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4106—2020
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机
Laboratory glassware washer
2021-07-01实施
2020-12-09发布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II
4.1正常工作条件. 4.2 外观.. 4.3 结构及功能要求 4.4 清洗要求. 4.5 电气安全. 4.6 电磁兼容 4.7 环境适应性 5试验方法 5.1 试验环境 5.2 外观 5.3 结构及功能检查 5.4 清洗要求 5.5 电气安全.. 5.6 电磁兼容.
5.7 环境适应性试验 6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6.2 检验项目 6.3 出厂检验 6.4 型式检验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7.2 包装. 7.3 运输 7.4 贮存附录A (规范性附录)清洗机覆水效果测试方法(核黄素测试法) A.1 测试装置 A.2 测试方法 A.3 结果判定
..
表1 检验项目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永合创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广州
市安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山东出入境检验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黑龙江亿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帅、唐力华、王成城、张克、郑重、李业鹏、侯乐锡、王会永、张桂玲、禹闪、骆显让、黄开旭。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实验室玻璃器血清洗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室玻璃器血清洗机(以下简称清洗机)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喷淋方式工作的清洗机:其他方式工作的清洗机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18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GB4706.1一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4793.1一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5226.1一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928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15763.2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部分:钢化玻璃 GB/T18268.1一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20005.1一2013玻璃输液瓶清洗机 YY/T0734.1清洗消毒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试验
3术语和定义
YY/T073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验室玻璃器血清洗机laboratoryglasswarewasher 对实验室用容量瓶、移液管、试管,三角瓶锥形瓶、烧杯,量筒、广口瓶以及小口径盛放瓶等进
行喷淋式清洗和/或干燥的装置。
注:通常由清洗腔、装载门、负载架、喷头、喷淋臂等部件组成。
4技术要求
4.1正常工作条件
4.2.6玻璃制件的质量
长度或直径大于75mm,且未进行有效防爆处理的玻璃,应为钢化玻璃,其安全性能要求应符合 GB15763.2的规定。 4.3结构及功能要求 4.3.1清洗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门体、腔体、管路,密封接口和相关部件都不应漏水,漏气。 4.3.2当按制造商规定放置器皿时,喷头喷射水应能覆盖器血内表面。喷淋臂喷射水应能覆盖清洗腔内表面以及器血的外表面。 4.3.3供水系统应至少包含两路进水口 4.3.4排水系统应具有密封阀门或存水弯管以阻断排水口空气进入清洗腔内。如果自动排水出现故障,应能通过手动排污系统排污,制造商应在使用说明书中阐述手动排污方法。 4.3.5如果清洗机有干燥功能,清洗机的外排气体不应排放到机仓内部。当需要连接排风管道时,不应有任何的冷凝水接触腔体或器血。 4.3.6清洗机应具备加热功能,水温可根据化学助剂规定的温度要求进行调整。带加热功能的清洗机,应在明显位置加贴“高温危险”的标识。 4.3.7清洗机应有自动控制的功能,可实现自动运行,且可分步单独工作。清洗机宜具备功能部件单独控制功能、数据信号显示功能。 4.3.8清洗机应安装化学助剂加注系统。化学助剂注入量应能进行设定。 4.3.9装载门应具有联锁装置。当门未锁好时清洗机不能被启动,且清洗机在运行过程中门应不能被打开。清洗机应具有手动解锁功能,制造商应在使用说明书中提供手动解锁方法。 4.3.10清洗机如果具备干燥功能,宜在清洗腔进风端安装高效空气过滤器:干燥结束后,腔体内表面、 负载架外表面和器血的内外表面应无残留水。 4.3.11清洗机应设置故障指示系统,且应至少包括:供水故障、排水故障、溢水故障、化学助剂不足、 水压不足、水温异常、高效空气过滤器故障(如果有干燥功能)。 4.4清洗要求 4.4.1表面清洗效果要求
