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987—2020
内燃机 冷却风扇 塑料护风圈
技术条件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oling fan --- Plastic fan shroud -
Specification
2021-04-01实施
2020-08-31发布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代号.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附录A(资料性附录)护风圈原材料性能
图1护风圈结构示意图图2冲击示意图..
表1护风圈的分类、代号. 表2型式试验及出厂检验项目. 表A.1护风圈原材料性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雪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常州常瑞天力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昆明理工大学、无锡华源凯马发动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频艳、陈云清、史嵩雁、乔亮亮、钱华金、李玉洁、段耀龙、荣超、杜群、 邓晰文、张伟、陆好、谢亚平、王云龙。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内燃机冷却风扇 塑料护风圈 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冷却风扇塑料护风圈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往复式内燃机冷却系统中使用的塑料护风圈(以下简称护风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40.2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1043.1 塑料 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 GB/T1634.2 塑料 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和硬橡胶 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 9341 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GB/T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4486-2008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护风圈 plastic fan shroud 散热器与冷却风扇间的冷却空气导流管道。 注:俗称风扇罩。
4分类、代号
护风圈的分类、代号见表1。按使用结构,护风圈可分为内环式护风圈、迷宫式护风圈、柔性式护风圈三种(见图1)。
表1护风圈的分类、代号
名称内环式护风圈迷宫式护风圈
代号 FC FH
分类方法
匹配冷却风扇类型(推荐)
适用于所有冷却风扇适用于带环形塑料冷却风扇
按使用结构分类
a)内环式护风圈
b)迷宫式护风圈
c)柔性式护风圈
说明:
一护风圈:
1-
2——相匹配的冷却风扇; D- 一出风口内径。
5技术要求
5.1总则
护风圈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5.2原材料
护风圈的原材料理化性能参考附录A。 5.3尺寸与几何公差 5.3.1护风圈的未注尺寸公差应按GB/T14486一2008表1中公差等级为MT5中的b级规定。 5.3.2护风圈与冷却风扇匹配的出风口圆度误差应小于或等于3.0mm 5.4外观
护风圈表面应光滑、无飞边,不应有气泡、杂质、流痕等有损外观的缺陷存在 5.5耐腐蚀性
护风圈采用电镀或化学防腐处理的外露金属零部件,按6.4规定的方法进行中性盐雾试验后,其外表面应无明显的点蚀缺陷。 5.6耐冷热交变性
护风圈按6.5规定的方法进行耐冷热交变可靠性试验后,不应有裂纹、变形、变色、附件松动等异常现象。 5.7耐高温性
护风圈按6.6规定的方法进行高温试验后,不应有裂纹、变形、变色、附件松动等异常现象。 5.8耐低温落球冲击性
护风圈按6.7规定的方法进行低温落球冲击试验后,不应有裂纹现象。 5.9耐振动性
护风圈按6.8规定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后,不应有裂纹、附件松动等异常现象。 5.10耐热老化性
护风圈按6.9规定的方法进行耐热老化试验后,不应有裂纹、松动及分解现象。
6试验方法
6.1预处理
试样检验前,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4h以上。 6.2几何公差
6.3外观
目视检查。 6.4耐腐蚀性
护风圈上的外露金属嵌件耐腐蚀性应按GB/T10125规定的中性盐雾(NSS)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6.5耐冷热交变性
按下述要求和顺序对护风圈进行耐冷热交变可靠性试验: a)在(-40±2)℃条件下放置6h: b)在(25土5)℃条件下放置1h; c)在(100土2)℃条件下放置12h; d)在(25土5)℃条件下放置1h; e)重复a)~d),共进行5个循环; f)将护风圈在室温条件下放置4h以上后,目视检查外观质量。
6.6耐高温性
将护风圈在(110士3)℃温度下放置24h后取出,并在室温条件下放置30min,目视检查外观质量。 6.7耐低温落球冲击性
将试样放入(-40土2)℃的低温试验箱中6h,取出后立即将500g钢球,从300mm高度自由落下冲击护风圈出风口部位大致均布3点。每个试样从低温试验箱取出后应在3min内完成落球冲击。冲击方向如图2所示。
说明: 1 一护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