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160.30 CCSJ6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861—2022
气焊设备 焊接、切割及相关
工艺设备用软管组件
Gas welding equipment-Hose assemblies for equipment for welding,
cuttingandalliedprocesses
(ISO 8207:1996,Gas welding equipment--Specification for hose assemblies for equipment for welding, cutting and allied processes, MOD)
2022-10-12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1861—2022
目 次
前言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4.1材料 4.2 饰面材料 4.3 软管连接 5操作准则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6.1 一般要求 6.2 气密性试验 6.3压力条件下的分离试验 6.4轴向载荷下的分离试验附录A(资料性)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附录B(资料性)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附录C(资料性) 推荐的接头芯尺寸
2
6
GB/T 4186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8207:1996《气焊设备焊接、切割及相关工艺设备用软管组件规范》。 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两个文件之间的结构编号变化对照一览表见
附录A。
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存在较多技术性差异,在所涉及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单线(I)进行了标示。这些技术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见附录B。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增加了附录C在正文中的引出语(见4.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隆兴气割工具有限公司、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
限公司、机械工业火焰切割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东北石油大学、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京冶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泰格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恒达胶管制品有限公司、广东福维德焊接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重庆沃可森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松柏、范志忠、陈一、王智新、沈万玉、于浩楠、苏金花、聂祯华、魏绍鹏、 高志杰、卢新建、温月强、刘志忠、周鹏、田猛、向前。
I
GB/T41861—2022
气焊设备焊接、切割及相关
工艺设备用软管组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焊接、切割及相关工艺设备用的软管组件的性能和试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焊接、切割及相关工艺设备气路总成中使用的橡胶软管组件,不适用于减压器上游气
体管路中的软管组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50 气体焊接设备焊接、切割和类似作业用橡胶软管(ISO3821:2008,IDT) GB/T3375 焊接术语 GB/T5107 气焊设备焊接、切割和相关工艺设备用软管接头 GB/T40371 气焊设备焊接、切割及相关工艺设备用材料(ISO9539:2010,MOD) GB/T40337 气焊及相关工艺设备的气密性(ISO9090:2019,MOD)
术语和定义
3
GB/T337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软管组件 hoseassembly 接头芯插人软管端部,并用软管卡箍固定的软管与接头的连接组件。 图1为典型的软管组件示例。
2
标引序号说明: 1——接头芯; 2——软管; 3—软管卡箍。
图1典型软管组件
1
GB/T41861—2022
3.2
接头芯 hosetail 插人软管的接头尾端连接件。
3.3
软管卡箍 童houseclamp 用于卡紧软管与接头芯尾部连接部位的零件。
4 技术要求
4.1材料
软管组件中使用的软管接头应符合GB/T5107的规定,软管应符合GB/T2550的规定。 软管组件中使用的与气体直接接触的其他零件应符合GB/T40371的规定。 软管卡箍应使用耐腐蚀材料或做防腐处理。
4.2 2饰面材料
应防止设备外部涂装的油漆进人其气体管路中。 进行软管组件连接时,不应使用黏性润滑剂或填充膏等润滑接头芯或软管。
4.3软管连接
接头芯应与软管相匹配,并通过软管卡箍紧固。推荐的接头芯尺寸见附录C。 在软管组件的各零件进行装配与紧固时,应适当调整软管卡箍与接头芯的相互位置,以防损坏软管
衬里。
在进行连接时,软管外部应无切口、磨损或任何其他损伤,软管内部应无污垢、滑石粉、橡胶碎片或其他可能干扰正常气流和设备操作安全的碎屑、杂质。
软管卡箍应无突出、尖锐,以防造成操作者损伤。
5操作准则
软管组件的物理强度和综合安全性能应符合第6章的要求。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6
6.1一般要求
本章规定的试验应仅适用于型式试验。 注:本章规定的试验仅适用于型式试验。本章规定的试验适用于质量控制检查,并不是所有软管接头和软管组件
