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
Vo1.8 No.4
刘伍等:山西省茶大型滑坡体治理工程分析及项目管控操讨
2013
第8卷第4期
山西省某大型滑坡体治理工程分析及项目管控探讨
刘伍,马银仁,刘兴龙,张荣幸,李向虎
(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完院,北京101500)
摘要:本滑坡体为一大型多滑面复合型复活老滑坡,笔者作为本工程的地突监理,对该滑坡的治理方案进行了全面,深入解读及分新,发现本治理工程在项日整体管控上存在一定问题,这种同题在国内日前的地灾治理工作上具有代表性,分析、探讨本工程在整体项日管控方面的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对地灾治理行业管理有一定借鉴作用。关键调:山西省:某大型滑坡体:地灾项目:整体管控:建议及探讨
中图分类号:U417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文章编号:10071903(2013)040023-06
老滑坡。滑坡体下伏存在可采煤层(当地编号为3#、9#、 12#、15#煤层),上世纪30~90年代,本地区对地下煤层
近年,受全球气候突变及大规模开发等因素影响,地
质灾害现象骤然增加,已起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相关的调查及治理工作。但由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明显不同于一股的地质工程、也不同于一般的工民建工程,其在地质勘查、治理方式、治理过程的紧密衔接、后期监测及预防、规避地质灾害产生等方面有着其独特的理论及工作管理原则,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及从业人员深入学习,对地灾相关工作进行全过程管控,尽可能预防、规避地质灾害,对拟将治理的地灾项目尽可能实现一次性全面调查清楚,一次性提供全面、系统的治理方案,治理过程中必须有效衔接,避免因治理开挖造成的暂时不平衡而引起新的灾害,做到地灾治理工作一气响成,及早实现治理工程封闭
上述理想模式是笔者的一厢情愿,也是大多数从业者的心愿,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笔者以本工程为例,先简要介绍本地灾治理项目的
背景、勘察、设计方案、治理过程及项目资金供给等有关信息,再分析、探讨本项目在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解决办法。
1项目背景
据有关资料介绍,本滑坡形成于1930年之前,属于
进行复采,导致老滑坡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极大破坏,老滑坡后缘的沉降沟、沟前壁垒及其二级沉陷沟及各种地表期陷景观更加不连续、不完整
自2008年底至2013年夏季,先后分3次(级)对本滑坡
体进行了治理:
-级治理工程:采用重力式抗滑挡墙工程,对滑坡
体坡脚进行加固:
二级治理工程:采用抗潜桩与挡墙组合工程,对滑坡
体中部进行加固(重点控制二级滑面):
三级治理工程:采取辅助措施对局部危岩体进行清除、裂缝处理和截排水措施,确保坡体内不聚水,以增强坡体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分析、论述,笔者对3次治理方案进行了系
统整合及概化。 2
滑坡体地质背景 2.1位置
本滑坡体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区西边缘,桃河南岸,狮脑山北坡,石太铁路线自山脚通过,滑坡体下缘距北侧的铁路线最小距离不足100m。此外,北坡山脚下有一煤场办公楼和数闻民房,显然,此滑坡体的存在对附近的右太铁路及已有建筑和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隐患。(照片1)
作者简介:刘伍(1965-),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地灾治理工作,E-nai1:Liuwu18328163.com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