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3.140.30 CCS G 3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998.1-2022 代替GB/T18998.1—2003
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
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C)piping system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Part 1:General
[IS 15493:2003,Plastics piping system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ABS) , 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U)andchlorinatedpoly(vinylchloride)(PVC-C)-Specificationsfor
components and the system-Metric series, NEQ]
2022-11-01实施
2022-04-15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8998.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18998《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的第1部分。GB/T1899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管材;一第3部分:管件;
第5部分:系统适用性。 本文件代替.GB/T18998.1一2003《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与
GB/T18998.1一200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3年版的第1章); b)更改了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见第3章,2003年版的第3章); c) 更改了混配料的要求(见4.1,2003年版的4.1); d) 更改了氯化聚氯乙烯(PVC-C)树脂的氯含量的要求,以及生产管材和管件的氯化聚氯乙烯
(PVC-C)混配料的氯含量的要求(见4.4,2003年版的4.2); e) 增加了混配料性能要求(见4.4); f) 删除了材料回用料的规定(见2003年版的4.5); g)将2003年版的附录A调整为规范性附录(见附录A,2003年版的附录A)。 本文件参考ISO15493:2003《工业用塑料管道系统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硬聚氯
乙烯(PVC-U)和氯化聚氯乙烯(PVC-C)组件及系统规范公制系列》和ISO15493:2003/Amd:2016 起草,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佑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聊城大学、西安塑龙熔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统一、胡旭璋、曾镇国、王百提、陈晓梅、汪磊、宋晓玲、滕谋勇、赵锋、王亭亭。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3年首次发布为GB/T18998.1—2003;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GB/T18998.1—2022
引言
GB/T18998针对我国工业用管道行业的国情,结合多年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工程设计经验制定。本文件包含总则、管材、管件、系统适用性四个部分内容。
第1部分:总则。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的术语和定义、 符号、缩略语及材料。 第2部分:管材。目的在于规范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材的产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相关要求。 第3部分:管件。目的在于规范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件的产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相关要求。 第5部分:系统适用性。目的在于规范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的系统适用性
试验项目、试验方法等相关要求。
I
GB/T18998.1—2022
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及材料。 本文件与GB/T18998的其他部分一起适用于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管道系统,包括承压给排水输
送以及水处理、石油、化工、电力、电子、冶金、采矿、船舶、电镀、造纸、食品、医药等领域的流体输送管道系统。
注1:选购方有责任根据输送易燃介质的应用需要,结合防火、防爆的相关法规、标准或规范要求,恰当选用本
产品。 注2:选购方有责任根据输送饮用水、食品、医药的应用需要,结合卫生性能等相关法规、标准或规范要求,恰当选
用本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3.1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溃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1040.2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1633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GB/T 7139 塑料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氯含量的测定 GB/T18252 塑料管道系统用外推法确定热塑性塑料材料以管材形式的长期静液压强度 GB/T19278—2018 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与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
3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19278一201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9278- 2018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1与几何尺寸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3.1.1.1
