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3. 060. 10 D 31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1047.13—2020
铜磁铁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汞含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测定法和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opper magnetite-
Part 13: Determination of mercury content- Solid sampling and direct mercury analysis method and cold vapour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2020-04-16发布
2020-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 1047.13—2020
前言
YS/T1047《铜磁铁矿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13个部分:
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2,2'-联喹啉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2部分:全铁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一第3部分:铜量和铁量的测定硫代硫酸钠滴定法;第4部分:硫量的测定高频燃烧红外线吸收光谱法;第5部分:磷量的测定滴定法;一第6部分:铜、全铁、二氧化硅、三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二氧化钛、氧化锰和磷量的测定波
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第7部分:铜、锰、铝、钙、镁、钛和磷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8部分:二氧化硅量的测定重量法:第9部分:金属铁量的测定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第10部分:氧化亚铁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第11部分:磁性铁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第12部分:硫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
第13部分:汞含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测定法和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本部分为YS/T1047的第1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鲮鱼圈海关、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方法1主要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鲮鱼圈海关、天津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化矿金属材料检
测中心、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甘肃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连云港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防城港出人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锦州出人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本部分方法2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广东省韶关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
本部分方法1主要起草人:褚宁、周蕾、蒋晓光、魏秉炎、窦怀智、李先和、侍金敏、秦立俊、谢毓群、 陈新、丁艳、王虹、丁菊香、刘士祥、燕娜、赵秀荣、曾泽、孙剑、冯廷建。
本部分方法2主要起草人:林叶、左鸿毅、顾丽、师世龙、袁齐、邱伟明、陈殿耿、游佛水、俞金生、 王飞虎、王丽丽、刘天平、熊晓燕
YS/T1047.13—2020
铜磁铁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汞含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测定法和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铜磁铁矿中汞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铜磁铁矿中汞含量的测定。方法1测定范围:0.010μg/g~10.0μg/g;方法2测定范
围:>10.0μg/g~500.0μg/g。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0322.1铁矿石取样和制样方法
3方法1固体进样直接测定法
3.1方法提要
在氧气气氛中,试料在分解炉中经干燥和高温热分解后,汞被原子化,汞蒸气被氧气流带人单波长光学吸收池,在波长253.7nm处测量汞的吸光度,采用标准曲线法计算汞量。 3.2试剂或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3.2.1石 硝酸(p=1.42g/mL)。 3.2.2硝酸(1十19)。 3.2.3重铬酸钾溶液(10g/L):称取1g重铬酸钾,溶于100mL水中。 3.2.4汞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354g预先用五氧化二磷干燥24h的二氯化汞,溶于少量水中,加人 50mL硝酸(3.2.1)和10mL重铬酸钾溶液(3.2.3),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此溶液1mL含 1000μg汞。 3.2.5汞标准溶液A:准确移取10.00mL汞标准贮存溶液(3.2.4)于500mL的容量瓶中,加人5mL 重铬酸钾溶液(3.2.3),用硝酸溶液(3.2.2)定容,混匀。此溶液1mL含20μg汞。 3.2.6汞标准溶液B:准确移取25.00mL汞标准溶液A(3.2.5)于500mL的容量瓶中,加人5mL重铬酸钾溶液(3.2.3),用硝酸溶液(3.2.2)定容,混匀。此溶液1mL含1μg汞。
1
YS/T1047.132020
3.2.7全 氧气:纯度(体积分数)≥99.99%。 3.3仪器 3.3.1直接测汞仪:汞检测下限应不大于1.0ng,上限应不小于1000ng。 3.3.2称量勺:非磁性材料或消磁的不锈钢制成。 3.4试样
