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YS/T 964-2014 铝用炭块空气反应性测定仪

YS/T 964-2014 铝用炭块空气反应性测定仪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9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18 15:26:40



相关搜索: ys 空气 反应 测定仪 964 炭块 反应 964

内容简介

YS/T 964-2014 铝用炭块空气反应性测定仪 ICS 71.100.10 Q 52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964--2014
铝用炭块空气反应性测定仪
Determinator for the reactivity to air of carbon block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luminium
2015-04-01实施
2014-10-14发布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YS/T 964—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负资起草单位:北京英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山东晨阳新型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炯、冯绍杰、包崇爱、于易如、陈洪。
- YS/T 9642014
铝用炭块空气反应性测定仪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铝用炭块空气反应性测定仪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铝用炭块空气反应性测定仪。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10066.1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部分 GB/T10066.4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 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 GB/T 13306 标牌 GB/T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YS/T63.11--2006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11部分:空气反应性的测定 质量损失法
3设备原理
设备原理采用YS/T63.11一2006的规定。
4技术要求
4.1 仪器组成 4.1.1 主要部分
仪器由振打部分、测试部分、升降部分、电气控制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1 YS/T9642014
说明:
振打部分;测试部分;升降部分;一电气控制部分。
1
2 3-
4-
图1炭块空气反应性测定仪组成示意图
4.1.2振打部分
振打部分给试样杆提供垂直方向的击打,要求慢速向上快速回位,振打频率为1次/min,振幅为 5mm. 4.1.3测试部分 4.1.3.1组成
测试部分由料盘、试样项杆、加热炉、热电偶和空气预热器组成,如图2所示。
说明:
料盘; 2- 试样顶杆;
加热炉;热电偶;空气预热器。
3- 1- 5
图2炭块空气反应性测试部分结构示意图
2 YS/T964—2014
4.1.3.2料盘
用来收集从试样上震落的颗粒。 4.1.3.3试样顶杆
用来承载试样,试样顶杆直径为$6mm,与炉膛同心度≤4mm。 4.1.3.4加热炉 4.1.3.4.1发热元件应易于更换。 4.1.3.4.2最高加热温度≥700℃;工作区高度≥100mm;直径≥$70mm;炉膛尺寸为88.6mm× 330mm。 4.1.3.4.3工作区的温度均匀度±6℃;温度稳定度士1℃;控温偏差士2℃。 4.1.3.4.4炉膛内胆:由陶瓷或具有同等耐热性材料制成,对炉丝起保护作用,同时对试验部分起封闭作用。为保证发热效率和减少热量滞后,发热元件与炉腔之间的距离应小于4mm。 4.1.3.5 热电偶
热电偶采用N型,工作量程为0℃~800℃,I级精度,或具有同等测温精度的其他型号热电偶。 应使用检定合格的热电偶。测温点距试样顶端应为10mm士0.5mm(试样顶杆在下限位时的距离)。 4.1.3.6空气预热器
给通入炉膛的空气进行干燥预热,保证试验所需。 4.1.4升降部分
升降部分主要由电机或液压等动力系统和直线导轨构成。应能匀速平稳地移动,使试样位于工作区中间。 4.1.5电气控制部分 4.1.5.1技术要求
电气控制部分应安装在封闭的箱体内制成控制柜,控制柜通过导线与外部连接。技术要求如下: a) 控制方式:可采用自动或手动控制; b) 操作控制方式:采用触摸屏或机械按键: c) 宜选用耐高温电缆,所有电缆应标有明显线号; d) 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对地绝缘电阻不得小于0.5MQ。
4.1.5.2 控温元件
温控器:控制加热炉温度,精度0.1级。
4.1.5.3 控制面板显示功能
实时显示测温点温度和试验步骤。
3 YS/T964—2014
4.1.5.4安全保护
