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2卷:第4期 2012年4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Vol.32,No.4pp1051-1056
April,2012
普洱茶茶褐素类主要组分特征及光谱学性质研究
谭超",彭春秀”,高斌",龚加顺1· 1.云南农业大学食晶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2.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利用不同分子截留量的透析袋可有效将茶揭素类物质分离。随分子量增大,茶黄素(TF)、茶红素(TR)、茶揭索(TB)、茶多糖(TPS)含量逐渐增加,分子量大于25000Da的样品中TB含量最高。发基和羟基含量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加,特别是总羧基含量在分子量大于25000Da的样品中增幅最大。AFM显示,不同分子量茶褐素粒子形貌并不均一,单分子呈岛屿状态或颗粒状聚集物结构。当粒子聚集较多时,呈线状链接且有较多分支或形成网状结构。CP-MASNMR表明,在3500~25000Da的茶褐素属含有多苯环的苯多酚类高聚物,结合多糖、蛋白质残基,富含羧基、羟基、甲基等基团,具有酚类物质特性。其酸未水解物经
CP-MASNMR分析表明为多苯环高聚物,CP-GC/MS共鉴定出16种可能存在的化合物。关键词普洱茶;茶揭索;结构特征;光谱性质
中图分类号:S571.1;O65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国普洱茶历史可追潮至东汉。古代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格-晒干-蒸压制成各种形状紫压茶,经长时间贮藏演变而成。1973年后,为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用晒青绿毛茶为原料,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加工成普洱茶。其色泽褐红,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甜。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降血脂、抗氧化、降血糖、抗突变、抗艾滋病病毒等功能(4)。这些功能的形成可能与普洱茶所含色素密切相关。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儿茶素、黄酮类、茶红素和水溶性寡糖均大幅下降,茶褐素显著增加[5]。普洱茶中茶褐素含量在8%~17%,具有类似红茶茶褐素的性质(")。研究发现,茶竭素有显著的抗疲劳、降血脂功效[7.8。茶竭素是普洱茶重要活性物质。但至今人们对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形成机制等知之基少。由于其为大分子物质,常规分离纯化手段效果不佳。利用膜透析技术结合原子力显微技术(atomicforcemicroscope,AFM),交叉极化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技术(crosspolarization-magicangle spinningNMR,CP-MASNMR)和居里点热裂解气质联用(curie-point_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 Py,CP-GC/MS)来阐明茶褐素主要组分分子形貌、结构特征
收稿日期:2011-08-03,修订日期:2011-11-12
-DOI; 10. 3964/j. issn. 1000-0593(2012)041051-06
及性质,为闲明普洱茶茶揭素形成机制及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提供参考。
1实验部分 1.1材料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大益牌普洱熟茶(唛号7572),苯酚,考马斯亮蓝G250,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正丁醇等,试
剂均为分析纯,美国进口透析袋。 1.2仪器与设备
BrukerTensor27红外光谱仪,岛津UV17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BrukerDRX500交叉极化魔有旋转核磁共振仪,JHP-5居里点热裂解仪,6890N/5973N气质联用仪,电子轰击源DB-1701MS,SPI3800N&SPA-400原子力显微镜。 1.3样品制备
茶揭素制备:乙醇浸泡茶叶,茶用70℃去离子水浸泡,浸液依次用乙酸乙酯、氧仿、正丁醇苯取,剩余水层加乙醇沉淀得茶褐素粗相提物。茶褐素经SEVAGE除蛋白后依次用3500,25000,100000Da透析袋透析。茶竭素酸水解物制备:称取5mg茶福素于水解管,加人37%浓盐酸10 mL,真空密封并110C水解24h。随后将管内沉淀与上清液离心(5000r·min1)分离,沉淀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干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60241,30760152)资助
作者简介:课超,1985年生,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e-mail;tetj_1212@163.com
*通讯联系人
万方数据
e-meil;gong1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