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6519.5-2016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4部分:环境监测

Q/SY 06519.5-2016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4部分:环境监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2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1 08:14:48



推荐标签: 规范 环境保护 炼油化工 工程 环境监测 工程设计 部分 06519 06519

内容简介

Q/SY 06519.5-2016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4部分:环境监测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6519.5—2016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5部分:防止地下水污染
Code for desig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for refining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Part 5 : Pollution prevention for underground water
2016-01-27发布
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06519. 5—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1
3
-般规定 5 主动防渗措施 5. 1 布置 5.2 管道 5.3 设备 6防渗材料和防渗结构 6.1防渗材料
4
..
6. 2 防渗材料选择
防渗结构型式
6. 3
6. 4 防渗结构型式选择防渗设计 7. 1 防渗设计原则 7. 2 装置区防渗设计
7
储罐区防渗设计
7. 3 7. 4
汽车、火车装卸站、灌装站及火车槽车洗槽站防渗设计 7.5地下污水管线及污水收集、储存、处理设施防渗设计
其他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防渗设计泄漏、渗漏检测设施设计
7.6
般规定
8. 1 8.2 装置区
8.3 储罐区和装卸区 8.4 地下管道 8. 5 全厂性设施 9防止地下水污染应急设施设计参考文献
10 Q/SY 06519.5—2016
前 創言
Q/SY 06519《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是炼油化工工程设计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分为以下5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环境保护专篇;第3部分:填埋场;
一第 4部分:环境监测;
第5部分:防止地下水污染。 本部分为Q/SY 06519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葛保锋、王炜、马立新、唐峰、张晓宁、孙继涛、刘玉、施文焕、刘想之、
孔繁旭、刘翔、王卫。
Ⅱ Q/SY 06519.5—2016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5部分:防止地下水污染
1范围
Q/SY06519的本部分规定了炼油化工工程防渗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建设工程及其他相关工程的新建、扩
建或改建工程的防渗设计。
本部分不适用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贮存、处置工程的防渗设计。
规范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5.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 8978一1996毒性物质含量鉴别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8445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GB 501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316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 50473 钢制储罐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Q/SY 1797 石油化工企业防渗工程渗漏检测设计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污染物 pollutant 进人地下水环境后能够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3. 2
泄漏spill 在生产、输送或储运过程中,污染物从设备、管道中的跑、冒、滴、漏的过程。
3.3
渗漏 eakage 泄漏的污染物进人地下水的过程。
3. 4
防渗措施 spill & leak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避免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3.5
主动防渗措施 active spill & leak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为防止和减少污染物的跑、冒、滴、漏,从源头上采取的控制污染物泄漏的各种防范措施。
