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3卷,第7期 2013年7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Vol. 33,No. 7, pp1965-1968
July,2013
贵东岩体X荧光光谱、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结果及其对
岩体演化的指示意义李宏卫1,2,陈国能1:,彭卓伦 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
510275
2.广东省地质测查院,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粤北贵东岩体是由形成于早保罗世(燕山一期)的粗粒黑云母花岗岩、晚侏罗世(燕山三期)的中细粒二云母或白云母花岗岩、早白垩世(燕山四期)石英正长岩组成的复式岩体。不同期次花岗岩进行X荧光光谱和等离子体质谱测试结果显示;(1)同期岩体自上面下具有硅碱组分降低,铁镁含量组分和LREE, LREE/HREE及(La/Yb),N值总体升高的变化趋势;(2)复式岩体从早期到晚期,岩体的硅碱组分逐渐升高,而ZREE,LREE/HREE,(La/Yb)及8Eu值则逐渐降低,稀土配分曲线由右倾型向海鸥型过渡,表明复式岩体的形成是地壳岩石多次原地熔融(重熔)的结果;(3)微量元索组成同样反映复式岩体形成是地壳岩石多次原地熔融(重熔)的结果;多次熔融(重熔)导致晚期岩体U丰度和U/Th比值升高,故该区铀矿床的形成多与燕山晚期的熔融(重熔)事件有关,
关键词X荧光光谱;等离子体质谱;东岩体;原地重熔
中图分类号:P581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4/j. issn. 10000593(2013)07-1965-04
或岩株产于早期岩体内,同位素年龄为135~155Ma,岩性主要为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和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旱白
位处粤北的贵东岩体是我国重要产铀花岗岩体之一。近年来,作者依托中山大学与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联合组建的花岗岩与铀矿资源研究所,以新的花岗岩成因理论为指导,对费东岩体的演化及其与铺成矿的关系开展深人研究。本工作着重讨论X荧光光谱、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贵东岩体不同期次花岗岩的主、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分析测试,以及
测试结果对研究贵东岩体的演化意义。 1贵东岩体地质概况
贵东岩体总体近东西走向,长约68km,宽12~18km,出露面积约1009km。著名的下庄铀矿田位于该岩体东部(图1)。贵东岩体是一个由若干形成于中生代不同期次岩体组成的复式岩体,其主体(")形成于早侏罗世(燕山一期),同位素年龄160~185Ma,岩性主要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深部相(主要出露于下庄矿田南部)为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的燕山三期(")花岗岩多为小岩体
垩世的燕山四期(")岩体多为小岩株或岩脉,同位素年龄为97~138Ma,岩性有两种,分别为次英安斑岩和石英正长岩,前者产于复式岩体与沉积变质围岩接触带附近,后者则分布早期岩体内部(图1)。
2-
贵东岩信 62
N
Fig. 1 Geological sketch of Guidong composite granite
body(CGB) in North Guangdong Province Note: D-Maofeng pluton, (Guiweishan pluton
贵东复式岩体东部围岩主要是下古生界震且一寒武系,为海相复理石建造,岩性多为变质石英砂岩、硬砂岩、板岩、硅质岩等;岩体西部周边多为上古生界泥盆一石炭系地台型
收稿日期:2012-08-13,修订日期:2012-12-10
基金项目:高等院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08321104111260)和广东省重点基金项目(1025102750100019)资助
作者简介:李宏卫,1981年生,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e-mail;chengn@mail.sysu.edu.cn
万方数据
e-mail; lihongw198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