的生产测试程序。
6.2 气密性试验 6.2.1一般要求
当根据GB/T40337规定进行试验时,软管组件的泄漏率不应超过GB/T40331规定的最大允许
I速率。
2
GB/T 41861—2022
6.2.2 试验方法
软管组件应按照GB/T40337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 6.2.3 验收要求
如果软管组件的泄漏率不超过GB/T40371规定的最大允许泄露率,则应认为软管组件连接合格,符合验收要求。 6.3 压力条件下的分离试验 6.3.1试验方法
当在3倍于软管最大工作压力的内部静水压力下加压时,软管不应与接头芯分离。 注:本试验采用气动试验是允许的,但采取足够的安全预防措施是必要的,以保护测试失败导致危险的人员。
6.3.2 2验收要求
按照6.3.1的规定进行试验时,软管不应与接头芯分离。 6.4轴向载荷下的分离试验 6.4.1试验方法
当无压力软管组件承受载荷时,沿软管轴向持续施加载荷(试验载荷数值见表1),载荷持续 2min,软管组件不应分离,零件也不应被撕裂损坏。
移除软管组件上的负载后,进行气密性试验,应符合6.2的规定。
表1分离试验轴向载荷
软管通径 mm
轴向载荷
N 440 520 650 850
5 6.3 8 10
6.4.2验收要求
按照6.4.1进行试验时,在轴向载荷下,软管组件不应分离或零件撕裂损坏,且在移除载荷后软管组件应符合6.2的规定保持气密性。
3
GB/T 41861—2022
附录 A (资料性)
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
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在结构上有调整,具体章条编号对照情况见表A.1。
表A.1 本文件与IS08207:1996结构编号对照情况
本文件结构编号
ISO8207:1996结构编号
1 2 3 4 4.1 4.2 4.3 5 6 6.1 6.2 6.2.1 6.2.2 6.2.3 6.3 6.3.1 6.3.2 6.4 6.4.1 6.4.2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C
1 2 3 4 4.1 4.2 4.3 5 6 6.1 6.2 6.2.1 6.2.2 6.2.3 6.3 6.3.1 6.3.2 6.4 6.4.1 6.4.2 - - 附录A
4
GB/T41861—2022
附录B (资料性)
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见表B.1。
表 B.1 本文件与ISO8207:1996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文件的结构编号第3章
技术性差异
原因
适用我国技术要求,与体系内其他标准术语一致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3375焊接术语
用GB/T5107代替了ISO3253;用GB/T2550代替了ISO3821;用GB/T40371代替了ISO9539 用GB/T40337代替了ISO9539
4.1
适用于我国技术条件
5.2
适用于我国技术条件
5
ICS 25.160.30 CCSJ6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861—2022
气焊设备 焊接、切割及相关
工艺设备用软管组件
Gas welding equipment-Hose assemblies for equipment for welding,
cuttingandalliedprocesses
(ISO 8207:1996,Gas welding equipment--Specification for hose assemblies for equipment for welding, cutting and allied processes, MOD)
2022-10-12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1861—2022
目 次
前言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4.1材料 4.2 饰面材料 4.3 软管连接 5操作准则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6.1 一般要求 6.2 气密性试验 6.3压力条件下的分离试验 6.4轴向载荷下的分离试验附录A(资料性)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附录B(资料性)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附录C(资料性) 推荐的接头芯尺寸
2
6
GB/T 4186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8207:1996《气焊设备焊接、切割及相关工艺设备用软管组件规范》。 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两个文件之间的结构编号变化对照一览表见
附录A。
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存在较多技术性差异,在所涉及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单线(I)进行了标示。这些技术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见附录B。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增加了附录C在正文中的引出语(见4.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隆兴气割工具有限公司、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
限公司、机械工业火焰切割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东北石油大学、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京冶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泰格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恒达胶管制品有限公司、广东福维德焊接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重庆沃可森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松柏、范志忠、陈一、王智新、沈万玉、于浩楠、苏金花、聂祯华、魏绍鹏、 高志杰、卢新建、温月强、刘志忠、周鹏、田猛、向前。
