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昆仑造山带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盆山转换探讨

昆仑造山带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盆山转换探讨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3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6:52:32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昆仑造山带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盆山转换探讨 第37卷第2期 2010年4月
中国地质 GEOLOGY INCHINA
昆仑造山带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盆山转换探讨
陈守建1李荣社1计文化1
赵振明1刘荣丽1贾宝华2张振福3王国灿4
(1.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2.潮南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潮南长沙410011; 3.山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4.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式汉430074)
Vol.37,No.2 Apr.,2010
提要: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主要莫基于古生代,是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多次洋陆转换、碰演造山的结果。早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为火山盆地相沉积;昆中洋岛大部分为海水淹没,发育滨浅海相沉积;康西瓦一木孜塔格-阿尼玛娜一线及其以北昆南区为深海-半深海相沉积。旱中二叠世总体表现为南深北浅的多岛小洋盆构造-古地理格局。中二叠世晚期昆仑地区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汇象作用(华力西运动),洋盆和活动大陆边缘裂谷闭合,隆升遭受剥蚀,完成了一次盆山转换。晚二叠世早期,大部分地区仍为剩蚀区,局部地区形成陆相红色碎消岩建造,其后东昆仑东部海水从东南进人,西昆仑东部海水从西北进人,在较局限的区城内沉积了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进人了另一个盆山发展时期。笔者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结合覆盖全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选择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盆山转换关键时期-
二叠纪,对其地层、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
境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以期对提高民仑造山带的研究水平和指导找矿工作有所神益。关键调;昆仑造山带二叠纪;岩相特征;构造古地理;多岛洋盆;盆山转换;构造演化
中图分类号:P534
文章编号:1000-3657(2010)02~037420
文献标志码;A
昆仑造山带横互于青藏高原北缘,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结合部位,北为塔里木一柴达木陆块,南为可可西里一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一中生代浊积盆地帮断带和羌塘地块,西与帕米尔构造结相连,东与祁连一秦岭构造带相接。其中,库地一其曼于特一祁漫塔格结合带以北为昆北区:柳什塔格一向阳泉一乌妥结合带以南至康西瓦一木孜塔格一阿尼玛卿结合带之间为昆南区;两结合带之间为昆中区。阿尔金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斜切尾仑造山带,将其分为东、西昆仑两部分国(图1)。昆仑造山带因其独特的构造部位,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和巨大的成
收稿日期;20090715;改图日期;2009~0923
矿潜力以及明显的地理、气候分界带,引起中外地质学家的关注2-。但是,由于昆仑地区地域辽阔,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研究程度较低,1999年以前仅做过一些矿点和路线地质考察等工作,局部进行过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1999年实施了以填补中国区域地质调查中比例尺空白区为重点的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已全面完成,积累了大量资料。截止目前,前人的研究工作仅局限于区内或涉及区内的地质构造演化以及一些局部区域或特殊的构造部位、特殊的地质体的研究,对整个区域二叠纪盆山转换关键时期的研究尚属空白。笔者通过多年的野外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项目"青截高原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1212010310101)和"青藏高原前察武纪地质
古生代构造古地理研究"1212010610102)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084)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陈守建,男,1963年生,敏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地质调查与研究;Emailxacshoujian@126.com。万方数据
上一章: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现今地温场特征 下一章:山东省蓬莱市艾山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前景分析

相关文章

雪峰陆内多期复合造山带震旦-三叠纪沉积演化特征 浅谈鸡西群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特征 四川盆地东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青海木里聚乎更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区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油区岩相古地理 [赵澄林 等编著] 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新进展 中国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