1 Q/SY 06519.5—2016
3. 6
被动防渗措施passive spill & leak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为防止和减少泄漏的污染物渗漏进入地下水体,采取的各种防渗措施,包括泄漏液隔离、收集等
措施。 3.7
重点污染防治区 key pollution prevention area 污染物泄漏后,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或部位,例如地下污水管道、污水池、污水沟等区域
或部位。 3.8
一般污染防治区 general pollution prevention area 污染物泄漏后,可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或部位。
3. 9
特殊污染防治区 special pollution prevention area 一般污染防治区内,有可能泄漏列入GB 8978一1996 表 1 和 GB 5085.6 中所列剧毒、致癌性物
质、致突变性物质、生殖毒性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且污染物可能长期积存造成不利环境影响的地面或部位。 3. 10
土工膜 geomembrane 一种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基本原料制成的相对不透水薄膜,主要分为聚乙烯(PE)土工膜、聚氯
乙烯(PVC)土工膜、氯化聚乙烯(CPE)土工膜及各种复合土工膜等。 3. 11
土工布 geotextile 用于保护土工膜的可渗透的聚合物材料。
3. 12
天然防渗结构natural leakage prevention structure 由黏土、粉质黏土或膨润土等天然材料或对上述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后所构成的防渗结构。
3.13
刚性防渗结构 rigid leakage prevention structure 即抗渗混凝土结构,一般包括经混凝土添加剂改性处理、经混凝土表面涂层处理的混凝土结构或
特殊配比的混凝土结构。 3. 14
柔性防渗结构 flexible leakage prevention structure 采用人工合成有机材料(土工膜)所构成的防渗结构。
3. 15
复合防渗结构complex leakage prevention structure 由天然防渗结构、刚性防渗结构和柔性防渗结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而成的防渗结构。
4 一般规定
4.1防止地下水污染应遵循源头控制、防止渗漏、污染监测及事故应急处理的主动及被动防渗相结合,以及地上污染地上防治、地下污染地下防治的设计原则 4.2可能污染地下水的石油炼制、石油化工项目,在项目建设前期就应开展防止地下水污染的研究 2 Q/SY 06519.5—2016
和设计,防渗工程费应纳人整个项目的投资估算 4.3建设项目的防渗设计应满足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评批复文件的要求。 4.4建设项目防渗设计除应符合本部分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5建设项目各生产装置、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设施应按污染物泄漏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划分污染防治区和非污染防治区。根据污染物泄漏后的区域或部位是否容易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防治区细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根据泄漏污染物的毒害性,在一般污染防治区内设置特殊污染防治区,在受影响区域的地面或部位加强防渗措施。 4.6生产装置内污染防治区地面四周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150mm的围堰,不同污染防治区之间宜采用围堰等设施分隔,防止泄漏的污染物漫流至其他区域。 4.7污染防治区内应根据可能泄漏污染物的性质、数量及场所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污染物收集及排放系统。 4.8防渗设计应同时进行渗漏检测设施、防止地下水污染应急设施的设计。 4.9炼油化工工程防渗工程宜按 50 年进行设计。
5主动防渗措施
5.1布置
5.1.1处理和储存含有毒、有害、危险介质的设备宜按其物料的物性分类集中布置。 5.1.2对于阶梯式布置装置区域,阶梯间应设置防止泄漏液漫流的设施 5.1.3应设置防止泄漏的污染物和受污染的消防水直接排出厂外的设施。 5.2 管道 5.2.1按GB50316 定义的 A1类、A2类、B类流体(下同)和腐蚀性介质的工艺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连接可采用法兰外,应优先采用焊接;对于输送有毒、可燃和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应做明显标识。 5.2.2含污染物的 A1类、A2类、B类流体及可室息性介质的流体和腐蚀性介质等工艺管线应地上敷设,若确实需要地下敷设时,其防渗措施按照7.5的相关要求执行。 5.2.3输送生产废水的压力管道宜采用地上敷设。 5.2.4对于含污染物的高压、剧毒类流体介质管道排放采用双阀并加丝堵或法兰盖,对于所有与含污染物的易燃、易爆、腐蚀性介质或有毒介质连通的管道和设备日常使用的排净口应配备法兰盖。对液压试验所设置的放空和排净口,除按项目要求设置阀门外,还应设置螺纹管帽或丝堵。当试压结束后,对螺纹管帽或丝堵应进行密封焊处理。 