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六)——眶上裂综合征、桥小脑综合征、枕骨大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六)——眶上裂综合征、桥小脑综合征、枕骨大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81.6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9 10:39:0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六)——眶上裂综合征、桥小脑综合征、枕骨大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GIP中国全科医学 5200085月9#第98
滋病患者、职业病患者等。如何把他们纳人社区卫生服务的视野,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针对不同群体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3.5重视对社区参与的评价目前我国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价和考核内容中还没有把社区参与包括进去,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仍是从供方出发的,其指标体系多为医学指标,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接受全科医学培训的比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综合设施合格率、家庭保健合同签订率、服务合格率等,从需方出发的指标一般只有社区居民满意率一项。另外,这些指标多是“任务导向性的”,缺乏过程性指标,即缺乏从卫生服务的规划、实施和结果的角度进行评价的指标。
3.6给公民的参与提供方便条件为了吸引人们的参与,就
维资讯,hap:/wew.cqvip.com·771 ·
要为他们提供方便参与的条件。如会议的时间和地点的安排要考虑到便于与会者的参加;采取邮寄间卷、电话采访、家访等多种措施以便于服务者和服务对象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注意给失能者和行动不便者提供客种方便以有利于他们的参与;利用不同的途径让社区居民了解相关项目等。另外,要让参与者感到他们付出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如他们的意见得到了关注,建议得到了反馈等,这样他们的参与意识才会得到培养。
(收稿日期:2006-0310)
(本文编辑:裴燕)
·全科医生知识窗: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六)
眶上裂综合征、桥小脑综合征、枕骨大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狄楠,张祥建
呕上裂综合征;桥小脑综合征;枕骨大孔综合征;临床表现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9572(2006】09-0771-01
多发性脑神经损害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单侧或双侧的多组脑神经损害,其临床表现可出现各种不同组合。距上裂综合征、桥小脑综合征和枕骨大孔综合征为多发性脑神经损害中3种较常见的类型,现分述如下。
1旺上裂综合征
烈疼痛,常伴有泪腺分泌障碍。
视。(5)可有颅内高压症状,如头疼、
取吐、视乳头水肿等。可有同侧小脑性共
1.3与三叉神经第一支共同由眶上裂人
眶的眼交感神经受损时出现Hormer征,济失调及对侧轻偏摊和偏身感觉障碍。偶
可表现为同侧瞻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面部少汗或无汗。
可因舌咽、迷走神经受累出现声音业、吞咽围难、饮水反呛等。
1.4眼部静脉受压时可致眶部球后水肿,
枕骨大孔综合征
3
同侧眼球轻度突出。
眶上裂为蝶骨大小翼之间的裂隙,动
2
桥小脑综合征
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第一支出海绵窦后由此裂陈进人眶内。因此,此处病变可出现第Ⅲ、IV、V脑神经以及第V脑神经第一支受损的症状和体征。该病病因多样,肿瘤、外伤、血管性疾病、炎症等均可引起。其临床表如下。 1.1全部眼外肌麻痹,但以外展神经早期受损为其特点。表现为上险下垂、眼球固定于正中、孔散大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因动眼神经人眶时分为上下两支,所以有时亦可出现不完全的动眼神经麻痹。 1.2三叉神经第一支受损表现为眶以上额部皮肤和角膜的感觉缺失,可伴发神经麻痹性角膜炎。刺激性病变时额部可有剧
作者单位: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又称Cushingl综合征。桥小脑角位于后颅窝,为小脑脑桥与延髓的吡邻之处。其内侧为脑干;前为颗骨岩部后壁;后方为小脑;下为枕叶的小脑窝以及舌咽、迷
三叉神
副神经束;:上为小脑蚓部。走、
经、面神经、听神经以及一些血管也由此经过。因此,该处病变可累及第V、I、谨脑神经而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其最常见的病因为听神经瘤、其他如血管性疾
病、桥小脑角蛛网膜炎、
Armold
Chiari
略形等亦可出现。主要临床表现为:(1)持续性耳鸣,并逐发生同侧的神经性耳萃。可同时出现眩晕、眼球震颜和平衡功能障碍等。(2)面神经受损出现病侧周围性面瘫,面肌抽摘。(3)三叉神经受损表现为面部感觉减退或缺失,面部疼痛,同侧角膜反射减竭或消失。(4)偶有外展神经麻痹,出现眼球内斜视伴复
为枕骨大孔区病变引起第X、X、 XI、XI脑神经受损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1)神经根受压症状和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部、后枕部及上肢的放射性疼痛、感觉减退;上肢肌萎缩、肌束震题;颈项强直、强迫头位、颈枕部明显的压痛。(2)延髓及颈髓受压可出现双侧锥体束征,传导束性感觉减退,括约肌功能障碍。晚期出现呼吸困难。(3)后组脑神经麻痹症状。表现为同侧软聘咽部感觉障碍,舌后1/3味觉缺尖。声音、吞咽围难、饮水反呛、病侧咽反射消失。副神经受损出现病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麻痹萎缩。舌下神经受损出现同侧舌肌摊痰,伸舌时偏向患侧,伴有舌肌萎缩。(4)小脑损害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题、吟诗样语言;书写障碍、意向性震题;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步态不稳等。
(收稿日期:2006-04-15)
(本文编辑:裴燕)
上一章: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五)——共济失调的临床分类及表现 下一章:幼兔腓骨切除后再生腓骨的功能研究

相关文章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五)——共济失调的临床分类及表现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十一)——酚噻嗪类药物中毒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治疗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二)——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诊断方法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八)——不同部位视中枢的刺激性病灶和破坏性病灶临床表现的鉴别 星状神经节阻滞加肩周阻滞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温针灸结合等长收缩后放松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常见临床综合征中医治疗 杨乘龙 T/CACM 1439-2023 腕管综合征针刀临床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