公称外径 nominal outsidediameter d, 管材或管件插口部位外径的名义值。 [来源GB/T19278—2018,2.3.8]
GB/T18998.1—2022
3.1.1.2
任一点外径 outsidediameteratanypoint d. 在管道部件垂直于轴向的横截面上,过圆心的直线与截面外轮廊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 [来源:GB/T19278—2018,2.3.9]
3.1.1.3
平均外径 meanoutsidediameter dm 管道部件任一横截面的外圆周长除以3.142(圆周率)并向大圆整到0.1mm得到的值。 [来源:GB/T19278—2018,2.3.11]
3.1.1.4
最小平均外径 minimummeanoutsidediameter d em,min 平均外径的最小允许值。 注:实壁管或管件插口的允许最小平均外径等于其公称外径。 [来源:GB/T19278—2018,2.3.12]
3.1.1.5
最大平均外径 maximummeanoutsidediameter dem.max 平均外径的最大允许值。 [来源:GB/T19278—2018,2.3.13]
3.1.1.6
承口平均内径 meaninsidediameterofsocket dsm 承口规定部位的平均内径。 [来源:GB/T19278—2018,2.3.16]
3.1.1.7
不圆度out-ofroundness 在管道部件的同一圆形截面上,外径(或内径)最大测量值与最小测量值之差。 注:实壁管材、管件插口端的不圆度通常指外径不圆度。 [来源:GB/T19278—2018,2.3.19]
3.1.1.8
公称壁厚 nominal wall thickness en 部件壁厚的名义值,近似等于以毫米为单位的制造尺寸。 注1:实壁管的公称壁厚等于规定的最小壁厚。 注2:管件的公称壁厚,用与其相同管系列S或相同标准尺寸比SDR的同规格管材的公称壁厚表示。 [来源:GB/T19278—2018,2.3.20]
3.1.1.9
任一点壁厚 wall thickness at any point ey 2
GB/T18998.1—2022
管道部件上任一点处内外壁间的径向距离。 注:壁厚的最大(或最小)规定值,称为最大(或最小)壁厚,用e(或ein)表示。 [来源:GB/T19278—2018,2.3.21]
3.1.1.10
标准尺寸比 standarddimension ratio SDR 公称外径与公称壁厚的无量纲比值,按式(1)计算并按一定规则圆整:
SDR= dn
(1)
en
注:在某些标准体系中使用"径厚比(DR)”的概念。 [来源:GB/T19278—2018,2.3.28]
3.1.1.11
管系列 pipeseries S 与公称外径和公称壁厚有关的无量纲数,按式(2)或式(3)计算并按一定规则圆整。
d.-e. 2en SDR -1
S :
(2)
S=
....(3)
2
注:对于均质材料的压力管材,存在以下关系:S=a/P,其中P是内压,是内压在管壁内引起的[平均]环向应力。 [来源:GB/T19278—2018,2.3.29]
3.1.2与使用条件有关的术语和定义 3.1.2.1
静液压应力hydrostaticstress [平均]环向应力 hoopstress a 在内部静液压作用下管壁产生的沿圆周方向的平均应力。 可按式(4)近似计算:
=PX dem emin
(4)
2emin
式中: P dem- 管的平均外径,单位为毫米(mm);
管道所受内压,单位为兆帕(MPa);
管的最小壁厚,单位为毫米(mm)。
Emin 注:也称环应力。 [来源:GB/T19278—2018,2.5.1.2,有修改]
3.1.3 3与材料有关的术语和定义 3.1.3.1
预测静液压强度的置信下限 lower confidence limit of thepredicted hydrostatic strength 静液压强度预测下限
3
GB/T18998.1—2022
LPL 一个和应力相同量纲的量,是在置信度为97.5%时,与温度T和时间t对应的预期静液压强度的
置信下限,可表示为LPL=(T,t,0.975)。
[来源:GB/T19278—2018,2.1.7] 3.1.3.2
最小要求强度 minimumrequiredstrength MRS 与20℃、50年对应的分级要求强度。 注:MRS是材料定级命名的重要依据,单位为兆帕(MPa)。例如PE100、PVC250的MRS分别为10MPa、
25 MPa. [来源:GB/T19278-—2018,2.1.9]
3.1.3.3
总体使用(设计)系数 overall service(design)coefficient C 一个大于1的数值,它的取值考虑了使用条件的影响以及管道部件在系统中的特性,是在材料置信
下限所包含因素之外考虑的安全裕度。
[来源:GB/T19278—2018,2.5.1.3,有修改] 3.1.3.4
设计应力 designstress OD 规定条件下的允许应力。 注:在塑料管材强度设计中,与设计温度T、设计寿命t对应的设计应力ap=CRSr./C,CRSr是与T、t对应的分
级要求强度,C是总体设计(使用)系数。特别地,对于20℃、50年寿命的设计,op=MRS/C,MRS是材料的最小要求强度。有时还将计算值向R20优先数圆整。
[来源:GB/T19278—2018,2.5.1.4] 3.1.3.5
回用料 reprocessablematerial;rework material 由生产过程中的边角余料、样品或检验拒收但未使用过的清洁制品,经处理制成的具有确知配方或
性能的材料。
注:由原生产者处理制成的回用料称为本厂回用料,区别于其他外来回用料。 [来源:GB/T19278—2018,2.1.3]
3.1.3.6
拉伸强度 tensile strengthen 在拉伸试验中,试样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C:总体使用(设计)系数 d。:任一点外径 dem平均外径 dem,max:最大平均外径 4
GB/T18998.1—2022
demmin:最小平均外径 d。:公称外径 dsm:承口平均内径 emx:最大壁厚 emin:最小壁厚 en:公称壁厚 ey:任一点壁厚 P:管道所受内压 Pp:设计压力 T:温度 t:时间 a:静液压应力 GD:设计应力 OLPL:预测静液压强度的置信下限
3.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MRS:最小要求强度(minimumrequiredstrength) PVC-C:氯化聚氯乙烯[chlorinatedpoly(vinylchloride)] TIR:真实冲击率(trueimpactrate)
4材料
4.1生产管材、管件所用的材料应为氯化聚氯乙烯(PVC-C)混配料。混配料应以氯化聚氯乙烯(PVC C)树脂为主,加有必要的助剂,助剂应分散均匀。 4.2将生产管材的混配料挤出成管状试样,生产管件的混配料注塑成管状试样,并按GB/T18252规定进行长期静液压试验。试验数据按GB/T18252的方法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cLPL值,并绘制出变破坏曲线。将混配料的蠕变破坏曲线与附录A给出的预测强度参照曲线进行比对,混配料的 6LPL值在全部温度及时间范围内均应不小于预测强度参照曲线上的对应值。 4.3生产管材所用混配料的最小要求强度(MRS)值应不小于25MPa。生产管件所用混配料的最小要求强度(MRS)值应不小于20MPa。 4.4氯化聚氯乙烯(PVC-C)树脂的氯含量(质量分数)应大于或等于65%。生产管材、管件的氯化聚氯乙烯(PVC-C)混配料的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