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9.100 CCS N 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 41285.4—2022
无损检测仪器
密封放射性源技术应用射线防护规则第4部分:射线机用可移动设备的
制造和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struments-Radiation protection rules for the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sealed radioactive sources-Part 4 :Construction and testing of
mobileapparatus.forradiography
2022-10-01实施
2022-03-0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Z 41285.4—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Z41285《无损检测仪器 密封放射性源技术应用射线防护规则》的第4部分。 GB/Z4128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射线机的固定和移动操作。 第3部分:射线机在操作和运输过程中的射线防护措施。
一第4部分:射线机用可移动设备的制造和检测。 一第5部分:射线机的预防护措施。
第6部分:射线机用可移动设备的检验、维护和功能检测。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仪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深圳国技仪器有限公司、
厦门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通用电气检测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英华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志军、蔡靖、朱平、申屠献忠、林俊明、孔凡琴、富阳、王琳、李博。
I
GB/Z41285.4—2022
引言
射线是比X射线波长更短,能量更高的一种电磁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射线探伤就是利用射线的穿透性和直线性来探伤的方法。正因如此,人体若受到射线照射时,射线进人到人体的内部,与体内细胞发生电离作用,电离产生的离子会侵蚀体内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酶等,它们都是构成活细胞组织的主要成分,一旦遭到破坏,会导致人体内的正常化学过程受到干扰,严重的可以使细胞死亡。本文件的制定旨在通过给出工业射线不同操作过程中结构防护、操作条件及环境、防护措施等相关信息,进而对工业射线防护和劳动安全、劳动卫生等问题提出建议,对射线防护方法、保护人身安全等起到规范作用。GB/Z41285拟由5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射线机的固定和移动操作。目的在于明确射线机在固定和移动操作时基本防护规则和要求。 第3部分:射线机在操作和运输过程中的射线防护措施。目的在于为射线机在使用和运输中提供有效、可靠的射线防护措施。 -第4部分:射线机用可移动设备的制造和检测。目的在于为射线机制造和检验提供密封放射性物质的使用指南,以及为保护相关人员的安全而建立的安全措施。 第5部分:射线机的预防护措施。目的在于为射线机操作提供预防护措施建议。 第6部分:射线机用可移动设备的检验、维护和功能检测。目的在于对可移动式射线机的检验周期、年度维护、设备的功能检验等提出建议,以确保设备能够安全运行
N
GB/Z41285.4—2022
无损检测仪器
密封放射性源技术应用射线防护规则第4部分:?射线机用可移动设备的
制造和检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射线机用可移动设备的源容器分类、身体剂量限值、要求、设备文件、其他文件清单
和结构验证等。
本文件适用于射线机可移动式射线设备的制造和检验本文件应用范围仅限于4.2中的P和M级工作容器、5.1中的第I类和第Ⅱ类工作容器,不适用于
F级或者X类。
本文件适用于活度不大于1.85×10l*Bq的放射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43 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振动、冲击和类似动力学试验样品的安装(IEC60068-2-47:2005,IDT)
GB/T2423.5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数字控制)和导则(IEC60068-2-64:2008,IDT)
GB11806一2004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1:2008,IDT) GB/T20159.7环境条件分类环境条件分类与环境试验之间的关系及转换指南携带和非固
定使用(IEC/TR60721-4-7:2003,MOD)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最大允许装源活度 maximumallowableactivity 由制造商确定的能够保证指定工作容器中特定的放射性核素不超过表1中屏蔽要求的放射源活度
最大值。
1
GB/Z41285.4—2022
3.2
源容器 exposure 用于将密封放射源定位于选定的工作位置,并限制源组件伸出输源管的装置。
3.3
工作地点worklocation 布置源容器和放射源组件,规划放射线工业透射检测的地点。
3.4
曝光端子extensiontip 可以将从第二类源容器中拉出的放射源布置到指定位置处的设备。 注:延伸前端由光圈组成或配备一个光圈,用于限制射线束。
3.5
光圈aperture 除了指定的方向外,降低其他所有方向的源容器中的放射源辐射剂量的屏蔽装置。
3.6
遥控装置 量remotecontrol 与源容器彼此分开独立,可以控制放射源组件进出源容器的设备。
3.7
