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豫西中元古代汝阳群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简介

豫西中元古代汝阳群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简介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7:15:44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豫西中元古代汝阳群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简介 第37卷第5期 2010年10月
中国地质 GEOLOGY IN CHINA
Vol.37.No.5 Oct,2010
豫西中元古代汝阳群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简介
黄秀1张钊2,3周洪瑞1刘清俊1.4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2.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100073;
3.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特种技术勘探中心,北京100073;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城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提要:豫西地区中元古代汝阳群砂岩中普遮发育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MicrobialInducedSedimentaryStrutures),筒称MISS构造,这些MISS构造在过去通常被误认为前寒武纪后生动物遗迹化石。本文对豫西地区中元古代汝阳群 MISS构造的形态、结构及显微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的MISS构造有4种类型;多边形网状裂隙构造、纺锤形裂隙、乌足形裂隙和典型的正弦曲线型Manchuriophycus构造。豫西地区中元古代汝阳群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的发现,不仅表明这紫砂岩层面上曾经存在微生物席活动,对今后与一些微生物席循动有关的沉积构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为过去被误认为各种遗迹化石的修定提供了证据,而且对恢复前寒武纪沉积古地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调;MISS构造;汝阳群;中元古代;豫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P5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10)051399-06
近年来对于前寒武纪碎屑砂岩中沉积构造的研究是一个热点课题,其成因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有:物理脱水收缩作用下的产物:地震成因:微生物席活动和沉积物相互作用的产物[-,并且将其命名为Microbial Induced SedimentaryStruture,简称 MISS构造图。随着研究不断地深入,大多数学者认为前寒武纪碎屑砂岩中的沉积构造是微生物席活动和沉积物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下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前寒武纪沉积构造的重要标志,该类沉积构造也被称为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网
豫西地区中元古代萄县纪汝阳群砂岩中普遍发育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这些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的发现不仅有利于对过去被误认为各种遗迹化石进行重新审视,而且对恢复前寒武纪沉积古地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根据汝阳群中微古植物组合及叠层石面貌分别可与燕山地区蓟县纪地层对比、舞阳云梦山组下部
收稿日期:200910-08;改回日期:201005-05
所夹火山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283Ma、白草坪组泥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200Ma°、北大尖组海绿石砂岩的海绿石K-Ar年龄为1140~1256 Ma,平均(1183±73)Mal,可以确定本区中元古代地层的时代归属。
应特别指出的是:近年尹崇玉等叫、高林志等间在永济水幽等地的云梦山组、白草坪组和北大尖组中获得一批新的微古植物化石,其所见种属,目前在全球仅见于距今1000Ma以来的地层中。因此,主张将上述3组划归新元古代。但这一方案尚缺少必要的新的同位素年龄证据,而现有的年龄数据都难以支持将其划人新元古界的方案。为此,本文仍暂将云梦山组、白草坪组和北大尖组划归中元古界萄县系。
1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产出背景
豫西中元古代蓟县纪汝阳群总厚度700~1500 m,主要为一套海相陆源碎屑岩,不整合覆于熊耳群
基金项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矿产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豫财招采购(2006)264号)资助。
作者黄介;黄秀,女,1981年生,博士生,从事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研究;E-mail;huangxciu1983@yahoo.cn。 ①河南地矿局第三地调队,河南省案川县南部1:5万区域地质涡查报告,1977
上一章:青海木里三露天井田构造特征及其与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关系 下一章:内蒙古中部似斑状含榴石花岗岩特征及成因

相关文章

中国及邻区沉积盆地群结构与构造演化探讨——来自长剖面的研究对比 湘中地区冷家溪群和板溪群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对华南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意义 扬子地块西缘古-中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来自通安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豫西地坑院防排水体系构造分析 东北亚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含油气远景 社会人文因素对中国古代建筑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青藏高原腹地的地壳变形与构造地貌形成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