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3.140.01 G 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714.1—2020
塑料 聚四氟乙烯(PTFE)半成品
第1部分:要求和命名
Plastics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semi-finishedproducts-
Part 1:Requirementsand designation
(ISO13000-1:2005,MOD)
2021-07-01实施
2020-12-1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714.1—2020
前言
GB/T39714《塑料聚四氟乙烯(PTFE)半成品》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要求和命名;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
本部分为GB/T39714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3000-1:2005《塑料聚四氟乙烯(PTFE)半成品第1部
分:要求和命名》。
本部分与IS013000-1:2005相比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具体调整如下:
删除了缩略术语和符号(见ISO13000-1:2005版本的3.2)。 本部分与IS013000-1:2005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
的垂直单线(I)进行了标示,主要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035代替ISO472(见第3章);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9714.2代替ISO13000-2(见第4章); ·删除了ISO1043-1(见ISO13000-1:2005版本的第2章);修改了PTFE半成品拉伸性能的等级分类(见4.3);修改了PTFE半成品电气强度的等级分类(见4.8.2~4.8.7);修改了PTFE半成品电气强度测试样品厚度要求(见4.8.2~4.8.7);修改了半成品的部分字母代码(见5.2.1);增加了含再生树脂代码表述[见5.2.4b)];增加了附录A中的参考标准内容(见附录A的[1]~[4])。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归口。 本部分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上化氟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嘉日氟塑料有限公司、上海
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蓝晨光成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聊城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金石磊、竺红玲、于文根、钟勤、刘力荣、李小慧、毕静利、滕谋勇、李剑、胡全英、 邵敏闵、马峰岭。
I
GB/T39714.1—2020
塑料 聚四氟乙烯(PTFE)半成品
第1部分:要求和命名
1范围
GB/T39714的本部分规定了聚四氟乙烯(PTFE)半成品的要求和命名。 本部分适用于制作半成品的四氟乙烯最多含有1%的共聚单体。用于制作半成品的聚四氟乙
烯,可以是新料,也可以是再加工或再生树脂。颜料或着色剂按照质量份的最大添加量为1.5%,也适用于不同形态的未填充聚四氟乙烯产品的加工条件。
本部分基于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应变的不同将半成品分为四个等级。半成品可以分为加工型 (P型)、尺寸稳定型(S型),在不同应用时也可被指定为电气型(E型)或其他类型。
注:本部分提及的其他关于聚四氟乙烯半成品的标准规范参见附录A,以供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35塑料术语及其定义(GB/T2035—2008,ISO472:1999,IDT) GB/T39714.2塑料聚四氟乙烯(PTFE)半成品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GB/T39714.2—2020,ISO13000-2:2005,MOD)
ISO20568-1塑料氟聚合物分散体模塑和挤塑材料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基础规范 (Plastics—Fluoropolymer dispersions and moulding and extrusion materials--Part 1:Designation sys- tem and basis for specifications)
3术语和定义
