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荧光材料 Cu2(μ-Ⅰ2)(phen)2 ·CH3CN 的合成、表征及光谱研究

荧光材料 Cu2(μ-Ⅰ2)(phen)2 ·CH3CN 的合成、表征及光谱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53.4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1 11:22:0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荧光材料 Cu2(μ-Ⅰ2)(phen)2 ·CH3CN 的合成、表征及光谱研究 第32卷,第9期 2012年9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Vol.32,No.9,pp2469-2472 September,2012
荧光材料[Cuz(u-I,)(phen)z]·CH,CN的合成、表征及光谱研究
王丽媛,范瑞清”,王平,杨玉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一例具有双核结构的铜(I)配合物[Cu(μr-D):(phen)。J·CH,CN(1)(phen= 1,10-邻菲略啉)采用元素分析、IR和单晶X-射线衔射表征其结构,同时分别测试了配合物1在DMSO溶液中和固态时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在室温条件下,配合物1的DMSO溶液在369和380nm有最大发射峰,在460nm处有一个肩峰,呈现蓝紫色荧光;在室温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在650~678nm处有一宽谱带的强发射峰,呈现强的红色荧光,这均是基于配体中心激发单重态到基态单重态(元→)的跃迁发射。配合物1荧光衰减过程包含双组分,在DMSO落液中的荧光寿命n和r分别为1.36和5.98us,对应的衰减因子分别为50.21%和49.79%;固态时的荧光寿命和t分别是1.42和8.85μs,对应的衰减因子分别为 51.15%和48.85%。
关键调溶剂热合成;铜(I)配合物;荧光性能
中图分类号:O641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4/j. issn. 1000-0593(2012)09-2469-04
而且邻菲咯啉环间存在r-堆积作用,可使形成的配合物更加稳定,因此常被用来构筑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10-13)。邻菲略淋自身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一价铜被氧化,从而有利
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能,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由于其新额的结构,具有独特的性能,在催化、分子磁学、气体贮存、非线性光学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i.3)。继Van Slyke等报道了以8-羟基唑啉铝作为发光层的双层绿色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以后,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以过渡金属配合物和稀土配合物为主。在过渡金属配合物中,具有稳定电子构型的Cu(I),Ag(I),Au(I),Zn(II),Cd(Ⅱ), Hg(I)等 d"族金属配合物,其d轨道充满电子,使得配合物的立体构型和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受配位场作用的限制小。而且d"电子构型的金属不能发生dd跃迁,如果引人具有大的共轭体系的有机配体,形成的d"族金属配合物则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一价铜盐因其价格低展,可以取代费金属合成金属-有机配合物荧光材料[+"},同时由于一价铜在水中极易歧化,采用水(溶剂热)热法合成的一价铜配合物还比较少,构筑价铜配合物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乙睛的极性仅次于水,是合成一价铜配合物的首选溶剂。邻菲咯啉作为一种有机配体,其结构中含有氮原子,易于与过渡金属配位,同时有利于氢键的形成,进面形成超分子体系,
于形成一价铜配合物。邻菲略琳及其衍生物和一价铜离子均具有良好的抗瘤抗肿瘤活性,二者形成的配合物性质稳定,是一种潜在的抗癌抗肿瘤药物(1-17)。基于以上原因,钢(I)及邻菲略淋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报道了-一例以1,10-邻菲略啉为构筑单元的具有双核结构的铜(I)配合物(8),系统的研究了配合物1在室温 DMSO溶液中及固态时的荧光性能,并将其与配体的荧光性能进行比较,同时测定了配合物的固态及DMSO溶液中的荧光寿命。在DMSO溶液中,配合物1在369,380和460 nm处有最大发射,呈现蓝紫色荧光,室温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在波长650~678nm处有一宽谱带强发射,呈现红色荧光。
实验部分 1
1.1试剂和仪器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无需进一步纯化。单晶数据在 Bruker-AXSSmartCCD单晶衍射仪上收集;元素分析用 Perkin-Elmer2400LS(C,H,N元素)元素分析仅测定:红
收稿日期:2011-10-31,修订日期:2011-12-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971031,21071035,2117104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D201009)资助
作者简介:范瑞清,女,1973年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系教授
*通讯联系人
万方数据
e-mail; fanruiqing@hit. edu. cn and
e-mail, fanruiqinghit edu, en; ylyang@hit, edu. cn
上一章:琅琊山区主要树种冠层光谱年际变化研究 下一章:变温拉曼光谱和DSC探讨人参皂苷Rb1分子与DPPC双层膜的作用

相关文章

改多孔Cu2O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煤液化沥青烯的荧光光谱表征及缔合结构研究 新型BODIPY荧光染料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团簇分子 Zn-(CH3 CH2 OH)n 2﹢的荧光光谱研究及理论光谱验证 2,6-双 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 吡啶及镍(Ⅱ)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学研究 四种新型仲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ct-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5-(二甲基氨基)-N-(4-(2-(2-羟基亚苄基)甲酰肼基)苯基)萘-1-磺酰胺的合成及对锌离子识别的光谱性能研究 CdS量子点的酿酒酵母仿生合成及光谱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