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3919-2020 低噪声内燃机电站通用规范

JB/T 13919-2020 低噪声内燃机电站通用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1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6 17:34:47



推荐标签: jb 规范 电站 内燃机 低噪声 13919

内容简介

JB/T 13919-2020 低噪声内燃机电站通用规范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919—2020
低噪声内燃机电站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power stations with low nois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2021-01-01实施
2020-04-16发布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要求,
0
4.1 总则. 4.2 分类与命名 4.3 内燃机电站噪声 4.4 低噪声内燃机电站的噪声限值. 4.5 总体设计中的降噪控制 4.6 密封性. 4.7 安全性 4.8 可靠性和维护性 4.9外观质量 4.10对低噪声内燃机电站的其他要求 5试验方法及检验验收. 6标志、标签、使用等的说明 7包装、运输和贮存附录A(资料性附录) 隔声罩附录B(资料性附录) 房间吸声处理 B.1扩散声场房间 B.2非扩散场房间. B.3吸声处理的实践
.....
10 1O 10
1
13 13 13 13
图A.1 不同隔声罩的典型降噪效果
表1# 噪声平均值与建议使用场所表B.1房间(近似立方体形)在未进行吸声处理时的平均吸声系数α(500Hz~2000Hz) ... 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移动电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兰州电源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科泰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市海德馨汽车
有限公司、广州威能机电有限公司、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江西清华泰豪三波电机有限公司、江苏英泰集团、郑州众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东康电力有限公司、广东西电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金阳电气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学明、庄衍平、钟德启、邵剑钊、郭海芹、吴文海、潘跃明、杨新征、陈鸿滨、唐雁明、刘建风。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低噪声内燃机电站通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噪声内燃机电站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验收,标志,标签、使用等的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有低噪声要求的内燃机电站的设计、生产、检验及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46.1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GB1589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2819—1995移动电站通用技术条件 GB/T2820.1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1部分:用途、定额和性能 GB/T282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2部分:发动机 GB/T2820.3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3部分:发电机组用交流发电机 GB/T2820.4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4部分:控制装置和开关装置 GB/T2820.5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5部分:发电机组 GB/T2820.6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6部分:试验方法 GB/T2820.7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7部分:用于技术条件和设计的技术说明 GB/T2820.8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1第8部分:对小功率发电机组的要求及试验 GB/T2820.9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9部分:机械振动的测量和评价 GB/T18699.1一2002声学隔声罩的隔声性能测定第1部分:实验室条件下测量(标示用) GB/T18699.2--2002声学隔声罩的隔声性能测定第2部分:现场测量(验收和验证用) GB/T20136-2006内燃机电站通用试验方法 JB/T8194内燃机电站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2820.1~2820.6GB/T2820.8及JB/T819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低噪声内燃机电站low-noise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owerplant 满足噪声声压级下限值不大于83dB(A)的内燃机电站,也包括以内燃机电站为主要噪声源并按
