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786-2015 柴油机油性能的评定 CA 6DL 2-35法

Q/SY 1786-2015 柴油机油性能的评定 CA 6DL 2-35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9.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31 16:56:44



相关搜索: 柴油机 35 1786 评定 ca 油性 评定 6dl

内容简介

Q/SY 1786-2015 柴油机油性能的评定 CA 6DL 2-35法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786—2015
柴油机油性能的评定 CA 6DL 2-35 法
Test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diesel engine oils
in CA 6DL 2 - 35 diesel engine
2015-08-04 发布
2015-11-01 实施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T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方法概要 5试验设备 5.1试验发动机 5.2附属设备 6 试剂与材料 6.1 试剂 6.2 清洗材料 7发动机组装前的准备
2
零件的清洗 7. 2 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和气门弹簧检查 7.3缸套、活塞和活塞环的安装 7.4喷油器和喷油泵检查
7. 1
组装说明 7. 6 测量试验台架的标定试验程序 9. 1 试验前的准备 9. 2 发动机启动程序 9. 3 发动机停机程序 9. 4 试验循环 9. 5 发动机机油量调整 9. 6 分析油取样 9.7 机油耗量的计算 9.8 燃油取样
7. 5
8
9
r
.
定期测量 9.10 试验结束 10试验过程中试验油样和燃油分析 10. 1 试验油样分析 10. 2 燃油样分析 11 结果报告
9.9
10
10
10 10
10 12 精密度
10
12. 1 重复性 (r) 12.2 再现性 (R)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安全防护措施附录B(规范性附录) 外部机油系统· 附录C(规范性附录) 试验燃油规格附录D(资料性附录) 试验结果报告格式示例· 参考文献
10 11 12
......
··················
···············
13 14 15 19
....
..................................................
.....
......
············· 前創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产品销售及润滑剂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振文、王争胜、谢惊春、李波、王龙龙、金志良、杨国锋、张西庆。
、 SH/T 0694中间馏份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四变量公式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窜气blowby 由发动机燃烧室窜入曲轴箱的燃烧产物和未燃烧的空气与燃油的混合气。
3. 2
重负荷heavy-duty 发动机在平均转速、功率输出及机体内温度均接近最大值时的操作状态。
3.3
参比油reference oil 已知其性能特性的润滑油,适用于标定试验台架时作为比较的基础。
3. 4
标准试验 standard test 使用试验方法要求的试验件,依据试验程序在标定过的试验台架上进行的试验。
4方法概要
本试验发动机为CA 6DL 2-35 型柴油机。试验时,发动机先进行预热和冲洗两次(包括试验油),然后发动机在转速、负荷保持稳定的工况下连续运转125h。试验过程中定时取出分析油样进行黏度和烟含量分析并计算黏度增长,用线性内插法确定并计算烟含量在3.8%(质量分数)和 4.8%(质量分数)时的黏度增长值。试验台架配备适宜的辅助设备以控制发动机转速、负荷及各种试验参数。
5试验设备
5.1试验发动机
本试验发动机为 CA 6DL 2-35 型柴油机。CA 6DL2-35试验发动机为直列六缸、增压、中冷、 直喷压燃式四冲程柴油机。缸径为 112mm,冲程为 145mm,排量为 8.6L。发动机转速为2100r/min 时,额定功率为258kW。 5.2附属设备 5.2.1发动机冷却系统
5.2.1.1为保证发动机冷却系统良好的换热率,每次试验必须对系统进行除垢,清洗水过滤器。试验时,在冷却罐上加压至系统压力为 55kPa~65kPa。 5.2.1.2外接发动机冷却系统为加压式封闭系统,由一个热交换器、冷却液储存罐和出水口温控阀等部件组成。空气不得进入该系统,夹套冷却液出口温度要严格控制在85℃±2℃范围内,以防止冷却液局部过热沸腾。节温器处于全开状态。
5.2.2发动机机油系统
发动机机油系统由机油泵、称量罐、重量传感器、管线组成,具体见附录B。 5.2.3辅助机油系统
为保持油底壳中恒定的机油液面高度,设置一个10L封闭式称量罐,用辅助机油泵以5.7L/min ± 1.9L/min 的流量使机油在油底壳和称量罐中循环。机油系统装置结构图见附录 B。图 B.1 中供油管1和回油管2 的管线内径分别为 12mm 和 10mm 的铁弗龙管。连通管3的管线内径尺寸要求不小于供油管 1。 5.2.4进气供给和过滤系统
使用初始效率为99.2%进气滤清器,当滤清器前后压差达到7kPa时,更换滤清器滤芯。 5.2.5燃油供给系统
燃油供给系统具有加热和冷却功能,以精确控制温度。 5.2.6进气歧管温度控制
用一个中冷器控制进气歧管温度。
6 试剂与材料
