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8卷第1期 2011年2月
中国地质 GEOLOGY IN CHINA
雪峰陆内多期复合造山带震旦一三叠纪
沉积演化特征
李聪1陈世悦1张鹏飞2杨怀字2陈丽华2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管257015)
VoL.38,No.1 Feb.,2011
提要:笔者通过对雪峰及其两侧震且纪一三叠纪的地层沉积特征进行相关的野外调查和室内总结,基本明确了雪峰地区自展且纪以来的隆凹变年规律,根吉解思区的降西特征及古地理属性将雪略地区禁自纪一三企纪的构航相演化历程划分为五大阶段,分别为早震旦世一中奥陶世的斜坡-陆棚一盆地阶段;晚奥陶世一晚石炭世的隆起剩蚀阶段;二负纪的碳酸盐岩台地阶段:早三叠世的碳酸盐质陆棚阶段和中三叠世一白垩纪的降起一陆相山间盆地阶段。笔
者从沉积角度证明需峰的演化属性并非一个古陆区”,而是一个多期复合叠加的陆内造山带。关键调:陆内造山带;雪峰隆起;沉积演化
中图分类号:P534.31~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11)01-0043-09
雪峰造山带的构造性质是中国地质学界长期瞩目和争议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提出华南大地构造的沟、弧,盆演化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生代碰撞造山或弧后造山、多板块多期碰撞造山(李亮等,1989)、多板块碰撞造山(陈海弘等,1992,1993 1994)、多岛洋磁撞造山模式(陈海弘等,1998)及华南是特提斯多岛洋体系的一部分(股鸿福等,1999;胡世玲等,1992)等被相继提出1-14。之后,这些观点分别受到来自各方的的反证和挑战(13-Z)。由于雪峰陆内复合构造系统处于最具油气潜力的特提斯构造带和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交汇部位,是一发育于宽周的海相沉积建造基础之上的、与周缘造山作用远距离效应关系密切并经多期多种构造复合而成的陆内变形带,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变形构造与海相油气研究区,因而对其沉积演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雪峰及其两侧古、中生代的地层沉积特征进行相关的野外调查和室内总结,从沉积角度证明雪峰的演化属性并非一个"古陆区”,而是一个多期复合
收稿日期:2010=0112;改回日期;20101130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项目(N0801058)资助。
叠加的陆内造山带。 1地质背景
雪峰陆内复合构造系统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宽阔的接合部位西侧,宽达近干于米,其在地域上涵盖湘、鄂、渝、黔、桂等省区(图1),占据中上扬子地区的主导位置和主要范围,是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的主要分布区域。该区域野外地质露头出露良好,构造样式复杂多样,多种类型多个期次多种级别的构造在此复合叠加,是扬子陆块及周边构造单元相互作用的构造缩影。雪峰陆内复合构造系统上千千米的中生代断褶变形带,也称江南雪峰一华莹山构造带,表现出许多独具特色的,有别于板块边缘碰撞带以及经典陆内造山及盆山构造系统的特征;是一个夹持于华南陆块北缘、南缘和西缘限制性边界条件下的具古老基底、发育历史长、构造变动多的叠合盆地,也是一个与华南陆块周缘俯冲-碰撞带没有直接关系但又紧密联系的广阔陆内构造变形域。
作者简介;李职,男,1983年生,博士生,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及着相古地里研究工作;E-mail:115419731qq.com。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