5.2.5装置与储运系统内除输送空气、惰性气、消防水、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等非污染介质的管道外,管道上所有安装后不需拆卸的螺纹连接部位均应密封焊。对其他需要经常进行拆装或不允许密封焊的螺纹连接部位应有可靠的密封措施 5.2.6装置外所有输送含污染物的烃类、危险、有毒、腐蚀性介质的管道螺纹连接应密封焊。 5.2.7装置间长距离连接管线,当两端切断阀关闭后,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可能造成管线超压时,管线上应设置泄压设施。 5.2.8跨越、穿越厂区内铁路、道路时,跨越段管道不得装设阀门、法兰连接的金属波纹管补偿器、 法兰和螺纹接头等管件。埋地敷设的排水管道在穿越铁路、公路及厂区干道时应采用套管保护。 5.2.9含污染物介质的A1类、A2类管道,剧烈循环条件下的管道不得使用平焊法兰和脆性材料。 5.2.10对于含污染物的A1类、A2类流体所有阀门,应采用防止阀杆填料处泄漏的具有可靠密封的结构型式。
3 Q/SY 06519.5—2016
5.2.11对于含污染物的 A1 类、A2类、B类流体不得使用带填料密封的补偿器。 5.2.12含污染物的A1类、A2类、B类流体介质的管道接头严禁采用钎焊接头、黏接接头、胀接接头及填充物堵缝接头。 5.2.13含污染物的A1类、A2类、B类流体管道和输送含污染物的地下重力污水管道及附属构筑物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气密性试验,试验方法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段不得有渗漏。 5.2.14地下生产污水和污染雨水管道设计应优先选用钢管、增加壁厚、加强内外防腐、设阴极保护等主动措施防渗。 5.2.15地下生产污水管道、污染雨水管道宜采用碳钢管,对焊连接。当管道公称直径小于500mm 时,应采用无缝钢管;当管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0mm时,宜采用直缝埋弧焊焊接钢管。焊缝检验应采用100%射线探伤,质量等级达到Ⅲ级为合格 5.2.16地下碳钢生产污水管道、污染雨水管道设计壁厚腐蚀余量不应小于3mm。 5.2.17地下碳钢生产污水管道、污染雨水管道,当管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00mm时,应对管道内壁进行防腐处理,当管道公称直径小于100mm时,管道内壁不进行防腐处理。 5.2.18地下碳钢生产污水管道、污染雨水管道的外防腐等级应采用特加强级 5.3设备 5.3.1盛装有毒有害介质设备的设备法兰及接管法兰的密封面和垫片应适当提高密封等级。 5.3.2盛装有毒有害介质设备的玻璃管液面计及视镜应加设保护设施 5.3.3搅拌设备的轴封处应选择密封性能好的密封形式 5.3.4设备的排净及排空口不得采用螺纹密封结构,且不得直接排放 5.3.5对输送有毒介质的泵(离心泵或回转泵)宜选用无密封泵(磁力泵、屏蔽泵等)。 5.3.6所有输送工艺物料的离心泵及回转泵宜采用机械密封。对输送易泄漏(如航空煤油、芳烃等) 及有毒介质的离心泵及回转泵,应提高密封等级(如考虑增加停车密封、干气密封,采用串联密封等措施),防止机械密封事故时大量有害介质的泄漏。 5.3.7为了防止物料泄漏到地面上,对于输送有毒有害介质的离心泵或回转泵应设置底部排净阀,排净阀应为双阀设计,以便于有毒有害介质的收集(单阀设计应加丝堵或法兰盖)。 5.3.8所有转动设备及其润滑油系统宜提供一体化的集液盘,底座应延伸至被驱动设备和驱动系统组合件之下,并应将集液全部收集并集中处置 5.3.9处理易燃、易爆、腐蚀性和有毒介质的承压壳体不得使用铸铁(不包括球墨铸铁或可锻铸铁)。
6防渗材料和防渗结构
6.1防渗材料
6.1.1 天然防渗材料 6.1.1.1天然防渗材料主要包括黏性土、膨润土等,或将上述材料进行人工改性,使其达到防渗性能要求的防渗材料。 6.1.1.2黏性土塑性指数应大于10,且不宜大于 35,含砂砾量应小于 10%,不应含有直径大于 30mm的颗粒。 6.1.1.3天然防渗层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 1.0 × 10-7cm/s。 6.1.1.4若现场缺乏合格黏土,可添加膨润土进行人工改性。膨润土宜选用钙质或钠质膨润土。当选用钠质膨润土时,应防止化学品和渗漏液的侵害。 4
上一章:Q/SY 06520.1-2016 炼油化工工程消防安全及职业卫生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下一章:Q/SY 06519.6-2018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6部分:场地土壤及地下水风险评估与治理

相关文章

Q/SY 06519.4-2016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4部分:环境监测 Q/SY 06519.2-2016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2部分:环境保护专篇 Q/SY 06519.1-2016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06519.3-2016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3部分:填埋场 Q/SY 06519.6-2018 炼油化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第6部分:场地土壤及地下水风险评估与治理 Q/SY 06503.4-2016 炼油化工工程工艺设计规范 第4部分:压缩机 Q/SY 06517.4-2016 炼油化工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4部分:制冷换热站 Q/SY 06514.4-2016 炼油化工工程粉体设计规范 第4部分:粉粒料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