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沿 Front 编辑郝丽娟
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推进
机构整合 →文/李胜武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突破。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浪潮的掀起,能源行业央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幕已经拉开。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推进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正在起势。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大整合,也必须大胆突破、创新思维,借鉴其他行业整合改革的经验,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独特作用,以顺利快速推动完成全国范围的整合改革,达到预期的整合目标和整合效果。
首先,混合所有制为盘活行业国有资产存量、促进行业机构快速做大做强找到了有效途径。资产要做到保值增值,必须同时抓好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资本管理三个环节,其中,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资本管理,是最高级最有效率的环节。资本运营的过程事实上就是通过资本有目的运动和资本形态规则变化,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资本
60
万方数据
管理的核心的是必须使资产从停滞状态转化为运动状态,以便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实现最优配置,而要如此,资产就必须顺利流通,必须市场化。但由于体制机制和机构属性的原因,我国绝大部分国有检测认证机构,没有资本管理的概念和意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闲置。以国家质检总局所属机构为例,截至2013年,质检系统拥有各类技术机构5476个,人员10.5万人,拥有用于科研及检验检测的实验室面积达670万平方米,拥有科研、检测仪器设备75万余台套,仪器设备原值接近300亿元。这些机构不注重成本效益分析,不考虑折旧,不计算投入产出,设备片面求新求精。很多技术中心有相当一部分检测项目一年来没有进行过一次检测实验。但为了证明本中心有这方面的检测实力,每年维护这些项目的直接费用就超过百万元,还不算这方面的相关人员经费、设备折旧费及诸如办公场地占用等相关费用的支出,这种现象在政府部门实验室相当普遍,造成大量设备闲置、资源浪费。由此这些机构产生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风险意识不强,检测体系不健全,综合能力不强,竞争能力不够,创新动力不足。
为此,在生产经营类检验检测机构整合中,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落实企业自主权,增强生机活力,引入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资产纽带作用,实现各方优势互补,多种途径加快转企改制步伐,适应市场需求而发展。尤其是对于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性行业,与公有制企业或非公有制企业业务相同相近的,可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整合,也可探索国有资本退出,但要注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其次,混合所有制为实现行业机构整合后政企、事企分开创造了产权条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把政企分开作为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然而时至今日,收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在原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运行的产权基础是单一的国有制,而各级政府部门主管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绝大部分却是事业单位,也属于单一的国家所有,政府是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唯一的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不可能不关心自己所投资本的回报,在不存在其他利益主体与之制衡的情况下,政府要插手和干预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经营决策,也就理所当然;另一方面,企事业靠在政府身上也有诸多便利,如企事业自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