环境影响,此项结论作为优化完善项目选址、路由的重要依据。
3)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详细论述和落实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
的要求。 4)遵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
护总局令第13号,2002),执行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设备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详细论述和落实“三同时”的要求。
5)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提出相关的审查性文件和资料,是新建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和资
料。列表参见附录B。 6)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和建设期完整性数据管理。明确信息技术在管道建设中的应用,
司时考虑信息系统的扩展性和实用性,应按规定开展信息专篇的详细编制,使用工程建设管理
系统(PCM)进行项目管理和建设期完整性数据的管理。 7)失效数据库的应用。应充分利用公司管道失效数据库中的失效数据,详细分析以往历史经验教
训,详细分析类似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在项目前期阶段规避类似风险。
5.1.2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线路控制要素
1)可研选线 a)对拟选择的不同路由,进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不仅要考虑管道运营期的风险,还必须
对设计、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因线路设计可能诱发的各种风险因素,并进行分类整理
b)依据调研资料,重点针对各类风险因素开展数据采集、整合及分析工作,编制可研报告、国家
规定的各项评估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等,还需要进行现场踏勘。 c)根据资料开展初步风险评价工作,进行全线的风险识别、评价,确定潜在的风险点和安全隐患,
详见附录E。 d)可研阶段选线报批件应在最新版行政区域地图上标注出管道、站场的具体位置。 e)线路路由选择应周密细致的进行评估,避免出现严重违反国家、省市沿线有关规定的路由,或
者明显不考虑安全后果的路由选择方式,对可研通过有否定性的意见。 2)复杂地段设计考虑基于应变设计。明确地震断裂带、黄土源、冻土、山区河谷等复杂地段的
管道基于应变设计方式,按照高后果区和高风险地段的分布,每一段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3)区域阴极保护和排流设计。明确管道阴极保护方式,包括区域阴极保护的设计原则、线路阴极
保护杂散电流防护设计的原则,明确在选线、与其他设施并行时的阴极保护等级和方式。 4)明确阀室场站选择的距离要求,避绕地质灾害和人口经济发展地段
3 Q/SYJS0116—2012
5)管材和性能失效控制参数优选。明确管材、管件、管型的选择和方式,考虑长期服役后的时效和性能退化将影响使用,提出管材延性断裂的控制指标,以及管材失效与控制措施,提出直缝管和螺旋焊管的使用原则,输送介质对管材的影响分析等。 6)补口材料及工艺控制。提出涂层补口材料、工艺要求以及涂层失效的控制与防范措施 7)研究泄漏监测、安全预警等技术应用方案。 8)地区等级未来变化的影响。针对沿线可能发生地区等级变化的地段,应考虑地方规划和地区发
展的趋势,按地区未来等级开展各项工作。
5.1.3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场站控制要素
1)场站仪表安全系统(SIL)分级。明确场站自控仪表的风险评价(SIL)安全分级设计和自动
控制锁定、保护设计方案。 2)考虑高低压分界点危害因素。明确站场工艺系统高低压分界保护设计方案, 3)雷电危害因素。应明确场站地区的雷暴区环境等级,提出所需要的防范要求和防范方案。 4)人因工程因素。明确场站设计、安装、控制操控等过程环节考虑人因工程的方法,要从工作环
境、人机界面与改进、工作负荷和人员绩效、通讯系统优化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安装。 5)管道维抢修机制。明确管道和场站抢维修机制,包括定员、抢修半径、作业能力等,
5.2设计阶段
5.2.1初步设计阶段一般规定
1)落实预可研和可研阶段提出的关于管材、线路、场站等的管道各项失效预防及控制措施。 2)要落实七大风险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控制措施,应对评估结果在设计文件中逐项落实。 3)从设计上落实管道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的要求。 4)从设计上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的要求。 5)设计标准选择。设计标准的选择应参照先进标准,结合自身特点选取设计标准和规范,不应选
择最低标准作为设计标准。 6)失效数据库用于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前应收集类似管道的事故案例以及以往存在的设计缺陷
应充分利用管道失效数据库中的失效数据,详细分析以往历史经验教训和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的