清洗后,器血表面应满足: a)残留水不应聚成滴,也不应成股流下; b)没有污点、流痕及无光泽的薄层。
4.4.2化学残留
清洗后,器血内表面的化学残留物电导率不应大于2.0μS/cm。 4.4.3微粒残留
清洗后,器血内表面直径为10μm~25um的微粒残留物数量,不应大于每毫升25个,直径大于 25um的微粒残留物数量不应大于每毫升3个。 4.5电气安全 4.5.1绝缘电阻
4.5.2介电强度
将清洗机的保护导体端子(或电源插头的保护导体端子)作为一端,所有电源输入端短接作为另一端,在两端之间进行介电强度试验,不得出现击穿或重复飞弧。 4.5.3保护接地连续性
万一绝缘失效可能带电的清洗机的易触及金属部件,应永久并可靠地连接到器具内的一个接地端子,或器具输入插口的接地触点。
接地端子或接地触点与接地金属部件之间的电阻值不应超过0.12。
4.6电磁兼容 4.6.1端子骚扰电压限值
清洗机的端子骚扰电压限值应符合GB/T18268.1一2010中7.2的规定。 4.6.2电磁辐射骚扰限值
清洗机的电磁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GB/T18268.1一2010中7.2的规定。 4.6.3谐波电流限值
清洗机的谐波电流限值应符合GB/T18268.1一2010中7.2的规定。 4.7环境适应性 4.7.1低温贮存试验
试验温度设定为-25℃,持续16h。试验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放置2h,清洗机应满足: a)清洗机可正常通电运行,并符合4.3.1的要求; b)电气安全符合4.5的要求。
4.7.2高温贮存试验
试验温度设定为55℃,持续16h。试验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放置2h,清洗机应满足 a)清洗机可正常通电运行,并符合4.3.1的要求; b)电气安全符合4.5的要求。
5试验方法
5.1试验环境
除本标准中另有规定外,试验在4.1规定的工作条件下进行。 5.2外观 5.2.1产品外观质量的检查
用手感和视检的方法检查,结果应符合4.2.1的规定。
5.2.2.2应按照GB/T2423.3的方法进行恒定湿热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2.2.2的规定 5.2.2.3应按照GB/T9286的方法进行涂层附着力性能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2.2.3的规定。
5.2.3不锈钢制件表面质量的检查 5.2.3.1用手感、视检的方法检查,结果应符合4.2.3.1的规定。 5.2.3.2应按照GB/T2423.17的方法进行盐雾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2.3.2的规定。 5.2.4电镀件质量的检查 5.2.4.1用手感、视检的方法检查,结果应符合4.2.4.1的规定。 5.2.4.2应按照GB/T2423.18中严酷等级为2级的要求进行盐雾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2.4.2的规定。 5.2.5塑料件质量的检查 5.2.5.1用手感和视检的方法检查,结果应符合4.2.5.1的规定。 5.2.5.2应按照GB4706.1一2005中第30章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2.5.2的规定。 5.2.6玻璃制件的质量
应按照GB15763.2的方法进行试验,其安全性能应符合本标准4.2.6的规定。 5.3结构及功能检查 5.3.1 目测,结果应符合4.3.1的规定。 5.3.2 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测试喷头喷淋臂的喷水覆盖效果,结果应符合4.3.2的要求。 5.3.3 目测,结果应符合4.3.3的规定。 5.3.4目测,结果应符合4.3.4的规定。人为断电、切断排水泵电源,按制造商提供的手动操作方法可以排出清洗机内的水。 5.3.5目测,结果应符合4.3.5的规定。 5.3.6 目测,结果应符合4.3.6的规定。 5.3.7 目测,结果应符合4.3.7的规定。 5.3.8 目测,结果应符合4.3.8的规定。 5.3.9 清洗机分别在运行状态、门联锁装置故障状态下检查,结果应符合4.3.9的规定。 5.3.10 如果清洗机具有干燥功能,其应符合4.3.10的规定。 5.3.11 目测,结果应符合4.3.11的规定。 5.4清洗要求 5.4.1 表面清洗效果试验
清洗后,查验效果应符合4.4.1的规定。 5.4.2化学残留试验
应按照JB/T20005.1一2013中5.7.6的方法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4.2的要求。 5.4.3微粒残留试验
应按照JB/T20005.1一2013中5.7.6的方法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4.3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