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HG/T 5691-2020 荧光增白剂ER-Ⅲ

HG/T 5691-2020 荧光增白剂ER-Ⅲ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8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2 14:39:42



相关搜索: hg 荧光增白剂 er 5691

内容简介

HG/T 5691-2020 荧光增白剂ER-Ⅲ ICS 71. 100.01; 87.060. 10 G 57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5691—2020
荧光增白剂ER-IⅢI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ER-II
2020-10-01实施
2020-04-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 5691—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沈阳沈化院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
有限公司、国家染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艳茹、董仲生、薛岩、诸叶青、蒲爱军、王勇、杨桂芳。
(11)
I HG/T5691—2020
荧光增白剂ER-Ⅲ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荧光增白剂ER-Ⅲ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荧光增白剂ER-Ⅲ的产品质量控制。 结构式:
NC-
CH=CH-
CN
CH=CH
分子式:C24H16N2 相对分子质量:332.40(按2015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CAS RN: 13001-40-6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86—2014染料及染料中间体 水分的测定 GB/T6678--20031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21876—2015溶剂染料及染料中间体 灰分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有效成分 effectiveingredient 有效成分指荧光增白剂ER系列产品的总称,包括荧光增白剂ER-I、荧光增白剂ER-Ⅱ、荧光
增白剂ER-Ⅲ、荧光增白剂ER-IV、荧光增白剂ER-V、荧光增白剂ER-VI等6种异构体结构的荧光增白剂。
本标准中涉及的有效成分包括的相关物质的名称、简称、CASRN、结构式参见附录A。
4要求
荧光增白剂ER-Ⅲ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3)
1 HG/T5691—2020
表1 荧光增白剂ER-Ⅲ的质量要求
指 标金黄色粉末 1 700 96. 00 98.00 1. 50 1.50
试验方法章条号
序号 1I 外观 2 紫外吸收
项 目
6. 2 6. 3 6. 4 6. 4 6. 4 6. 4 6. 5 6. 6
≥ ≥ ≥ ≤ ≤ ≤ ≤
纯度/% 有效成分含量/%
3 4
5 荧光增白剂ER-I含量/% 6 荧光增白剂ER-IⅡI含量/% 7 挥发分/% 00 灰分/%
2. 00 1. 00
5采样
以批为单位采样,一次拼混均匀的产品为一批。每批采样件数应符合GB/T6678一2003中7.6 的规定。所采样产品的包装应完好,采样时不应使外界杂质落入产品中。用探管从上、中、下三部分采样,所采样品总量应不少于100g。将采得的样品充分混匀后,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密封良好的避光容器中。其上粘贴标签,注明:产品名称、批号、生产厂名称、采样日期、地点。一个供检验用,另一个保存备查。
t 试验方法
6. 1 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 在进行本标准的6.3和6.4的测定时,房间应适当避光,避免阳光照射测试样品。在测定过程
中,从称样、溶解、稀释到测定必须连续操作,不应放置时间过长,以避免样品受光照而影响测定结果。 6. 2 外观的测定
在自然北昼光下目视评定。 6. 3 紫外吸收的测定
6.3.1 仪器和设备 6.3.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分析天平:精度为0.0001g。
6.3.1.2
6.3.1.3 容量瓶:棕色,容量250mL、100mL。 6.3. 1. 4 单标线吸管:5mL。 6. 3. 1. 5 石英比色皿:光程长10mm。
(14)
2 HG/T 5691—2020
6.3.2试剂和材料
N,N-二甲基甲酰胺(DMF)。 6.3.3测定步骤
称取0.015g~0.020g(精确至0.0001g)荧光增白剂ER-Ⅲ试样,置于烧杯中,用DMF溶解。 转移至2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DMF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吸取5.00mL该溶液,置于 1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DMF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5℃士5℃下,立即用10mm石英比色皿,以DMF为参比溶液,于波长300nm~400nm处进行扫描检测,记录最大吸收波长入max和该波长下的吸光度值A。 6.3.4结果计算
荧光增白剂ER-Ⅲ的紫外吸收以E10g/L表示,E1°g/L为换算成浓度为10g/L、用10mm比色血测得的吸光度值,按公式(1)计算:
E10R/L= A
.
X50
(1)
.
m
式中: A--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值; m一一样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E1°g/L的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两次测定结果算术平均值的2%,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
测定结果。
6.4 纯度、有效成分含量和荧光增白剂ER-I含量、荧光增白剂ER-I含量的测定
6.4.1仪器和设备 6.4.1.1高效液相色谱仪。
输液泵:流量范围0.1mL/min~5.0mL/min,在此范围内其流量稳定性为土1%;检测器:多波长紫外分光检测器或具有同等性能的其他紫外分光检测器。
6.4.1.2色谱柱:250mm×4.6mm,硅胶正相色谱柱,粒径5μm。在保证分离效果的前提下,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色谱柱。 6.4.1.31 色谱工作站或积分仪。 6.4.1.4 分析天平:精度0.1mg。 6.4.1.5 5针式过滤器:孔径为0.45μm。 6.4.1.6 微量注射器或自动进样器。 6.4.1.7 超声波发生器。 6.4.2 2试剂和材料 6.4.2.1 正已烷。 6.4.2. 2 1,4-二氧六环。
(15)
3 HG/T5691—2020
6.4.3色谱分析条件 6.4.3.1 流动相:正已烷与二氧六环的体积比=85:15。 6.4.3.2 检测波长:360nm。 6.4.3.3 流速:1.0mL/min。 6.4. 3.4 柱温:40℃。 6.4.3.5 进样量:5μL。 6.4.4 测定步骤
可根据仪器设备不同选择最佳分析条件,流动相应先用0.45μm滤膜过滤,再用超声波发生器进行脱气。
称取约0.01g(精确至0.0001g)荧光增白剂ER-Ⅲ试样,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二氧六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于超声波发生器中振荡、充分溶解、脱气,冷却至室温,进样前用针式过滤器过滤。
待仪器运行稳定后,用微量注射器或自动进样器注人定量的试样溶液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待组分流出完毕,用色谱工作站或积分仪进行结果处理。 6.4.5 色谱示意图
荧光增白剂ER-Ⅲ液相色谱示意图如图1所示。
0
7
34
1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8
6
时间/min
说明: 1——未知物; 2 荧光增白剂ER-I; 3. 荧光增白剂ER-IV; 4 荧光增白剂ER-Ⅱ; 5- 荧光增白剂ER-V; 6- 荧光增白剂ER-Ⅲ; 2
未知物; 8- 一未知物。
图1 费光增白剂ER-液相色谱示意图
(16)
4
上一章:HG/T 5690-2020 六磺酸非对称性荧光增白剂 下一章:HG/T 5882-2021 C.I.酸性黑52

相关文章

HG/T 5483-2018 荧光增白剂ER-Ⅱ HG/T 5135-2016 荧光增白剂MP(荧光增白剂ER-Ⅴ) HG/T 5098-2016 荧光增白剂OM(荧光增白剂ER-IV) 铂纳米簇荧光探针测定铁离子(Ⅲ)的研究 Fe(Ⅲ)改性海藻酸钠微球微萃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水中As(Ⅴ)和As(Ⅲ)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水中As(Ⅲ)和As(Ⅴ)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间接测定牛奶中Cr(Ⅲ)和Cr(Ⅵ) HG/T 2431-2018 水处理剂阻垢缓蚀剂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