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1.100.10 J 1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142.1—2020
塑料-钢背二层粘接复合自润滑板材技术条件 第1部分:带改性聚四氟乙烯
(PTFE)减摩层的板材
Specification of plastic-steel bilayer self-lubricating materials-
Part 1 :Running-in layer with modified PTFE tape
2021-05-01实施
2020-10-11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142.1—2020
前言
GB/T39142《塑料-钢背二层粘接复合自润滑板材技术条件》拟分为如下部分:
第1部分:带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减摩层的板材; .
本部分为GB/T39142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滑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明阳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浙江双飞无油轴承股份有
限公司、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达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1
GB/T39142.1—2020
塑料-钢背二层粘接复合自润滑板材技术条件第1部分:带改性聚四氟乙烯
(PTFE)减摩层的板材
1范围
GB/T39142的本部分规定了表面塑料层为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塑料-钢背二层粘接复合自润滑板材的材料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塑料层为改性聚四氟乙烯与钢背粘接复合而成的自润滑板材(以下简称板材)。
规范性引用文件
n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41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GB/T3960塑料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 GB/T 9286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3 结构特点
板材由表面塑料层和钢背层通过粘接方式复合而成。表面塑料层采用改性聚四氟乙烯,其厚度为 0.1mm~1.0mm。钢背层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碳含量一般不大于0.08%,钢背表面可进行镀锌或镀锡防腐蚀处理。
4技术要求
4.1 板材层间结合力
板材按5.1规定方法,剥离情况符合0级标准。 4.2化学稳定性
板材按5.2的要求进行化学稳定性试验,重量变化率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重量变化率
%
在蒸馏水中存放
在LA-32机械油中存放
(23±2)℃,100h
(90±2)℃.48h
(90±2)℃,24h
(23±2)℃,48 h
≤0.25
≤1.5
≤0.5
4.3 3压缩变形
板材按5.3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试样的厚度减薄率符合表2的规定。
1
GB/T39142.1—2020
单位为毫米
钢板层面塑料层面
SR14. 661±0. 02
R1.75±0.05
.
6
A
25±0.02 60±0.05
$80
图1凸包试验示意图
5.2 2化学稳定性试验方法
试样尺寸20mm×20mm×0.5mm,其中塑料层厚度(0.25土0.02)mm。测试前,将放人(50土
2)℃烘箱内干燥(24士1)h,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按照表1要求,在分辨率为0.0001g的电子秤上测定试验前后的重量差。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试验后的试样必须采用吸附纸先擦除表面残留的水或油,再进行称重,并计算重量变化率。 5.3压缩变形试验方法 5.3.1除应符合5.3.2~5.3.5外,其余按GB/T1041测定。 5.3.2试样尺寸10mm×10mm×0.5mm,其中塑料层厚度(0.25±0.02)mm。 5.3.3试验压力按表2,试验压板工作表面应平整并磨光,压板硬度不低于55HRC, 5.3.4加载速度为2mm/min,按加载到规定压力后恒压持续时间为60min。 5.3.5压缩试验厚度减薄率的测定应采用壁厚千分尺,在试验前于试样正中部位测量厚度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压缩试验结束卸载30min后,在相同部位再测量厚度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按前后两次厚度的差值除以试验前的厚度计算得到厚度减薄率。 5.4摩擦磨损性能试验 5.4.1环-块摩擦磨损试验
除试样采用塑料层厚度为(0.25土0.02)mm的板材外,其余应符合GB/T3960的规定。 5.4.2端面摩擦磨损性能试验 5.4.2.1端面摩擦磨损性能试验是在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原理见图2。
3
GB/T39142.1—2020
说明: F——载荷;
线速度。
C
图2端面摩擦磨损性能试验原理图
5.4.2.2 试件要求:尺寸为37mmX37mm,塑料层厚度为(0.25士0.02)mm,试件的厚度差在0.01mm 以内。 5.4.2.3 对磨件要求:材料为45钢,硬度为43HRC~47HRC,对磨件几何精度要求按图3规定。
单位为毫米
7/0.02B
0.8
B 0.8 Φ22H7
C
$30*0.10
40.024 0.024
图3对磨件几何精度要求
5.4.2.4润滑条件:试样在装配时及试验过程中不加任何润滑油或脂,用乙醇、丙酮等不与试样起作用的溶剂仔细清除试样和试验圆环上的油污,此后应不在有用手触碰试样及试验圆环的表面。 5.4.2.5试验方法:采用定速定载试验,试验时间为3h,极限温度为120℃,载荷为1144N,线速度 0.4m/s。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试验提前终止,产品判定为不合格:
a)温度达到试验规定的极限值; b)摩擦因数超过表4所列限定值。 通过计算机打印出摩擦因数、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5.4.2.6摩擦磨损量测定方法:试验开始前,用壁厚千分尺在试件上测量4点以上,取算术平均值,试验终止后,在磨损部位测量4点以上,取算术平均值,磨损前后壁厚差值即为磨损量。
4
GB/T 39142.1—2020
5.5 板材厚度尺寸精度检验
测量点选择距板材宽度边缘15mm处,每点反复测量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这一点的厚度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