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科学
基于 swot对宜宾李庄古镇旅游进行分析
王容孙恬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293·
摘要: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在旅游服务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为推动四川积极融入国家"一常一路"和"长江经济带” 的发展战略,以美丽中国-山水宜宾为主题的2015年四川国际旅游文化节在宜宾李庄古镇举行。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宜宾李庄,它拥有多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事庄古镇文化旅游资源车富,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它成为四川宜宾旅游发展的重点开发对象。本文将采用swot分析法对李庄古镇进行优劣势分析,并且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调:宜宾:李庄古镇:swot分析;发展建议
1宜宾季庄古镇概况
的改善。第五,部分古镇旅游区域卫生情况差,李庄古镇旅游区域内
1.1自然环境特征。四川宜宾经纬度位置为103°36'-105°
垃圾桶设置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顾客存在不文明旅游的
20″E,27°50″-29°16′N;其地处四川盆地地形区的南缘;水热行为。第六,旅游景点管理人员服务意识薄弱,不利于旅游宜传。
组合条件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叶林
3发展建议
为主。宜宾市是金沙江、眠江汇聚为长江处,水资源丰富,已成为水
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追求特色与多样化相结合旅游景区
力资源重点开发地。李庄古镇位于长江上游南岸,距宜宾市城区约和便利快速的旅游线路,成为游客选择的重点;同时民俗纯厚的乡
19KM。
1.2人文环境特征。宜宾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并且作为
土风情与文化底蕴深厚古朴的人文环境旅游逐渐成为旅游者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历史悠久的古镇也成为部分中
“黄金水道的起点,川滇黔交汇地,已形成具有航空、铁路、公路全
小学以及大学实践的优选地,对提高未来国民素质与继承和弘扬中
面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宜宾市人口众多,554.29万人口,区域内部
华民族的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为李庄
市场广需;历史文化积淀悠久,在唐代李庄作为戎州府治,在明代逐
古镇旅游发展未来展望而提出的旅游规划制定与实施建议,将在六
个方面呈现旅游发展意见
新成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码头,在烽火硝烟的抗日战争年代,李庄成
为战略大后方之一的文化中心。
2宜宾李庄古镇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
2.1.1位置的优越性。第一,宜宾市地处川、滇、黔三省的交界地
3.1增强李庄古镇旅游的整体性和知名度
对李庄旅游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李庄古镇旅游整体性不强,旅游景点待色打造不完全,单一的旅游景区不足以建立旅游形象的整体性,因此需加大力度打造完整地区域旅游网络,扩大历史文化古镇
带,与此同时他位于三江"金沙江、氓江、长江")汇集地,区域外部沟
的影响力。
通便利。随西南地区经济建设的推进,处于横向与纵向三点一线城市建设的交点,宜宾逐渐成为西南工业城市的腹地闪。第二,从宜宾经济地理区位优势分析,同时基于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前景的情况下,它既是长江经济带向西延伸地区,又作为原材料和西部能源基础建设的生长地。第三,赖紧的区域内外经济来往促进了交通网络的完善,推动宜宾城区周边旅游发展:李庄古镇到宜宾城区消费市场空间距离较短,且已经开辟通往古镇的专车,同时受宜宾城区带动,潜在客源量大。随着成渝小时经济圈的建设将进-步增加古镇的旅游客源。
2.1.2旅游资源优势。第一,文物古迹与人文景观多样,被誉为
3.2根据区域特色,扩大旅游区域,增加旅游点,丰富旅游产品国目前李庄古镇的旅游接待力较小,空大旅游区域,结合李庄古
镇的古镇特色适当的引进受游客欢迎的旅游项目,通过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增加客源,如多设立能与旅游者相互动的新颖的文化活动,调动起游客的旅游积极性。
3.3优化旅游线路
线路的便捷、快速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优化,一是优化旅游区对外的联通线路,二是优化区域内部的旅游线路。
3.4科学管理与保护,完善基础设施,科学的普及旅游资源保护
“四川历史文化古镇”的李庄,在古镇内拥有古民居、古戏楼以及条方法
祀的毁堂和庙宇,这些都鲜明的体现了明清建筑特点,在此古建筑布局严谨,而且建筑群规模宏大,独具特色,有“染柱结构之优,颇足微于当世之作”古镇四绝,它们分别是“魁星图”,“旋螺股”,“九龙碑”“百鹤窗”。同时有保存完好的东岳庙、慧光寺、文昌宫等“九宫十八庙”,且具有较高的文化欣赏价值;李庄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同济大学迁校于此,作为同济大学老师的架思成、林徽因等著名人士相继迁居于李庄,在新中国成立后,同济大学迁回原校址,留下来教师住址成为李庄的旅游景点之一;第二、李庄古镇位于长江南岸,在河岸处设立休憩点,可供游客欣赏长江南北两岸风景和滔酒不绝的长江水;第三、李庄多样的美食也成为吸引客源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李庄特色美食的代表“李庄白肉”、特色小吃“李庄白糕”和“李庄白酒”。
2.2劣势分析
政附应积极制定相应制度进行科学管理,投人一定的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景区居民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与修护方法;与此同时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士的旅游文化素养与知识层面有利于提升旅游景区宣传面。
3.5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利用现代化技术扩大宜传范围
遵循在古镇保护申挖掘潜在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景观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不断加强旅游网络宣传力度,积极建立古镇旅游官方网站,加载旅游文化资源、可供选择的便捷旅游线路和古镇的特色美食:并且为加强旅游拉动力,网站应设立景区最新旅游新动态。
参考文献
[1]潘文全.浅析宜宾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与对策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6):114115
李庄古镇的存在不足的现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
[2]李成文.宜宾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5
一,李庄古镇宜传力度不足,目前李庄古镇主要旅游客源来自于宜(1):41-42
[3]刘亮.宜实市古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战略深讨[D]重庆:西南大
宾市区,外地游客较少。第二,旅游时长相对较短,且部分旅游景点相距较远,没有设立具体的旅游导向标。第三,居民保护文化古迹的
学,2008(8)
意识不强,对于部分已存在损坏的文物古迹的修复心理不强,部分居民拆除古住宅。第四,交通设施不完善,李庄古镇距宜宾城区较短,虽已经开辟古旅游专车,但道路设施落后的现状没有得到有效
[4]黄树彬.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文化旅游的立体打造以历史文化名城-宜宾为例[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62-68.
作者简介:王容(1995,6-),女,汉,四川宜宾,工作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学历学位:本科在读,专业:地理科学。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