仪器要有漏电保护功能和超温保护功能,且要求控温异常时仪器能自动停止加热。 4.1.5.5气动控制 4.1.5.5.1减压阀及压力表:压力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1.5级,量程为0MPa~1MPa,安装前应送到相关部门检定,合格后再安装。工作时,调节减压阀使压缩空气气压到0.2MPa,并能在试验过程中稳定在(0.2±0.02)MPa。 4.1.5.5.2气体流量计:流量计工作压力不小于0.2MPa,准确度等级不低于4%,量程不低于250L/h。 安装前应送到相关部门检定,合格后再安装。在试验过程中稳定在(200士6)L/h。 4.2测定仪能耗指标 4.2.1试验用电单耗
设备在单次试验的整个试验周期内所消耗的电能。试验用电单耗d,≤6kW·h。 4.2.2炉体表面温升
加热炉在550℃的热稳定状态时,炉体外表面指定范围内任意点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炉体表面温升≤40℃。 4.2.3升温时间
在额定电压下,经过充分干燥,从冷态加热到550℃的时间,升温时间≤60min。 4.2.45 空炉损耗功率比
空炉损耗功率和额定功率的比值,要求≤18%。 4.3仪器工作环境条件
不能在有强烈震动的场合(如带有大型电机、振动成型机或风机的厂房、有大型运输车的公路旁等)进行试验。
5检验方法
5.1工作区温场 5.1.1工作区位置选择原则:试验时试样位于工作区中央。 5.1.2测量温度为400℃和550℃。 5.1.3加热炉工作区的温度均匀度、稳定度的测量和计算按GB/T10066.4的有关规定执行。5点测温点分别位于工作区垂直中心上的上、中、下3点以及对角线右上角和左下角,测温点位置如图3所示。
4 YS/T964-2014
单位为毫米
70 控温点
2
图3测温点位置示意图
5.1.4控温偏差用5.1.3中控温点C上所测得的温度按式(1)计算:
Tp = T, - T,
((1 )
式中: T一控温偏差,单位为摄氏度(℃); T。一一控温偶测得的温度读数修正后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 T,一一试验温度(400℃和550℃),单位为摄氏度(℃)。
5.1.5测试报告格式参见附录^。 5.2热电偶安装位置
将试样顶杆置于下限位置,把工装(图4)套在试样顶杆上,将加热炉降低到工作位置,此过程中炉膛内壁与工装应无干涉,然后放人热电偶,当热电偶碰到工装后固定热电偶。
单位为毫米
$84.6
L07
图4典型工装示意图
5.3气体压力及流量
将测定仪与合格的空气气源连接,将压力表显示值调整为0.2MPa,流量计显示值调整为200L/h。 观察5min,压力波动应不大于士0.02MPa,流量波动应不大于士6L/h。
5 YS/T964-2014
5.4 测定仪能耗指标 5.4.1测试工况
测试应在仪器处于正常试验工况下进行。 5.4.2测试时间
监测测试时间为一个试验周期。 5.4.3测试仪表
监测使用的仪表应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仪表应完好,并应在检定周期内,其精度应符合 GB/T10066.1的有关规定。 5.4.4试验用电单耗
在一个试验周期内装置所消耗电量的总和W即试验用电单耗。 5.4.5炉体表面温升
炉体表面温升的测定按GB/T10066.4的有关规定执行。 5.4.6升温时间
空炉升温时间的测定和计算按GB/T10066.4的有关规定执行。 5.4.7空炉损耗功率比
空炉损耗功率和额定功率的测量和计算按GB/T10066.4的有关规定执行。 5.5试运行
按YS/T63.11一2006的规定检测测定仪的试验测试方法和测试精度。
6检验规则
6.1检查与验收 6.1.1仪器应由供方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出具质量证明书。 6.1.2需方可对收到的仪器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与本标准的规定不符时,应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6.2出厂检验
每台仪器出厂前应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项目见表1,参考项目参见附录B。全部出厂检验项目合格后应挂合格证。
6
上一章:YS/T 990.12-2014 冰铜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三氧化二铝量的测定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下一章:YS/T 944-2013 银二氧化锡/铜及铜合金复合板材

相关文章

YS/T 63.23-2012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23部分 预焙阳极空气反应性的测定 热重法 YS/T 965-2014 铝用预焙阳极二氧化碳反应性测定仪 YS/T 63.24-2012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24部分:预焙阳极二氧化碳反应性的测定 热重法 YS/T 63.25-2012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25部分:无压下底部炭块钠膨胀率的测定 YS/T 1106-2016 铝用炭块试样加工装置技术条件 YS/T 1095-2015 铝用阴极炭块安全生产规范 YS/T 63.10-2012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10部分:空气渗透率的测定 GB/T 26297.1-2010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 第1部分:底部炭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