照要求经过处理后的低噪声房(舱、厢)等设施(备)。 3.2
噪声敏感建筑物 noise-sensitive buildings 4要求
4.1总则 4.1.1概述
低噪声内燃机电站的工程设计、生产必须贯彻国家技术政策,合理利用资源,执行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及相关标准法规的规定。
用户与制造厂可参考本标准表1,按GB/T2820.7商定内燃机电站噪声的具体数值。 不论是新设计时还是对已有的内燃机电站进行改造时,内燃机电站降噪设备的设计、安装必须在保
证不影响内燃机电站供电质量的前提下,满足安装、维护和使用的方便,以及特殊要求下的防护要求。
工程设计中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4.1.2通用技术要求
低噪声内燃机电站除噪声外的技术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a)外形尺寸应按GB146.1、GB1589或技术协议的规定; b)移动电站的技术指标符合GB/T2819--1995中第3章的规定; c)对已有的内燃机电站,降噪引起的功率损失不得超过其额定功率的5%: d)内燃机电站用往复式内燃发动机、交流发电机、控制装置和开关装置应分别符合GB/T2820.2、
GB/T2820.3和GB/T2820.4的要求,其他指示装置、语音提示装置(如果有)等应能正常工作。
4.2分类与命名 4.2.1低噪声发电机组
产品形式为普通发电机组,配套内燃机采用的是低噪声型或者对机组进行了外部降噪处理的。 4.2.2低噪声电源车
产品形式为可移动式车辆装载的内燃机电站,进行了降噪处理。具体包括: a)低噪声汽车电站:以汽车底盘装载的低噪声内燃机电站,可以自行移动; b)低噪声挂车电站:以挂车底盘装载的低噪声内燃机电站,可以被牵引移动; c)低噪声自发电电站:以汽车底盘本身发动机取力发电的低噪声内燃机电站,可以自行移动。 注:降噪只是针对内燃机电站,不包括车辆底盘。
4.2.3低噪声内燃机电站方舱
对方舱或集装箱式的内燃机电站进行了降噪处理。 4.2.4低噪声船用内燃机电站
对船舶用内燃机电站进行了降噪处理。 4.2.5低噪声内燃机电站工程房
对通信、电力等工程用大型固定式内燃机电站的整体安装、工作建筑房(间)进行了降噪处理。 4.3内燃机电站噪声 4.3.1概述 包括发动机和发电机表面的噪声、进排气噪声、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发电机风扇的噪声以及由连接处和底架发出的噪声。
在对内燃机电站全部或部分封装的情况下,其表面噪声应是从机壳发出的噪声。 4.3.2内燃机电站部件的噪声范围
按不同额定功率,发动机的噪声限值一般在105dB(A)~125dB(A);发电机的噪声限值在 73dB(A)120dB(A,小功率发电机最低可到60dBA) 4.3.3内燃机电站的时间特性
内燃机电站噪声是不随时间起伏的声源。在本规范中,采用等效声压级或等效A声级表示时间平均特性。 4.3.4内燃机电站噪声的频率特性
应通过噪声测量,得到内燃机电站噪声声源的倍频带(中心频率为63Hz~4000Hz)或1/3倍频带(中心频率为50Hz~5000Hz)的频谱。为简化计算,亦可采用声源的等效频率。 4.4低噪声内燃机电站的噪声限值 4.4.1代表性受声点的确定
代表性受声点通常选择最严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它根据内燃机电站所处工作环境与防护对象相对的位置来确定,它可以是一个点,如内燃机电站,电源车操作室或机组房;或者是一组点,如一个区域或一群建筑物。通常,若代表性受声点处插入损失能满足要求,则该区域的插入损失亦能满足要求。 4.4.2噪声限值
当内燃机电站工作时,距内燃机电站规定距离处的噪声(或噪声敏感点)应符合工作地点的环保要求:对于特殊场合,可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在合同和产品技术条件中明确。 4.4.3噪声平均值与建议使用场所
距内燃机电站外限轮廓1m处的矩形平行六面体表面上噪声平均值与建议使用场所见表1。
表1噪声平均值与建议使用场所
声压级 dB (A) 83 78
序号 1 2 3 4 5
建议使用场所
不要求经常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但可能偶尔需要在0.6m处进行喊叫式对话偶尔需要使用电话或无线电进行通话,或偶尔需要在最远相距1.5m处进行对话经常需要使用电话或无线电进行通话,或经常需要在最远相距1.5m处进行对话经常需要使用电话或无线电进行通话,或经常需要在最远相距1.5m处进行对话,且人员的工作时间可能长于8h
1
68 65
注:距离均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距离。 4.4.4本底噪声值的确定 站噪声和本底噪声),然后减去内燃机电站噪声值得到:内燃机电站噪声值可由现场直接测量。若现场不能直接测量内燃机电站噪声,则噪声可根据发动机类型及功率,消声器的数据等参数,参考发动机的噪声值得到。对还未安装或未开机工作的内燃机电站,本底噪声可直接测得。
当内燃机电站工作时,若要求距内燃机电站规定距离处的噪声应与内燃机电站未工作时该处的本底噪声相同,则用户和制造厂应协商,在合同和产品技术条件中明确。 4.5总体设计中的降噪控制 4.5.1一般原则
