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3卷,第6期 2013年6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和田玉糖玉的致色机理研究
科
韩文1,洪汉烈1·,吴
钰,股
430074
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2.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100013
Vol. 33,No, 6, pp1446-1450
June,2013
摘要采用X射线粉晶衔射(XRD)、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ICP-MS)、拉曼光谱(RAMAN)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和田玉糖玉的致色机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糖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化学成分中的Fe含量和糖玉黄褐色色调有正相关关系,颜色越深Fe的含量越高,Fe在糖玉中以独立铁质矿物的赋存形式分布于透闪石的颗粒间、微裂隙中。铁质矿物由于其含量低、粒度细小,本文设计实验对其进行富集后进行测试,将铁质矿物富集后的样品进行透射电镜测试,铁质矿物呈云状集合体,电子花样衍射图显示其矿物为针铁矿。因此,针铁矿分布于透闪石颗粒间、微裂隙中致使糖玉呈现黄褐色。拉曼光谱显示
斯玉表面少见红褐色矿物颗粒为金红石,由于金红石含量少,仅对颜色成因有部分贡献关键词
糖玉;透闪石;针铁矿;金红石;致色机理
中图分类号:0657.3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4/j. issn. 1000-0593(2013)06-1446-05
1实验部分
和田玉是中国的“国石”,在我国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国际友人称誉和田玉球制的中国玉器为“东方艺术"[1-4]。和田玉按照颤色可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糖玉等)。Liu等采用电子探针和X射线荧光光谱对白玉、青白玉和青玉进行分析,致色元素Fe,Mn,Cr的含量随着软玉颜色的加深而增高("),陈克樵等使用电子探针分析和田白玉、青白玉和青玉,其基本上由透闪石组成,玉石的颜色主要与Fe2+,Tit+,Mn2+有关[}];Wilkins等认为铬云母分布于透闪石矿物颗粒间可使软玉呈现蓝绿色(;糖玉为和田玉中的一个重要品种,王时麒等认为糖色为在地表氧化条件下,三氧化二铁溶液沿着软玉的微裂隙和颗粒间欧渗透扩散所致,是一种次生色"],张攀等采用常规宝石学方法、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品衔射等,初步认定糖白玉的糖色为次生色,主要由竭铁矿导致(")。目前对糖玉的报道较少,主要认为Fe是其致色的主要原因,但Fe元素在糖玉中的赋存形式仍需进一步解决。通过致色矿物富集实验,采用X射线粉晶衔射(XRD)、激光剩蚀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拉曼光谱(RAMAN)和高分辨率透射
电镜(HRTEM)对糖玉的致色机理进行研究收稿日期:2012-10-29,修订日期:2013-01-19
1.1样品
如图1所示,糖玉呈致密块状,质地细腻,颜色为浅黄黄褐色,油脂光泽,不透明。偏光显微镜下可见糖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纤维交织结构,黄揭色物质分布在透闪石的颗粒间、微裂隙之中。糖玉的黄褐色即为此种物质致色。
a) 1.2方法
(b)
Fig, 1 Photographs of brown jade
1.2.1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
采用玛瑙研体将糖玉块状样品研磨后过200目筛(矿物粒径<74μm),取少量过筛微米粒级粉末,采用侧向挤压法进行XRD测试。分别取~5g上述微米粒级原样颗粒置于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053,41072030,40872038)资助
作者简介:韩文,1987年生,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万方数据
e-mail: honghl8311@yahoo, com, cn
e-mail:winner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