远程控制缆remotecontrolcable 线缆或其他机械设备,同遥控装置一同控制放射源组件进出源容器。 注:用于固定线缆和放射源固定架的设备也属于远程控制缆。
3.8
控制缆导管 control-cable sheath 从遥控装置到源容器的软管,为远程控制缆提供物理保护和导向。
3.9
放射源 radioactive source 3.9.1
密封放射源sealedradioactivesource 由坚固无活性的外壳包围或者永久性的嵌人到坚固无活性的材料中的放射性物质,在标准运行中
通过保护阻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尺寸应不小于0.2cm。 3.9.2
特殊放射源 原specialradioactivesource 放射源承受特殊的热学和力学负载,结构得到许可,放射性物质最小尺寸应不小于0.5cm。
3.10
待机状态restingposition 放射源在源容器中,并处于完全屏蔽的状态(安全状态)。 注:待机状态(安全状态)下,源容器不需要处于锁定状态。
3.11
模拟放射源simulateradioactivesource 结构与放射源相同,但其中没有放射性物质。
3.12
射线照相装置apparatusforgammaradiography 配有源容器、射线源组件、遥控装置、延伸前端和相关附属配件组成的仪器,由密封性放射物质发射
射线,应用于工业用途。 2
GB/Z41285.4—2022
3.13
放射源组件 radioactivesourcemodule 放射源固定架和连接或集成于放射源固定架中的放射源的组成。 注:当没有放射源固定架,放射源直接与远程控制线缆连接时,放射源组件由线缆和放射源组成;当放射源既不与
线缆连接,也不集成在放射源固定架中时,放射源组件仅由放射源组成;模拟放射源组件,其中连接模拟放射源或集成放射源固定架或线缆。
3.14
输源管projectionsheath 固定连接源容器和延伸前端的软管,用于引导放射源组件从源容器中拉出到达工作位置。
3.15
放射源托 radioactivesourceholder (Y射线照相)支撑或固定装置,放射源或模拟放射源借助它可以直接固定在源容器中(第I类射线
装置)或者连接到远程线缆末端第Ⅱ类射线装置)。 3.16
周围当量剂量 ambientdose equivalent 地点剂量探测器测量的敏感区域的平均值。 注1:环境等效剂量在距离源容器上表面1m处、源容器外表面处或者距离源容器上表面50mm处测量。 注2:6.3给出了环境等效剂量的界限值。9.2给出了探测器的最大截面积。
3.17
安全锁lock 用钥匙来打开或锁上源容器的机械装置。
3.18
锁定状态lockedposition 源组件位于安全屏蔽位置且被锁定时源容器的状态。
3.19
密封装置 closure device 3.19.1
手动密封装置 manual closure device 保证源组件处于安全待机状态,并且可以通过翻转将源组件置于“工作状态”的装置。
3.19.2
自动密封装置 automatic closure device 可以保证源组件处于安全待机状态(安全状态、完全屏蔽)的装置。 注:可以手动设置到“工作状态”。
4源容器分类
4.1 1根据结构型式划分源容器 4.1.1I类
透射检测过程中无需将源组件取出的源容器,如图1所示。
3
ICS 19.100 CCS N 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 41285.4—2022
无损检测仪器
密封放射性源技术应用射线防护规则第4部分:射线机用可移动设备的
制造和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struments-Radiation protection rules for the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sealed radioactive sources-Part 4 :Construction and testing of
mobileapparatus.forradiography
2022-10-01实施
2022-03-0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Z 41285.4—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Z41285《无损检测仪器 密封放射性源技术应用射线防护规则》的第4部分。 GB/Z4128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射线机的固定和移动操作。 第3部分:射线机在操作和运输过程中的射线防护措施。
一第4部分:射线机用可移动设备的制造和检测。 一第5部分:射线机的预防护措施。
第6部分:射线机用可移动设备的检验、维护和功能检测。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仪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深圳国技仪器有限公司、
厦门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通用电气检测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英华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志军、蔡靖、朱平、申屠献忠、林俊明、孔凡琴、富阳、王琳、李博。
I
GB/Z41285.4—2022
引言
射线是比X射线波长更短,能量更高的一种电磁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射线探伤就是利用射线的穿透性和直线性来探伤的方法。正因如此,人体若受到射线照射时,射线进人到人体的内部,与体内细胞发生电离作用,电离产生的离子会侵蚀体内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酶等,它们都是构成活细胞组织的主要成分,一旦遭到破坏,会导致人体内的正常化学过程受到干扰,严重的可以使细胞死亡。本文件的制定旨在通过给出工业射线不同操作过程中结构防护、操作条件及环境、防护措施等相关信息,进而对工业射线防护和劳动安全、劳动卫生等问题提出建议,对射线防护方法、保护人身安全等起到规范作用。GB/Z41285拟由5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射线机的固定和移动操作。目的在于明确射线机在固定和移动操作时基本防护规则和要求。 第3部分:射线机在操作和运输过程中的射线防护措施。目的在于为射线机在使用和运输中提供有效、可靠的射线防护措施。 -第4部分:射线机用可移动设备的制造和检测。目的在于为射线机制造和检验提供密封放射性物质的使用指南,以及为保护相关人员的安全而建立的安全措施。 第5部分:射线机的预防护措施。目的在于为射线机操作提供预防护措施建议。 第6部分:射线机用可移动设备的检验、维护和功能检测。目的在于对可移动式射线机的检验周期、年度维护、设备的功能检验等提出建议,以确保设备能够安全运行
