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沁河晋城段生化需氧量的监测

沁河晋城段生化需氧量的监测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29.9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7 11:36:39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沁河晋城段生化需氧量的监测 2011年第4期(总第67期)环境资源
纯源与节社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沁河晋城段生化需氧量的监测
王利芳
(晋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山西晋城048000)
2011年4月
摘要:叙述了中国水环境保护和监测状况以及冠河骨城段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提出,香城市水质监测和处理的建议,关键词:地表水;BOD;废水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20950802(2011)04005803
文章编号:
Monitoring of theBiocheMical OxygenDemand (BOD)of QinHeRiver inJincheng
WANG Li-fang
(Jincheng Enviro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StationsJincheng 048000, Sharxi,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urface water status worldwide and the pro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China, the thesis made a analysis to the water quality of four section in Jincheng,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monitoring and treating of water quality in Jincheng
Key words: surface water; BOD; wastewater
0
引言
当前,全球水体总储量为1.386×10″m,其中,
海洋存储量为1.338×10m,占总量的96.58%,其他各种水体储量只占3.42%。在地球水体总量中,含盐量低于1g/L的淡水仅占2.5%,即3.5×10″㎡,其余约 97.5%为咸水。淡水储量中,68.7%覆盖在两极地带和高山冰川中,30.9%蓄积在地下含水层和永久冻土层中,只有0.4%容纳在河流、湖泊和土壤之中。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130mm,陆地平均降水量约为805mm,陆地的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约为46.8×10"㎡,其中,稳定径流量约为14×10"m,但却有5×10"流经沙漠而无法利用,实际可利用的河川径流量仅为9×10"㎡,占河川径流总量的19%。但是,却又因工业和生活用水的污染而使有限的淡水资源日趋减少。据统计,全世界排向自然水体的废水达到4200×10°m/a,使35%以上的淡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国际资源管理学会的研究,到2025年全球将有164×10"人口严重缺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用水量和排水量都不断上升,缺水和水源污染成为当今社会的严重问题。
中国水环境监测体系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中国在水文站网基础上开展了天然水化学检测,70年代初又增加了水污染监测收稿日期:2011-03-01
作者简介:主利芳,1976年生,女,山西阳城人,2009年率业于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 85 ·
项目,80年代至今发展到对各类型水体,水生生物和水质等水环境要素的监测,并开展了水量,水质同步监测。
目前,中国已建成由部、流域、省及市4个等级250 多个水环境监测中心组成的水环境监测体系,且各级监测机构都通过了国家级计量认证。中国水质监测网络由 2600多个水质监测站组成,定期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监测评价,直接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等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早在1997年,在中国七大流域主要水系的省界水体共设置了329个监测站点,定期测报省界水体水环境质量状况,目前,已系统掌握了七大流域水系、浙闽台河流,内陆河湖和藏南滇西河流地表水、地下水及省界水体水质基本状况。
2
水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防治环境污染,改
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物质和技术基础。20世纪 90年代以来,政府把环保技术列入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十大对策,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增长点之一。随着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环境监测成为环境管理的基础和技术支持。建设和完善国家重点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海洋环境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实现水质监测的自动化,旨在扭转水环境管理手段落后的局面。
中国水源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加上财力,物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水质污染还没得到控制,甚至有的水域污染还在发展。目前,中国污水排放总量超过 400×10°t/a,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约205×10°t/a。资料表明,工业废水处理度约达82%,废水排放达标率
上一章:空调设备在适应多工况运行时配置探讨 下一章:森林生物量研究方法综述

相关文章

T/CSES 43-2021 原位微生物膜法生化需氧量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JJG 1012-2019 化学需氧量(COD)在线自动监测仪 JJF(晋) 16-2014 化学需氧量(COD)在线自动监测校准规范 JJG 1012-2019 化学需氧量(COD)在线自动监测仪检定规程 JJF 1786-2019 化学需氧量(COD)在线自动监测仪型式评价大纲 JJF(晋)16-2014 化学需氧量(COD)在线自动监测仪校准规范 JJF 1786-2019 化学需氧量(COD)在线自动监测仪型式评价大纲 DB32/T 3434-2018 人民防空核生化监测中心工程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