6.1 试剂 6.1.1试验油:完成一次试验大约需要 100L试验油。 6.1.2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冷却液使用50%水与50%乙二醇基冷却防冻液(满足GB29743的要求)的混合液作为发动机冷却液。 6.1.3试验燃油:燃油质量指标见附录 C。 6.2 清洗材料
用满足GB1922一2006的2号溶剂油清洗发动机零件。
7发动机组装前的准备 7.1零件的清洗 7.1.1用溶剂油彻底喷洗发动机缸体,清除上次试验残留的机油,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 7.1.2用溶剂油清洗摇臂罩和油底壳,去除油泥、漆膜等沉积物,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 7.1.3用溶剂油冲洗所有的机油管线、油道和外部机油称量罐,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 7.1.4用溶剂油冲洗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管线,清除上次试验所残留的机油,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 7.1.5使用毛刷刷掉缸盖上的沉积物,然后用溶剂油清洗,最后用压缩空气吹干。 7.2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和气门弹簧检查
检查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和气门弹簧是否有缺陷或严重磨损。若有需更换。
7.3缸套、活塞和活塞环的安装
7.3.1按照 CA 6DL2-35 发动机维修手册中的相关程序安装缸套。 7.3.2缸套、活塞和活塞环为成套提供并成套使用。安装前仔细检查活塞、活塞环是否有损伤,若有,进行修复或更换。测量并记录活塞环的开口间隙。 7.4喷油器和喷油泵检查 7.4.1每 1000h维修一次喷油器。如果发现喷油压力低于规定值,应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换。 7.4.2除非在试验中出现问题,本方法不建议拆卸喷油泵。若出现问题更换了新的喷油泵,则试验台架的标定无效,需重新对试验台架进行标定。可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授权销售商处购置。用专业工具调整喷油定时。 7.5组装说明 7.5.1概述:试验只能使用本方法规定的试验件,不允许对材料或尺寸进行修改。除本方法规定外,要按照6DL 发动机维修手册组装所有零件,组装时用试验油做润滑剂。 7.5.2节温器:用全螺纹螺杆使节温器处于全开状态。 7.5.3连杆轴瓦:发动机在大修时,更换新的轴瓦。 7.5.4主轴瓦:发动机在大修时,更换新的轴瓦。 7.5.5活塞内腔冷却喷嘴:仔细检查冷却喷嘴位置,确保活塞能得到良好地冷却。 7.6测量 7.6.1 标定
每次参考油试验前或必要时都要对热电偶、压力表、发动机转速和燃油流量测量设备进行标定。 至少标定正常操作范围内的两点并记录。标定时,按标准将热电偶浸在标定槽内,正确连接导线、软管和读数系统。 7.6.2温度测量位置 7.6.2.1 概述:用热电偶和数字显示仪表或功能相当的设备测量温度。对量程为 0℃~150℃的热电偶,标定温度在100℃±1℃时,误差为±0.5℃;温度在0℃±1℃时,误差为±0.5℃。热电偶头部置于所测流体流束的中心处。 7.6.2.2环境温度:温度测量点置于距发动机和发热部件1.5m~2m处。 7.6.2.3冷却液温度:人口温度测量热电偶安装在发动机冷却水泵人口处;出口温度测量热电偶安装在节温器盖前部的冷却歧管处 7.6.2.4机油温度:热电偶安装在发动机右侧的辅助机油泵顶端。 7.6.2.5进气温度:热电偶安装在距增压器进口 250mm~300mm气流流束中心处。 7.6.2.6燃油温度:热电偶安装在二级滤清器和喷油泵间燃油管线上。 7.6.2.7增压涡轮前端排气温度:在每侧排气歧管“T”型三通上安装热电偶。热电偶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同一个“T”型三通上。 7.6.2.8排气尾管排气温度:热电偶置于增压涡轮出口250mm~300mm处排气管上。 7.6.2.9进气歧管温度:热电偶置于进气歧管接头处。 7.6.3压力测量位置 7.6.3.1滤清器前机油压力: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机油冷却器接头上。 7.6.3.2滤清器后主油道机油压力: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机油滤清器底座上部。 7.6.3.3增压涡轮前端排气压力:在排气歧管“T”型三通的每一侧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同涡
上一章:Q/SY 1789-2015 销售企业成品油库操作规程编写规范 下一章:Q/SY 1788-2015 成品油配送一卡通系统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Q/SY 04786-2020 柴油机油性能的评定 CA6DL2-35法 NB/SH/T 0884-2014 柴油机油性能的评定 康明斯ISM法 NB/SH/T 6080-2023 柴油机油性能的评定卡特皮勒C13法 NB/SH/T 0897-2015 汽车发动机油性能的评定 程序ⅣA法 NB/SH/T 0896-2015 汽车发动机油性能的评定 程序ⅢG法 NB/SH/T 0924-2016 柴油机油抗磨损性能的评定随动滚柱磨损 ( RFWT) 法 NB/SH/T 0924-2016 柴油机油抗磨损性能的评定 随动滚柱磨损(RFWT)法 NB/SH/T 6062-2022 柴油机油综合性能的评定 CA6DM3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