按照GB/T10322.1规定进行取样和样品制备,试样粒度应不大于160μm。试样应在105℃士2℃ 烘箱中干燥2h,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3.5试验步骤 3.5.1试料
使用称量勺(3.3.2)取样,称取0.10g试样(3.4),精确至0.0001g。 3.5.2平行试验
平行做两份试验。
3.5.3测定 3.5.3.1测定前应对仪器进行空白测定,即在不进试料的情况下,按照设定的仪器条件(参见附录A)进行测定。当空白吸光值小于0.0030时,可进行试料测定;否则应重复测定仪器空白至满足要求。 3.5.3.2将试料(3.5.1)置于样品舟中,按照设定的仪器条件(参见附录A)进行测定,采用标准曲线法计算对应的汞质量。 3.5.4标准曲线的绘制 3.5.4.1 标准曲线A 3.5.4.1.1分别移取0mL、1.00mL、5.00mL、10.00mL、20.00mL、30.00mL、40.00mL、50.00mL、 60.00mL汞标准溶液A(3.2.5)置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人1mL重铬酸钾溶液(3.2.3),用硝酸(3.2.2)定容,混匀。当进样量为100μL时,此系列标准溶液对应的汞质量分别为0ng、20ng、100ng、 200ng、400ng、600ng、800ng、1000ng、1200ng。 3.5.4.1.2分别吸取100μl系列汞标准溶液(3.5.4.1.1)于样品舟中,在253.7nm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每个标准曲线点重复测量2次,取其平均值,以相应汞的质量(ng)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A。 3.5.4.2标准曲线B 3.5.4.2.1分别移取0mL、1.00mL、5.00mL、10.00mL、20.00mL、30.00mL、40.00mL、50.00mL 汞标准溶液B(3.2.6)置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1mL重铬酸钾溶液(3.2.3),用硝酸 (3.2.2)定容,混匀。当进样量为100μL时,此系列标准溶液对应的汞质量分别为0ng、1ng、5ng、 10 ng、20ng、30 ng、40 ng、50 ng。 3.5.4.2.2分别吸取100μL系列汞标准溶液(3.5.4.2.1)于样品舟中,在253.7nm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每个标准曲线点重复测量2次,取其平均值,以相应汞的质量(ng)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B。 2
YS/T1047.13—2020
3.6试验数据处理
汞含量以质量分数wH计,数值以μg/g表示,按式(1)计算:
Wls=mX10-3
(1
mo
式中: m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汞的质量,单位为纳克(ng); mo——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不大于1μg/g时,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计算结果大于1ug/g时,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3.7精密度 3.7.1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照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试样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 5%。按式(2)计算重复性限(r)。
r=0.0275r+0.0095
·( 2)
式中:
-实验室内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微克每克(μug/g)。
r
3.7.2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操作者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照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试样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再现性限(R),超过再现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按式(3)计算再现性限(R)。
R=0.049 7r+0.040 2
·(3)
式中:
两个实验室最终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微克每克(ug/g)。
L
4方法2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4.1方法提要
汞原子蒸气对波长为253.7nm的紫外光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汞蒸气浓度与吸光度符合比耳定律。试料以混合酸分解,以硫酸-高锰酸钾溶液稳定Hg2+在试液中的离子价态,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金属汞。在室温下,以空气作载气,将汞原子带人测汞仪进行检测。 4.2试剂或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4.2.1盐酸(p=1.19g/mL),优级纯。 4.2.2硝酸(p=1.42g/mL),优级纯。 4.2.3硫酸(p=1.84g/mL),优级纯。 4.2.4盐酸(1+1)。
3
YS/T1047.13—2020
4.2.5硫酸(1+1)。 4.2.6混合酸:将3体积硝酸(4.2.2)慢慢倒入1体积盐酸(4.2.1)中,边倒边搅拌,冷却。使用前配置。 4.2.7高锰酸钾溶液(25g/L)。 4.2.8氟化铵溶液(200g/L)。 4.2.9重铬酸钾-硝酸溶液:称取0.5g重铬酸钾,用水溶解后加人50mL硝酸(4.2.2),移人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2.10氯化亚锡溶液(100g/L):称取10g氯化亚锡,溶解于40mL盐酸(4.2.4),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2.11汞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1354g预先用五氧化二磷干燥24h的二氯化汞,加人5mL硝酸(4.2.2)及少量水,微热溶解后,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重铬酸钾-硝酸溶液(4.2.9)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μg汞, 4.2.12汞标准溶液A:移取10.00mL汞标准贮存溶液(4.2.11)于100mL容量瓶中,用重铬酸钾-硝酸溶液(4.2.9)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μg汞。 4.2.13汞标准溶液B:移取2.00mL汞标准溶液A(4.2.12)于200mL容量瓶中,用重铬酸钾-硝酸溶液(4.2.9)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0.1μg汞,用时现配。 4.2.14余汞吸收液:每100mL溶液中含4mL高锰酸钾(4.2.7)和6mL硫酸(4.2.5)。 4.2.15 5汞还原瓶(15mL),具磨口。 4.3仪器
