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0卷第1期 2013年2月
中国地质 GEOLOGYINCHINA
Vol.40,No.1 Feb.,2013
中国及邻区沉积盆地群结构与构造演化探讨
一来自长剖面的研究对比李江海12程雅琳12李维波12毛翔12
(1.遗山带与地亮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2.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提要:由多陆块汇聚而成的亚洲大陆发育类型多样的沉积盆地,是认识盆地构造演化的理想地区。本文通过绘制4条穿过亚洲大陆不同盆地群的超长削面图,探讨不同盆地的结构类型及况积盆地群与板块边界、深部构造背景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大陆相比,亚洲大陆沉积盆地规模普遍小,原型盆地保存较差。在盆地基底组成上,时代差异较大。古老克拉通陆块基底上的盆地保存较好,而造山带、洋壳基底上的盆地沉降幅度较大,并且易被叠加改造。不同类型盆地的构造演化受控手板块构造边界作用。由于亚洲大陆板块边界运动性质多变和陆块规模较小,造成其盆地群构造上强烈不稳定。中亚、特提斯、西太平洋三大构造域,西伯利亚、印度、华北、塔里木、扬子、印支等克拉通陆块群,及地慢柱活动(如西西伯利亚玄武岩省)的时空叠加,控制了亚洲盆地群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并造成其盆地类型和后期保存的明显差异。
关键词:亚洲大陆;盆地群;长剖面;构造演化
中图分类号:P5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13)01007412
亚洲大陆及其邻近海域具有全球最复杂多样的构造一地貌特征,包括海沟、岛弧、弧后盆地、裂谷、洋盆、被动陆缘盆、造山带等构造单元。中生代以来,亚洲大陆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与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汇区,新生代以来涉及欧亚、印溪、太平洋、菲律宾等多个板块之间的俯冲一碰撞。在此背景下,这里发育了世界上丰富的中、新生代盆地类型(裂谷盆地、走滑盆地、小洋盆、被动陆缘盆地、弧前盆地、弧后盆地、周缘前陆盆地、残余洋盆、弧后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登合盆地等)。为此,它是认识盆地构造演化的理想地区。传统板块构造理论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板块之间运动学的分析和再造,而对多板块之间的运动关系,特别是其聚合过程,研究不足。亚洲大陆具有多板块汇聚特点,需要从大区域上开展综合性的大地构造研究。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及邻区盆地众多,规模偏
小,普遵经历多期的构造改造作用,原型盆地被叠加
收稿日期:201209-21;改回日期:2013-01-16
改造强烈,形成复杂的构造样式。盆地构造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盆地的结构、构造背景、构造演化以及盆地发育的动力学过程。受实际勘探目标及勘探手段的制约,以往盆地构造研究更多围绕不同盆地及其资源区块的解剖,对盆地群区域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明显薄弱,缺乏大尺度上,特别是洲际规模的盆地对比研究。
本文研究具体工作包括:在编制区域构造图、古板块位置再造基础上,从泛大陆聚合和裂解的时空背景下,开展盆地群长剖面的编制;围绕盆地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进展,对亚洲盆地群的成因进行探讨;将不同盆地类型之间、基底构造及其板块边界与联系起来,以深人探讨不同盆地群的成因演化。
1板块构造背景
亚洲大陆由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以及华北、塔里木、扬子等众多陆块以及相间的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确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9CB219302)资助。
作者简介:李江海,男,1965年生,博士,教授,从事全球构造与沉积盆地方面的研究与教学;E-mail:jhi@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