GB/T2035和ISO20568-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模压型材mouldedbasicshape 直接烧结模压成型,没有其他加工处理的聚四氟乙烯半成品。
3.2
半成品semi-finishedproduct 直接生产出的车削带、板材、棒材、筒料、管材、模压型材或其他特殊形状的产品,而不是经过进一步
加工和/或生产的最终产品。 3.3
车削带skivedtape 通过切割、裁剪或修剪加工的薄膜或板材。 注;不推荐使用术语“黏胶带”。
1
GB/T39714.12020
4要求
4.1概述
考虑到特殊形状、尺寸和尺寸公差,聚四氟乙烯半成品主要依据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应变进行分级。半成品根据特定的应用将半成品分为加工型(P型)、尺寸稳定型(S型)和电气型(E型)。为了满足客户的特殊要求,应明确是否使用再加工或再生树脂。
性能指标详见相应章节,本部分所列性能的测试方法应按GB/T39714.2的规定进行。 4.2尺寸及尺寸公差
4.2.1 试验环境
聚四氟乙烯半成品的尺寸及尺寸公差应在温度为(23士2)℃的环境中进行测定。 4.2.2 车削带、车削板和薄膜
车前带、车削板和薄膜的尺寸及尺寸公差应符合表1及下述内容的规定。
表1车削带、车削板和薄膜的厚度公差
厚度 <0.1 mm ≥0.1 mm
公差 +0.01 mm
字母代码
d b
0
+10%
宽度的标准公差为+3%,最大公差为30mm。对于填充车削带,确切的宽度需由购买方和供应商协商一致。
长度的标准公差为+2%。 4.2.3 3模压板
模压板的尺寸及尺寸公差应符合表2及下述内容的规定。
表2模压板的厚度公差
字母代码
厚度 <5 mm ≥5 mm
公差 +0.75 mm
e
O
+15 %
b
长度和宽度的标准公差为+3%。 4.2.4 挤出或模压棒材
挤出或模压棒材的尺寸及尺寸公差应符合表3和表4及下述内容的规定。 2
GB/T 39714.1—2020
表3 挤出或模压棒材的厚度公差
字母代码 a b
直径 <10 mm ≥10 mm
公差
+* m +3%
-
表4 挤出或模棒材或无心筒的长度公差
长度 ≤500mm >500 mm
字母代码
公差
+0mm +3%
a b
无心筒:直径的标准公差均为+0.04, mm。
4.2.5 分散树脂挤出管材
分散树脂挤出管材的尺寸及尺寸公差应符合表5及下述内容的规定
表5分散树脂挤出管材的尺寸及尺寸公差
尺寸内径<5mm 内径≥5mm 壁厚<1.0mm 壁厚≥>1.0mm
公差 ±0.25 mm ±5% ±0.1 mm ±10%
字母代码
a b c d
长度的标准公差为+2% 4.2.6 挤出和模压管材
挤出和模压管材尺寸及尺寸公差应符合表6和表7及下述内容的规定。
表6 挤出和模压管材直径标准公差
公差
外径 <10mm ≥10 mm
字母代码
内径
外径
-0. mm -3%
+ mm +%
d b
3
GB/T 39714.1—2020
注:和电性能相关的标准由国际电工委员会负责。因国际电工委员会无相关标准能够满足本部分的产品技术需
要,本部分将对其电气性能将进行相应限定。本部分参考的有关国际电工委员会常规标准和聚四氟乙烯热收缩管的标准将在附录A中列举。
4.8.2 车削带、车削板和薄膜
不同等级的车削带、车削板和薄膜的电气强度性能应符合表9的规定。对于厚度大于1mm的车前带或者车削板,应将试样厚度加工至(1士0.1)mm后再进行测试。
表9车削带、车削板和薄膜的电气强度
类型 E1 E2 E3 E4 E5 E6 E7 E8
电气强度E/(kV/mm)
≥100 80≤E<100 60≤E<80 40≤E<60 30≤E<40 20≤E<30 10≤E<20
<10
4.8.3 模压板
不同等级的模压板的电气强度性能应符合表10的规定。对于厚度大于1mm的模压板,应将试样
厚度加工至(1土0.1)mm后再进行测试。
表10 模压板的电气强度
类型 E1 E2 E3 E4
电气强度E/(kV/mm)
≥30 20≤E<30 10≤E<20 <10
4.8.4 模压型材
不同等级的模压型材的电气强度性能符合表11的规定。这是基于从模压型材上得到的(1士0.1)mm
厚度的试样所制定的要求。
表 11 模压型材的电气强度
类型 E1 E2 E3 E4
电气强度E/(kV/mm)
≥30 20≤E<30 10≤E<20 <10
5
GB/T 39714.1—2020
4.8.5 棒材
不同等级的棒材的电气强度性能应符合表12的规定。这是基于从棒材上得到的(1士0.1)mm厚度的试样所制定的要求。
表12 棒材的电气强度
类型 E1 E2 E3 E4
电气强度E/(kV/mm)
≥30 20≤E<30 10≤E<20 <10
4.8.6 分散树脂挤出管
不同等级的分散树脂挤出管材的电气强度性能应符合表13的规定。这是基于从分散树脂挤出管材上得到的相同厚度的试样所制定的要求,对于厚度大于1mm的分散树脂挤出管材,需将试样厚度加工至(1±0.1)mm后再进行测试。
表13 分散树脂挤出管材的电气强度
类型 E1 E2 E3 E4 E5 E6
电气强度E/(kV/mm)
≥50 40≤E<50 30≤E<40 20≤E<30 10≤E<20 <10
4.8.7 挤出或模压管材
不同等级的挤出和模压管材的电气强度性能应符合表14的规定。这是基于从管材上得到 (1士0.1)mm厚度的试样所制定的要求。
表14 挤出和模压管材的电气强度
类型 E1 E2 E3 E4
电气强度E/(kV/mm)
≥30 20≤E<30 10≤E<20 <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