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医学2010年11月第32参第11期
对其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良好的生长发育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
展,计算机在学校和家庭的普及,致使学生视力不断下降,还学生一双健康的眼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应该合理安排学生饮食和作息、加强体育锻炼,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减少学生用眼时间,家庭和学校
积极配合,努力降低学生视力下降的发生率。·卫生管理
参考文献
1421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
康调研报告[M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5-108 王军芳,姜爱英.即墨市驻城中小学生十年生长发育状
[2]
况比较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4,15(2):95~96. 刘宝林.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
[3]
国学校卫生,2006,27(1):1-2.
[4]
白彩琴,王斐,刘晓莉.山西城乡中小学生营养与膳食状况分析[J1.中国学校卫生,2008,29(4):370=371(收稿日期:2010-08-14修回日期:201009-16)
辅助生殖技术引发的伦理向题及其对策
丘小霞张波舒金辉甘贤优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南宁市530003)
【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人工投精;体外受精;伦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R169.49
9【文献标识码】C
辅助生殖技术是指应用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方法
对配子、合子及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代替人类自然生殖过程中的某些步骤,以达到受孕目的的一项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不仅从技术上解决了不孕不育长期困惑医学界的难题,为无数家庭带来了欢乐,并且还极大地促进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的发展。但是,这一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类传统的伦理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在实施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并不断思考新出现的伦理问题,不断加强学习,深入探讨,制定相应对策,规范和促进辅助生殖技术的健康发展,实现造福人类的目标。
1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
1.1配子赠送的伦理问题人工授精技术按精子来源可分为夫精人工授精和供精人工授精。关精人工授精由于精子、卵子均来自夫妻双方,它与自然怀孕的婴儿仅在授精方式上不同,出生的胎儿与父母有自然的面缘关系,因此引发的伦理争议较少。但对于男方无精或女方没能获得可利用的卵子或双方原因,需要供精或供卵以达到生育目的的家庭来说,由此所引发的伦理、道德争议有:(1)如何界定交母子女的关
【文章编号】0253-4304(2010)11-1421-04
系。通过供精出生的孩子有两个父亲:生物学上的遗传父亲和社会学上的养育父亲,通过赠卵出生的孩子也面临相似的问题。谁是孩子的真正父亲或母亲?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持血缘关系的亲子观点,即以血缘和遗传物质决定亲子关系;而另一种持社会或赠养关系的亲子观点,即血缘关系从属赠养关系[1]。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以立法形式肯定了“社会父母”的合法地位。但现实中,由于“社会父或母”和“孩子”之间缺乏遗传学上的任何联系,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基于传统血缘关系为主的伦理道德基础,由此,很可能给家庭的稳定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比如,捐献配子要求供体和子女实行互盲,孩子没办法知情自已的根系,是对其知情权的不尊重,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理应让孩子在成年后知情,但孩子一且知情,会有寻找生物学意义父亲的强烈愿望和行为,特别是在中国,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中国十分重视血亲关系(2)。如此一来就可能导致孩子与双亲一方关系的破裂;另一方面,作为供者其隐私权、权利和义务又当如何得到保护和界定也是被受伦理关注的问题。(2)婚姻与家庭关系的改变。传统家庭关系中,生儿育女是婚姻的永恒纽带,然而,通过供精或供卵,改变了传统家庭模式,出现家庭模式多元化,使传统的家庭插人了“第三者”,影响了建立在男女两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