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务
Practice
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增值审核 O文/周长青
当前的获证组织,尤其是在制造业,中小型企业越来越多。能否帮助这些企业从认证中获益,帮助其夯实管理基础,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规避认证机构自身的风险,是每个认证机构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实现增值审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笔者认为,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增值审核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中小型企业的特质,以平常心对待企业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一方面是数量众多,生机勃勃;另一方面,也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尤其是在目前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的日子愈发艰难。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生产规模较小、管理基础薄弱、体系有效性差,尤其是缺乏懂标准、熟悉标准的人才。审核员到了企业之后,不能因为企业的质量体系存在问题较多就动辆批评,甚至大发脾气。对发现的问题,要以平常心态、平和语气与企业沟通,应以良师益友的角色、以淳淳善诱的方式
《认证技术》2013·11 方方数据
帮助企业加深对标准的理解,明确改进的方向。
二、加强对管理层的审核,提高管理层的管理意识和质量意识
中小型企业就是老板的孩子,其管理风格和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老板的烙印,深受老板的影响。审核员到了企业之后,务必要加强对管理层的审核,要与企业老板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是切入点不要空谈标准和大道理,要针对企业的发展趋势、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沟通。问题要有针对性,要切合企业实际,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只谈鸡毛蒜皮的小事。以使管理层对质量体系以及质量工作的引起重视
三、以审核为抓手,控制底线,夯实基础
中小型企业开展体系认证,大部份并不是出于管理者推动,主动贯标,而往往是受迫于受益者推动,是因为招投标的需要、政府采购的需要、大客户对供应商的管理需要进行贯标的。认证机构从某一方面来说是代表这
编辑/肖秀玲
些客户去企业审核的,其公信力必须得到保证。审核员应结合标准要求,以审核为抓手,促使企业建立起最基本的质量保证体系。比如关键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的配备、质量检验人员的配备、国家行业标准的贯彻、质量检验制度的落实、工艺文件的执行等。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必须得到建立和实施,并具备有效性,现场审核才能予以通过,否则应开出不符合项或暂缓通过。不能因为企业缴了认证费,或者有其他困难就给予通过,那无异于花钱买证,既影响了公信力,又给机构带来了风险。
什么是增值审核,不同机构和人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对受审核方来说,其增值的需求和意愿不一样,对增值的程度和要求也不一样。笔者认为,凡是对获证组织有帮助的审核,能促使获证组织持续改进和提高的审核,哪怕对有些审核员看起来是“小儿科”的工作,都应是“增值”的。当前认证行业的风险和产品质量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中小型企业,对中小型企业开展这些有针对性的、有实现意义的审核,才真正体现了认证的价值,也是当前最为追切的。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