噪声控制设计应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对降噪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4.5.2降噪方案的确定
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以噪声低的内燃机代替噪声高的内燃机,如果达不到要求,则应采用隔声、消声、吸声、隔振以及系统设计优化与综合控制等措施。一般对内燃机电站采取的具体降噪措施是隔声、吸声和消声设计。 4.5.3隔声设计 4.5.3.1一般原则
内燃机电站隔声设计是将声源与接收者隔离的降噪措施,适用于可将噪声控制在局部空间范围内的场合。主要方法包括:
a)对声源进行的隔声设计可采用隔声罩的结构型式: b)对接收者进行的隔声设计可采用隔声间(室)的结构型式; c)对噪声传播途径进行的隔声设计可采用隔声墙与隔声屏障或路堑、土堤、房屋、建筑等的结构
型式; d)必要时也可同时采用上述几种结构型式。 进行隔声设计必须注意孔洞与缝隙的漏声,对于构件的拼装节点、电缆孔管道的通过部位以及一切
施工上容易忽略的隐蔽声通道应做密封或消声处理,并给出施工说明和详细大样图。 4.5.3.2隔声设计步骤
隔声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由声源特性和受声点的声学环境估算受声点的各倍频带声压级; b)确定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 c)计算各倍频带的需要隔声量; d)选择适当的隔声结构与构件。
4.5.3.3双层结构的设计
双层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隔声结构的共振频率宜设计在50Hz以下,空气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其间宜填充多孔吸
声材料:此时的平均隔声量可按增加5dB进行估算。 b)吻合频率不宜出现在中频段;双层结构各层的厚度不宜相同,或对双层结构各层采用不同刚度
或增大阻尼。 的板结构和有效降低声辐射到环境中的板结构, c)双层间的连接应避免出现声桥:双层结构的层与层之间、双层结构与基础之间宜彼此完全脱开。
4.5.3.4隔声门窗设计与选用
设计与选用隔声门窗必须防止缝隙漏声,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a)门扇和窗扇的隔声性能应与缝隙处理的严密性相适应。 b)门扇构造宜选用填充具有阻燃性的多孔材料的夹层结构,多层复合结构的分层不宜过多。 c)门缝宜采用斜企口,密封使用压紧密封条时,密封条必须柔软而富于弹性,并有压紧装置。 d)隔声窗的层数可根据需要的隔声量确定:超过需要的隔声量而又没有开启要求时,可采用双层
固定密封窗,并在两层间的边框上敷设吸声材料: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三层以加强隔声。 e)需要较高隔声性能的隔声门,可采用有两道门的声闸:声闸的内壁面应具有较高的吸声性能,
两道门宜错开布置。
4.5.3.5隔声罩的设计
隔声罩的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a)隔声罩宜采用带有阻尼的金属板材制作,阻尼层厚度不得小于板厚的1~3倍: b)隔声罩内壁面与机械设备间应留有较大的空间,通常应留设备所占空间的1/3以上,各内壁面
与设备的空间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00mm; c)隔声罩的内侧面必须敷设吸声层,吸声材料应有较好的护面层: d)隔声罩内所有焊缝与拼缝应避免漏声,隔声罩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应注意密封和固体声的隔离; e)设备的控制与计量开关宜引到隔声罩外进行操作,并设监视设备运行的观察窗; f)所有的通风排烟以及生产工艺开口均应设有消声器,其消声量应与隔声罩的隔声量相当: g)隔声屏障的设置应靠近声源或接收者,室内设置隔声屏时应在接收者附近做有效的吸声处理。 不同结构的隔声罩的降噪效果参见附录A。
4.5.4消声设计 4.5.4.1般规定
消声设计用于降低内燃机、增压器等辐射的空气动力性噪声。进风消声器、排风消声器、排烟消声器噪声插入损失和流阻损失应有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的测定报告。
进风消声器,排风消声器:排烟消声器噪声插入损失(消声量)应满足工程要求,进风消声器:排
风消声器在风速为3m/s~8m/s时,流阻损失应小于50Pa(5mmH20) 4.5.4.2消声器的设计
消声器设计时一般应遵守下列规定: a)内燃机排烟口应在适当位置装设排烟消声器,排烟消声器外面应采取隔热和防凝结腐蚀措施: b)消声器的压力损失应控制在机组正常运行许可的范围内: c)内燃机电站噪声的频带较宽,应选择阻抗复合消声的措施: d)消声器的设计应保证其坚固耐用,对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内燃机或系统消声器还应满足相应的防
潮、防火、耐高温、耐油污、防腐蚀等要求。
上一章:JB/T 13918-2020 内燃机电站 可靠性考核评定方法 下一章:JB/T 13555-2018 往复式内燃机 气缸密封性试验方法

相关文章

JB/T 12333-2015 往复式内燃机冷却风扇噪声测量方法 JB/T 12332-2015 往复式内燃机空气滤清器噪声测量方法 JB/T 8194-2020 内燃机电站 术语 JB/T 8587-2020 内燃机电站 安全要求 GB/T 12786-2021 自动化内燃机电站通用技术条件 JB/T 13918-2020 内燃机电站 可靠性考核评定方法 JB/T 13724-2019 内燃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JB/T 13724-2019 内燃机 废气再循环(EGR)系统通用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