风险,在设计过程中尽量规避类似风险。 7)初步设计的风险评价分析。根据可研阶段的初步风险评价结果分析,查找设计方案中的风险因
素,并以此对方案进行调整、修订,最终形成优化的路由方案。
8)数字化管道影像和地图。管道设计时,应收集遥感影像和数字地图,要求见附录A 9)采办质量因素。严格采办质量控制,明确材料性能和执行标准、确保材料、设备、工件质量合
格。 10)生产准备要求。提前落实生产准备人员,为生产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4 Q/SYJS0116—2012
11)严格遵循相关数据采集办法和规范要求。初步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管道预可研、可研、初步设
计、施工图设计、施工、投产试运各阶段的数据要求和规范,以及应该提交给运行管理者的数据,按《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分公司工程建设数据管理办法》执行。
12)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充分考虑是否与施工所在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特殊规定发生冲突。
大中型河流、公路、铁路的穿跨越位置是否满足当地主管部门和规划部门的要求 13)进一步落实运行调峰和应急措施,核实管道运行调峰及应急方案。
5.2.2初步设计阶段-线路设计控制要素
1)落实高后果区控制措施。初步设计阶段应符合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批复文件要
求,进一步识别出管道沿线高后果区段,应把高后果区分析结果作为线路走向优选的一项重要条件,尽量减少高后果区管段;对于无法通过设计规避的高后果区管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危害,增加危害的监测、检测以及后果控制等的硬件性设计,即使提出运行维护建议、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等。
2)落实高风险段控制措施。初步设计的审查过程应充分考虑高后果区段和高风险段的影响,采取
切实可行的措施规避风险,风险规避不了的,则采取削减风险的措施。
3)初步设计阶段应提出事故应急工况下的安全措施,包括应急措施、维抢修措施等 4)初步设计阶段应比选管道走向的路由,并根据线路阀室、大中型穿跨越等的具体情况,分别进
行埋地管道设计、穿跨越工程设计、防腐蚀工程设计及附属工程设计。 5)泄漏监测和预警技术应用。考虑第三方破坏预警和泄漏的风险,增加技防措施,考虑应用泄漏
监测技术和安全预警技术。 6)高后果区和高风险地段开展基于应变设计。对高后果区和高风险段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在地震
断裂带、黄土源、冻土、山区河容等复杂地段,管材敷设设考虑基于应变设计的方法,在关键地段可采用基于应变的设计。
7)风险源识别和削减。初步设计阶段应识别出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源、可能发生事故后果、
事的概率,采取的措施,考虑需要的安全投入成本。 8)管道可检测性和可维护性设计。初步设计应考虑管道运行阶段的内检测和可维护问题,重点者
虑收发球设施、场地空间、工艺流程、弯头管件的曲率半径等满足内检测要求,保证可检测性和可维护性。
9)断裂失效控制设计。初步设计中管材、管型的选择方式,提出相应的管材延性断裂的失效与控
制措施,明确焊接工艺以及直缝管、螺旋焊管的使用原则。 10)补口和杂散电流排流设计。防腐方面,重点考虑穿跨越、隧道、钢套管的腐蚀防护问题,重视
杂散电流的排流设计,选择适用性较强的补口材料,并提出施工质量、补口质量的控制性措施要点。
11)线路风险评价的要求。线路设计阶段,要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价,要提出山体隧道、大型河流穿
越的地质勘察方案、设计方案。
5
上一章:Q/SY JS0123-2012 天然气管道站场安全仪表系统应用技术要求 下一章:Q/SY JS0115-2012 陕京管道地理信息平台与数据库维护管理规程

相关文章

Q/SY 05180.5-2018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5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导则 Q/SY JS0115-2012 陕京管道地理信息平台与数据库维护管理规程 Q/SY 1180.4-2015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4部分:管道完整性评价 Q/SY 05180.3-201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 Q/SY 1180.3-2014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 Q/SY 05015-2016 城镇燃气管网完整性管理导则 Q/SY 01039.2-2020 油气集输管道和厂站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2部分:管道数据管理 Q/SY 05180.1-201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1部分: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