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源卤环境 1E5-72720
研究与探讨
我国工业生态化建设的问题与定位探
张艳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完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工业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工业生态化必要性,认为待实体生态工业园作为工业生态化最重要途径的思路存在问题,提出传统工业的生态化改造、构建虚实结合的生态工业园区、建立基于绿色技术创新和副产品交易基础上的工业生态网络等同样是工业生态化的趋优选择,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调工业生态化生态工业国区生态化改遗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生态网络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64(2010)05-0002-02
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应用生态学(特别是工业生态学)理论研究的兴起,工业生态化在发达国家渐成潮流。所谓工业生态化,是指工业系统模仿自然生态循环模式建立的工业生态经济系统,其中将不同的工业企业、不同类别的产业之间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关系,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物质循环利用、减少环境破坏、提高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目的。工业生态化的战略目标是建成低消耗、低污染的,工业发展,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工业体系!。
我国工业生产已经将生态化发展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和行动(2)。从确立宏观层次的国家工业发展战略,中观层次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与规划,到微观层面的企业绿色经营,生态化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从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在工业生态化的路径间题上,诸多的研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将落脚点置于生态工业园(特别是实体园区)上,关于生态工业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发展迅速。诚然,开展生态工业园的研究与建设是我国发展生态工业的重要步,然面这种如火如茶的实体生态工业阅的建设与发展,基至将生态工业园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工业生态中最重要途径的现状,笔者认为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提出一点质疑供参考,以
探索更加科学、全面的的工业生态化路径。 1实体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主要问题
(1)园区建设的高成本
建设生态工业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无论是在老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改造,还是新生态工业园区的建造,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人。与传统的工业阅区相比,生态工业园除了通常所说的"七通一平"外(七通是指上下水通、路通、电讯通、煤气通、电通热力通,一平是指场地平整),还要考到工业经济循环需要所必须的度物利用、能量梯级利用、中水回用等多种管道设施和线路,其投资额极其巨大,势必影响着企业的决策。
(2)系统稳定性存在风险
理想状态的生态工业园是能形成物质闭路循环,既不存在过多的上游原料和废物无法利用,也不存在下游原料和废物利用能力过大而导致上游供给不足而出现下游生产能力的过度闲置。但是--且生态工业链上某节点企业特别是关键节点企业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停产或减产时,就可能导致整个工业生态链的断裂,从面使整个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系统停滞。另方面,当上游企业改变生产方式或生产工艺,可能造成某种工业剩余物质的不足或者质量的差异,因而引发下游企业生产的原材料问题,如果共生系统中没有其它备选的供应者,那么购买副产品的企业(下游企业)的工艺流程往往很难承受上游企业向它们提供的原材料在性质上或构成上的变化,共生体系将变得非常脆弱。
(3)经济上的不合理性
生态工业园区内既存在主导企业也存在非主导企业,一般来说,主导企业的经济利益一定是要保障的,这是生态工业园区得以建立的前提。但是非主导企业的经济利益是否最终得以实现就很难确定,因为搬进生态园后可循环利用要素成本可以降低,但其它非阅区内循环的生产要素如运输成本、采购成本可能提高。当后著超过前著时,这对于非主导型企业来说就是经济利益的丧失。如在世界闻名的卡伦堡共生体系中形成了一个有悸经济常理的现象;丹麦的天然气一直供应到瑞典境内的吉普洛克属下的一个工厂,面在丹麦卡伦堡却使用液化气瓶或Station厂提供的燃气,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卡伦堡政府和当地居民为此付出了较高的成本3,这种情况在其它地区的工业共生体系中也存在。
(4)生态工业技术储备不足
生态工业园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技术。其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定的废物供应量和经济可行的分离再生技术,这样废物才能为其它企业所利用。然面,在目前阶段度物的利用本身就存在技术围难,比如当今还没有一项综合技术可以将放射性的废物应用化学原理转化为有用物质。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问题可能将逐渐突破,然而即使存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技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项目(B20104502)
作奢简介;张艳(1968~),女,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态工业围、环境保护叠理,水涛染控制等。
2010.NO.5.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