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讨
Discussion 编辑徐航
GB/T2662-2008中判定规则的弊端文/叶永和
【摘要】产品标准的判定规则是判定产品质量的依据,也是控制产品质量水平的手段与方法,它应是一套完善的抽检判定程序,否则会直接影响到正确判定批产品质量水平。本文针对GB/T2662-2008(棉服装》批产品判定规则中存在的问题,建议生产企业以及质量监管部门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GB/T2662判定规则质量水平弊端
【DOl]10.16691/j.cnki.10-1214/t.2016.02.006
判定批产品的合格与否,不仅要有一个明确的质量水平指标,而且不能用一次抽检样品的质量状况来判定,它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抽检判定程序。而GB/T2662-2008《棉服装》(以下简称《棉服装》)产品标准,由于设置的判定规则不规范,没有考虑抽检特点,以简单的抽检方案对批产品质量水平进行控制,很容易使不合格批产品变成合格,交付给接收方或进入市场。《棉服装》判定规则:外观测定“批量小于 500按(10,1,2)抽检判定,批量在500至1000按(20;2,3)抽检判定,批量大于1000按(30 3,4)抽检判定,理化性能测定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判该批不合格,即按(4;0,1)抽检判定”,并且对检验不合格“应进行第二次抽验,抽验数量应增加一倍”进行判定。《棉服装》对批产品抽检的规定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已对批产品质量进行了检查,并以加倍数量复检的形式加强了把关,有利于阻止不合格批
方方数据
产品流入市场,但实际上是大大降低了批产品的质量要求。
《棉服装》无法控制产
品质量水平
《棉服装》规定外观检验用抽检方案(20;2,3)(取批量在 500至1000为例)、理化检验用抽检方案(4,0,1)进行把关,如果发现有检验不合格,则分别用加倍数量的复检方案(40;4,5)与(8,0,1)进行复检,以复检的结果来决定批产品是否合格
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用二项分布(1)可以计算出当一批产品的质量水平为P,接收数为Ac 时,抽检方案(n;Ac,Re)判定合格(即通过)的概率Pa(p),如公式(1)所示。
Cp(1p)-d(1)
Pa(p)= 式中:p—
批产品的质量水平;
n—随机抽取的样品量; d样品量中不合格品数; Ac——接收数。
用公式1来计算在不同质量水平下批产品被判定合格的概率 Pa(p),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发现,批产品的质
量水平不管是多少,都有可能被判定为合格,只不过是判定合格概率大小不同而已,即使批产品的质量水平下降到10%,抽检三次还有两次被判为合格。这样的一次抽样检验,与其说是在对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倒不如说是在为掩护低下质量水平的批产品出厂创造条件。换言之,《棉服装》规定的判定规则,当样品检验合格时是无法确定批产品质量水平是否真正合格,更谈不上已控制了批产品的质量水平。
表1两个抽检方案判定不同质量水平批产品合格的概率Pa(p) 质量水平p(%)
合格概
抽检方案率Pa(p)
(20, 2, 3)(4, 0, 1)
0.651.01.5
2.35
40
6.35
51
20
30
1.0000.9990.9970.9870.9560.8630.6770.4050.2060.035 0.9740.961 0.9410.9040.8490.7640.6560.5220.41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