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保安全
生::
某气田净化厂原料气管线
安全隐患治理项目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刘新(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工程部,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分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存在固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实现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源头可控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防护措施
1项目概况
净化厂投产运行前,气田采集的天然气样本中不含氯离子,设计基础数据中原料气气体组成未考虑氯离子。实际运行中,原料气游离水中的氯离子浓度范围达到1500-3600mg/L。净化厂原料气携带氯离子浓度已超出设计和标准要求,致使原料气管线存在氯离子诱导的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风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原料气管线区域无硫化氢或可燃气体泄漏监测设备,在漏事故工况下,无法及时定位、报警,无法在第时间进行紧急处置。原料气管线输送介质的压力高(8.0MPa)、硫化氢含量高(15%~18%),贯穿净化厂一、二两个台地,覆盖面积约94.5×104m,一且发生氟离子诱导的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原料气泄漏量大,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存在人员中毒、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风险。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2.1项目建成投产后存在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化氢、甲烷、高温和噪声,其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硫化氨。
2.2尘毒危害
本装置有毒性危害的物质主要为硫化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及其职业接触限值。
硫化氢。对人体健康影响:硫化氢属卫法监发【2003]142 号《高毒物品目录》所列举的高毒物品,为强烈的神经毒素。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低浓度时,对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明显,浓度越高,全身性作用越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室息症状。高浓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迅速室息而死亡。而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硫化氢,引起神衰症候群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侵性作用对眼的影响表现为结膜炎、角膜损害等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化氢中毒。职业接触限值:MAG:10mg/m。
2.3噪声危害
根据《石油化工噪声设计控制规范》SH/T3146-2004,生产车间及作业场所工人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的限值是85分贝,工作中可根据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时间减半,噪声限值增加
3分贝考虑,最大接触噪声不能超过115分贝。 2.4高温
高温作业的危害是发生职业性中署,在高温环境下劳动会出现许多生理功能的改变,如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消化、泌局等系统的改变。
3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措施 3.1总平面布置
该工程升级改造的内容包括净化厂原料气管线(两条)和集气总站原料气管线两个单元。净化厂原料气管线从集气总站引出,贯穿净化厂一、二两个台地,分别向净化厂东区第一、第二、第三联合装置和西区第四、第五、第六联合装置供气。集气
总站原料气管线升级改造部分位于总站的西面。 1561,化置纪2016年9月
万方数据
3.2建筑卫生学
3.2.1采光,照明
各单元均将采用露天布置,自然采光。项目未新增照明负荷,照明所需电源、灯具全部依托净化厂及集气总站现有的设施及设备。
3.2.2通风与空气调节
该工程各单元均将采用露天布置,自然通风。普光气田净
化厂所在地地势平坦、开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3.3工艺系统防毒措施
项目各单元均为露天布置,有利于有毒、有害物质的稀释;拟选用高密闭零泄漏"的阀门和管道,正常生产时,劳动者不会接触到原料气中所存在的危害因素;采用远程控制系统控制,减少劳动者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及频次;在原料气管线开口密集区域设置开路红外吸收式甲烷气体检测器,在切断阀及调节阀等区域设置固定式H2S气体检测器,快速检测、快速报警,以便及时实施应急处置,减少事故泄漏量;每个联合装置的原料气总管上设置一套远程调压放空系统,当装置超压、事故检维修时,可及时放空管线及装置中的原料气,在东、西干线联通管道上增加截断阀,与原有阀门形成“双阀"格局,并在两个阀门之间增加8字盲板1个,以实现东西干线“硬隔离”,保证检维修作业人员安全:选用符合要求的采样器及附件,防止“跑、冒、滴、漏”,正常生产时,劳动者不会接
触到原料气中所存在的危害因素。 3.4防噪声
设计中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 T50087-2013,设计中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内操人员在联合控制室内操作,外操岗位人员配有护耳器供工人巡检使用。采取以上措施可以保证工作人员8小时接触等效噪声符合规范《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和《工作场所有害
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CBZ2.2-2007要求。 3.5防高温灼伤
装置采用自动化控制,大幅度减少了工人连续露天作业时间,夏季为工人提供消暑止渴饮料,在休息室设有饮水设施。有人工作的建筑物,按规范配备空调防暑、除湿,改善工作条件。
3.6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发生故障时。或维修、检修存在有毒物品的生产装置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禁止启动
或“禁止入内"警示标识,可加注必要的警示标语。 3.7应急教援措施
在装置区危险区设置有警示牌,标明危险物料种类、危害方式、预防措施、急救办法。在高处设立风向标,工人可根据风向选择正确的操作位置,事故时可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
在有腐蚀性介质的设备附近,设有事故淋浴洗眼器。一旦发生人体接触酸、碱等腐蚀性介质事故,可就近利用该设施实
施白教。 4结语
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选用先进的工艺过程及设备,果取相应防毒措施以及防噪声措施,基本消除了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职业病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