冷原子吸收测汞仪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凡能达到下列指标者均可使用:
特征浓度:在与测量溶液的基体相一致的溶液中,汞的特征质量浓度不大于0.0005μg/mL; —精密度:用最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10次,其吸光度的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其平均吸光度的
1.0%;用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不是"零浓度”标准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最高浓度标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0.5%;
—工作曲线线性:将工作曲线按浓度等分为5段,最高段的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的吸光度差值之
比,应不小于0.8。
4.4试样
按照GB/T10322.1规定进行取样和样品制备,试样粒度应不大于160um。试样应在105℃土2℃ 烘箱中干燥2h,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4.5试验步骤 4.5.1试料
使用称量勺(3.3.2)取样,称取0.20g试样(4.4),精确至0.0001g。 4.5.2平行试验
平行做两份试验。 4.5.3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4
YS/T1047.13—2020
4.5.4测定 4.5.4.1将试料(4.5.1)置于150mL烧杯中,加人3mL氟化铵溶液(4.2.8)和10mL混合酸(4.2.6),盖上表面皿,待反应约2min后,置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溶解至体积5mL8mL,取下稍冷。加人水约 30mL,煮沸1min2min驱除氮的氧化物,取下冷至室温,移人50mL容量瓶中,以水定容,混匀,澄清。 4.5.4.2按表1分取试液于相应体积的容量瓶中,加人相应体积的硫酸(4.2.5),加入1滴高锰酸钾溶液(4.2.7)至溶液呈紫红色,摇匀,保持30min,以水定容,混匀。
表1分取试液体积和测定体积分取试液体积
测定试液体积
硫酸(4.2.5)加人体积
汞含量 μg/g
mL 4 4 4 8
mL 5. 00 2. 00 1. 00 1. 00
mL 100 100 100 200
>1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500.0
4.5.4.3分取5.00mL溶液(4.5.4.2)于汞还原瓶(4.2.15)中,加人1mL氯化亚锡溶液(4.2.10),迅速盖上还原瓶磨口塞,接通测汞仪气路,测量其吸光度,余汞用余汞吸收液(4.2.14)吸收。 4.5.5工作曲线的绘制 4.5.5.1分别移取0mL、0.5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汞标准溶液B (4.2.13)于一组50mL容量瓶中,加人2mL硫酸(4.2.5)和1滴高锰酸钾溶液(4.2.7),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5.5.2在与测量试液(4.5.4.3)相同条件下,测量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汞浓度为横坐标,测得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4.6试验数据处理
汞含量以汞的质量分数wH计,数值以ug/g表示,按式(4)计算:
(01p2)V.V2
·(4)
WHg
mVi
式中: P 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测定溶液中汞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ug/ml); p2 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空白溶液中汞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ug/mL); V。一试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分取试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2 测定试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4.7精密度 4.7.1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照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试样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
5
YS/T1047.13—2020
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2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或外延法求得。
表2重复性限 35. 0
74. 0 8. 0
470. 0 50. 0
9. 6 1. 5
140.0 18. 0
Wiig / (μg/g) r/(μg/g)
4. 0
4.7.2 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操作者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照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试样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再现性限(R),超过再现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再现性限(R)按表3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或外延法求得。
表3 再现性限 35. 0
74. 0 9. 0
140. 0 28. 0
470.0 60. 0
9. 6 2. 5
WHe / (μg/g) R/(μg/g)
5. 0
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试样;本部分编号,YS/T1047.13—2020;使用的方法;分析结果及其表示;与基本分析步骤的差异;一测定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试验日期。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