I
GB/T41861—2022
气焊设备焊接、切割及相关
工艺设备用软管组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焊接、切割及相关工艺设备用的软管组件的性能和试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焊接、切割及相关工艺设备气路总成中使用的橡胶软管组件,不适用于减压器上游气
体管路中的软管组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50 气体焊接设备焊接、切割和类似作业用橡胶软管(ISO3821:2008,IDT) GB/T3375 焊接术语 GB/T5107 气焊设备焊接、切割和相关工艺设备用软管接头 GB/T40371 气焊设备焊接、切割及相关工艺设备用材料(ISO9539:2010,MOD) GB/T40337 气焊及相关工艺设备的气密性(ISO9090:2019,MOD)
术语和定义
3
GB/T337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软管组件 hoseassembly 接头芯插人软管端部,并用软管卡箍固定的软管与接头的连接组件。 图1为典型的软管组件示例。
2
标引序号说明: 1——接头芯; 2——软管; 3—软管卡箍。
图1典型软管组件
1
GB/T41861—2022
3.2
接头芯 hosetail 插人软管的接头尾端连接件。
3.3
软管卡箍 童houseclamp 用于卡紧软管与接头芯尾部连接部位的零件。
4 技术要求
4.1材料
软管组件中使用的软管接头应符合GB/T5107的规定,软管应符合GB/T2550的规定。 软管组件中使用的与气体直接接触的其他零件应符合GB/T40371的规定。 软管卡箍应使用耐腐蚀材料或做防腐处理。
4.2 2饰面材料
应防止设备外部涂装的油漆进人其气体管路中。 进行软管组件连接时,不应使用黏性润滑剂或填充膏等润滑接头芯或软管。
4.3软管连接
接头芯应与软管相匹配,并通过软管卡箍紧固。推荐的接头芯尺寸见附录C。 在软管组件的各零件进行装配与紧固时,应适当调整软管卡箍与接头芯的相互位置,以防损坏软管
衬里。
在进行连接时,软管外部应无切口、磨损或任何其他损伤,软管内部应无污垢、滑石粉、橡胶碎片或其他可能干扰正常气流和设备操作安全的碎屑、杂质。
软管卡箍应无突出、尖锐,以防造成操作者损伤。
5操作准则
软管组件的物理强度和综合安全性能应符合第6章的要求。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6
6.1一般要求
本章规定的试验应仅适用于型式试验。 注:本章规定的试验仅适用于型式试验。本章规定的试验适用于质量控制检查,并不是所有软管接头和软管组件
的生产测试程序。
6.2 气密性试验 6.2.1一般要求
当根据GB/T40337规定进行试验时,软管组件的泄漏率不应超过GB/T40331规定的最大允许
I速率。
2
GB/T 41861—2022
6.2.2 试验方法
软管组件应按照GB/T40337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 6.2.3 验收要求
如果软管组件的泄漏率不超过GB/T40371规定的最大允许泄露率,则应认为软管组件连接合格,符合验收要求。 6.3 压力条件下的分离试验 6.3.1试验方法
当在3倍于软管最大工作压力的内部静水压力下加压时,软管不应与接头芯分离。 注:本试验采用气动试验是允许的,但采取足够的安全预防措施是必要的,以保护测试失败导致危险的人员。
6.3.2 2验收要求
按照6.3.1的规定进行试验时,软管不应与接头芯分离。 6.4轴向载荷下的分离试验 6.4.1试验方法
当无压力软管组件承受载荷时,沿软管轴向持续施加载荷(试验载荷数值见表1),载荷持续 2min,软管组件不应分离,零件也不应被撕裂损坏。
移除软管组件上的负载后,进行气密性试验,应符合6.2的规定。
表1分离试验轴向载荷
软管通径 mm
轴向载荷
N 440 520 650 850
5 6.3 8 10
6.4.2验收要求
按照6.4.1进行试验时,在轴向载荷下,软管组件不应分离或零件撕裂损坏,且在移除载荷后软管组件应符合6.2的规定保持气密性。
3
GB/T 41861—2022
附录 A (资料性)
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
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在结构上有调整,具体章条编号对照情况见表A.1。
表A.1 本文件与IS08207:1996结构编号对照情况
本文件结构编号
ISO8207:1996结构编号
1 2 3 4 4.1 4.2 4.3 5 6 6.1 6.2 6.2.1 6.2.2 6.2.3 6.3 6.3.1 6.3.2 6.4 6.4.1 6.4.2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C
1 2 3 4 4.1 4.2 4.3 5 6 6.1 6.2 6.2.1 6.2.2 6.2.3 6.3 6.3.1 6.3.2 6.4 6.4.1 6.4.2 - - 附录A
4
GB/T41861—2022
附录B (资料性)
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文件与ISO8207:1996相比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见表B.1。
表 B.1 本文件与ISO8207:1996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文件的结构编号第3章
技术性差异
原因
适用我国技术要求,与体系内其他标准术语一致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3375焊接术语
用GB/T5107代替了ISO3253;用GB/T2550代替了ISO3821;用GB/T40371代替了ISO9539 用GB/T40337代替了ISO9539
4.1
适用于我国技术条件
5.2
适用于我国技术条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