N
GB/Z41285.4—2022
无损检测仪器
密封放射性源技术应用射线防护规则第4部分:?射线机用可移动设备的
制造和检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射线机用可移动设备的源容器分类、身体剂量限值、要求、设备文件、其他文件清单
和结构验证等。
本文件适用于射线机可移动式射线设备的制造和检验本文件应用范围仅限于4.2中的P和M级工作容器、5.1中的第I类和第Ⅱ类工作容器,不适用于
F级或者X类。
本文件适用于活度不大于1.85×10l*Bq的放射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43 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振动、冲击和类似动力学试验样品的安装(IEC60068-2-47:2005,IDT)
GB/T2423.5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数字控制)和导则(IEC60068-2-64:2008,IDT)
GB11806一2004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1:2008,IDT) GB/T20159.7环境条件分类环境条件分类与环境试验之间的关系及转换指南携带和非固
定使用(IEC/TR60721-4-7:2003,MOD)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最大允许装源活度 maximumallowableactivity 由制造商确定的能够保证指定工作容器中特定的放射性核素不超过表1中屏蔽要求的放射源活度
最大值。
1
GB/Z41285.4—2022
3.2
源容器 exposure 用于将密封放射源定位于选定的工作位置,并限制源组件伸出输源管的装置。
3.3
工作地点worklocation 布置源容器和放射源组件,规划放射线工业透射检测的地点。
3.4
曝光端子extensiontip 可以将从第二类源容器中拉出的放射源布置到指定位置处的设备。 注:延伸前端由光圈组成或配备一个光圈,用于限制射线束。
3.5
光圈aperture 除了指定的方向外,降低其他所有方向的源容器中的放射源辐射剂量的屏蔽装置。
3.6
遥控装置 量remotecontrol 与源容器彼此分开独立,可以控制放射源组件进出源容器的设备。
3.7
远程控制缆remotecontrolcable 线缆或其他机械设备,同遥控装置一同控制放射源组件进出源容器。 注:用于固定线缆和放射源固定架的设备也属于远程控制缆。
3.8
控制缆导管 control-cable sheath 从遥控装置到源容器的软管,为远程控制缆提供物理保护和导向。
3.9
放射源 radioactive source 3.9.1
密封放射源sealedradioactivesource 由坚固无活性的外壳包围或者永久性的嵌人到坚固无活性的材料中的放射性物质,在标准运行中
通过保护阻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尺寸应不小于0.2cm。 3.9.2
特殊放射源 原specialradioactivesource 放射源承受特殊的热学和力学负载,结构得到许可,放射性物质最小尺寸应不小于0.5cm。
3.10
待机状态restingposition 放射源在源容器中,并处于完全屏蔽的状态(安全状态)。 注:待机状态(安全状态)下,源容器不需要处于锁定状态。
3.11
模拟放射源simulateradioactivesource 结构与放射源相同,但其中没有放射性物质。
3.12
射线照相装置apparatusforgammaradiography 配有源容器、射线源组件、遥控装置、延伸前端和相关附属配件组成的仪器,由密封性放射物质发射
射线,应用于工业用途。 2
GB/Z41285.4—2022
3.13
放射源组件 radioactivesourcemodule 放射源固定架和连接或集成于放射源固定架中的放射源的组成。 注:当没有放射源固定架,放射源直接与远程控制线缆连接时,放射源组件由线缆和放射源组成;当放射源既不与
线缆连接,也不集成在放射源固定架中时,放射源组件仅由放射源组成;模拟放射源组件,其中连接模拟放射源或集成放射源固定架或线缆。
3.14
输源管projectionsheath 固定连接源容器和延伸前端的软管,用于引导放射源组件从源容器中拉出到达工作位置。
3.15
放射源托 radioactivesourceholder (Y射线照相)支撑或固定装置,放射源或模拟放射源借助它可以直接固定在源容器中(第I类射线
装置)或者连接到远程线缆末端第Ⅱ类射线装置)。 3.16
周围当量剂量 ambientdose equivalent 地点剂量探测器测量的敏感区域的平均值。 注1:环境等效剂量在距离源容器上表面1m处、源容器外表面处或者距离源容器上表面50mm处测量。 注2:6.3给出了环境等效剂量的界限值。9.2给出了探测器的最大截面积。
3.17
安全锁lock 用钥匙来打开或锁上源容器的机械装置。
3.18
锁定状态lockedposition 源组件位于安全屏蔽位置且被锁定时源容器的状态。
3.19
密封装置 closure device 3.19.1
手动密封装置 manual closure device 保证源组件处于安全待机状态,并且可以通过翻转将源组件置于“工作状态”的装置。
3.19.2
自动密封装置 automatic closure device 可以保证源组件处于安全待机状态(安全状态、完全屏蔽)的装置。 注:可以手动设置到“工作状态”。
4源容器分类
4.1 1根据结构型式划分源容器 4.1.1I类
透射检测过程中无需将源组件取出的源容器,如图1所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