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0卷第1期 2013年2月
中国地质 GEOLOGYINCHINA
Vol.40,No.1 Feb.,2013
湘中地区冷家溪群和板溪群锆石U-Pb年龄、Hf 同位素特征及对华南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意义
孟庆秀12张健3耿建珍3张传林2黄文成2
(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2.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
3.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10170)
提要:通过对江南造山带中段冷家溪群和板溪群凝灰岩及碎屑岩错石U-Pb定年及系统的Hf同位素分析表明,冷家溪群沉积时代大致在860~820Ma,不整合在其上的板溪群沉积下限在820Ma左右,这表明在江南造山带,晋宁造山运动之后,很快进入伸展裂解阶段。错石的Hf同位素组成显示,在850~800Ma之间,错石Hf初始值表现出快速上升趋势,表明这一时期有显著的地慢物质加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早期的岛强岩浆岩(850~820Ma,尤其是1型花岗岩)是碎屑物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造山后快速裂解形成的壳慢混合岩浆物质(如凝灰岩)形成板溪群部分物质来源。结合本研究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新元古代板块俯冲、拼合以及拼合后由于板片的拆况引起的快速裂解(plate-riftmodel)是江南造山带形成的比较合理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关键调:江南造山带;冷家溪群;板溪群;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地球动力学背景
中图分类号:P597;P534.3 1引言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13)01019126
岛弧模式(slab-arcmodel)8-调和板块裂解模式(plate-riftmodel)+19。上述分析表明,目前对于华南地区新
华南地区处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接处,由扬子、华夏、印支等3个较小的地块经过了多期次拼合、裂解以及板内造山等作用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最近20年,华南地区中元古代晚期一新元古代构造演化以及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国际研究热点。部分学者通过构造一岩石一地层研究、结合岩相-古地理年代学研究,认为中元古代末一新元古代卓期扬子与华夏发生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南板块(1.0~0.9Ga,大致与格林威尔造山运动相当),并成为Rodinia超大陆的一部分。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华南晋宁运动持续到820~800Ma,和格林威尔造山事件在时间上至少相差0.2Ga。对于华南新元古代中晚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目前至少有三种完全不同的认识:地慢柱-裂解模式(plume-rift)l-5)、板片-
收模日期:2012-12-05;改回日期:2013-01-10
元古代构造演化还远远没有获得统一认识。
江南造山带的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及双桥山群和上溪群被认为是中元古代的变质地层。这也是Li等u7-提出的最根本的证据之一(图1-a)。但最近几年,大量错石U-Pb定年的结果,使我们对这些地层单元需要进行重新认识219-。新的资料表明,上述地层最年轻的错石U-Pb年龄集中在860~822 Mal12419-2)。而这些地层单元的沉积下限可以用侵人于其中的825Ma左右的花岗岩进行限制。另外,在其上夏地层峡江辉、丹洲群、板溪辉、落可组及历口群中,获得了大量高精度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这些年龄主要集中在815~767Mak3-3。这些年龄同样对下伏地层的沉积时代给予了限制。
在本项研究中,笔者报道了江南造山带中段冷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1097,1212011120130)资助。
作者简介,盂庆秀,女,1979年生,碳士,构造地质学方向;E-mail:mqxxqm126.com。通讯作者,张传林,Email:zchuanlin@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