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6期(总第105期)环续资速
经逐与
节社
ENERGYANDENERGYCONSERVATION
森林生物量研究方法综述
张,冯兆东,王俊人
(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1)
2014年6月
摘要:通过总结固内外森林生物量研究方法的进展,分析其发展方向,指出森林生物量模型贝度推广、基础数据的
收集、3S新技术应用及模型森林生物量动态模拟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关键词:森林生物量;研究方法;进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M938.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02(2014)06010203
Onthe Research Methods of Forest Biomass ZHANG Peng, FENG Zhao-dong, WANG Jun-ren
(Zhonglian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f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31, Hebei, China) Abstract: By summarizing the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forest biomass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s its development diree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cale promotion of forest biomass model, collection of basic data, application of 3S new
technology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f forest biomass model will be the hot spot and trend of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forest bionass; research methods; progress; trend
0引言
森林生物量,指各种森林在一定的年龄,一定的面积上所生长的全部干物质的重量,反应了森林生态系统最基本数量特征,是森林固碳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口.4。当前,森林生物量的测定及未来变化趋势研究已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森林生物量研究的发展,叙述了国内外森林生物量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对森林生物量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帮助。
森林生物量研究方法
森林生物量研究已进行了多年,最早可追溯到 1876年德国学者对Ebermeyer对森林的凋落物和木材重量数据的研究,该时期的森林生物量研究局限于个别地区,同时研究树种少,并未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世界范围内的森林生物量研究起于20世纪60年代,该时期森林生物量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研究的区域广、树种多、范围大,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中国对森林生物量的研究起步较晚,起于20世纪70年代
收稿日期:2014-04-15
第一作者简介:张鹦,1979年生,男,河北唐山人,2002年
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师。·102·
万方数据
潘维铸等对杉木人工林的研究,随后迅猛发展,目前,国内在不同尺度上对森林生物量的研究较多,为中国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根据森林生物量的研究历史,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研究方
法主要包括实测法、模型法和遥感法。 1.1实测法
实测法主要包括传统的CO,平衡法、气体交换法、微气象场法及收获法。CO2平衡法和微气象场法由于其实验的特殊性,这两种方法在特定情况下才使用,应用性较差。收获法是对森林生物量研究最可行的方法,该方法又可大致分为:皆伐法、平均木法和相对生长法3类。皆伐法虽然精度高,但花时间和人工多,同时对样地破坏大,一般在森林乔木层生物量研究较少应用,林下植物(如灌木、草本)的生物量在样方上采用此法。平均标准木法是根据标准木的生物量与林分密度的集积,得到养木层的生物量,该方法比较适用于林相整齐、林龄分布集中的林分,如人工林,天然林的森林生物量估算不适宜采用该方法。相对生长法是森林生物量研究较为常用的方法之
根据生物量与某一测树学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统计回归方法估算生物量,在实际应用与研究中,经常使用树高、胸径等作为相关因子,结合样地或标准
地调查来推算生物量。 1.2模型法
实测法作为传统的生物量研究方法,能在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