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雪银:铁路雪害综合防治措施的探讨
铁路雪害综合防治措施的探讨
鲍雪银
(沈阳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沈阳110013)
· 191 ·
摘要:近年来,受降雪及有风天气的影响,沈阳与内蒙东部数条铁路线路均发生不同程度雪害,影响了铁路的正常运营:根据内蒙东部雪害易发地区特点,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入手,分析铁路雪害产生的位置及原因,结合工程实践,针对性地提出铁路雪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铁路:雪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U418.5*6
0引言
文献标志码:B
积雪对公路、铁路等交通路线通行造成的危害称为雪害,其危害有二:一是降低路域能见度,影响视线,形成视程障碍;二是路面积雪,影响行车速度甚至阻断交通,形成通行障碍。我国存在风吹雪雪害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55.2%,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交通运输部曾组织单位进行“公路风吹雪雪害防治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铁道部在《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1] 中,对雪害地区路基提出了明确规定。
2010~2012年冬,受降雪及有风天气的影响,沈阳铁路局管内通霍线、霍白线、珠珠线,以及集通公司管内集通线和集二线等铁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雪害。根据有关单位统计,通雷线雪害地段35 处,霍白线雪害地段9处,珠珠线雪害地段22处,集通线雪害地段16处。积雪掩埋轨道导致列车无法通行,停留列车遭风吹雪局部掩埋,甚至发生列车强行通过及施救过程中积雪侧压造成车辆脱线等情况,已严重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营秩序,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结合沈阳、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铁路雪害情况,分析雪害产生的机理,提出工程防治措施,
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雪害区概况
1.1雪害区地形地貌特征收稿日期:2012-12-29
作者简介:鲍雪银(1975-),男,内蒙古赤峰人。高级工程
师,主要从事铁路线路、站场、路基、轨道设计工作。E-mail;baoxueyin@163.com。
文章编号:10038825(2013)05019104
集通公司管内集通线和集二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兴安盟、赤峰市和通辽市境内,一直以来为我国重度和中度雪害区,区域内多为低山丘陵,地形起伏,相对高差约100~200m,偶见 300m以上高峰,多被剥蚀成平缓的圆顶山,地表
植被覆盖率多在80%以上,但森林覆盖率很低。 1.2雪害区气象条件
集通线和集二线所经地区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寒暑变化极为悬殊,冬季酷寒,夏季燥热,日温差变化大,降水量较少,普遍在400mm以下,但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5倍多。无霜期短。多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风速为3.7m/s,最大风速达 32.0m/s。地区最大降雪量34mm,最大积雪深度在10cm以上,霍林郭勒地区曾有最大积雪深度达 380mm的记录。
雪埋线路主要由风吹雪造成。铁路穿越风吹雪地段,其风大雪多,积雪和降雪是风吹雪的物质来源,风又是风吹雪形成的动力条件,从上述几条铁路发生雪害的情况分析,低填浅挖地段、堤堑过渡地段最易形成雪害。内蒙古公路部门结合多年观测和研究,在风吹雪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总结出“在我国一般当最大积雪深度大于2cm或一次降雪量大于3mm,风速大于5.0m/s时,可能发生风吹雪雪害”的理论推论。
2雪害类型 2
根据野外风吹雪雪害路堑路段灾情的调查分析,对上述地区的铁路雪害,可总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1)路堑深度小于2.0m类型:在背风侧路肩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