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2·
关于银行高级管理人员测评系统的实现
祝胜保
(龙江银行,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管理科学
摘要:本文根据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通过研究、绍化银行高级管理人奠职责,将其盈职评价的部分指标进行量化,使用JAVA 技术,通过DB2教落库以B/S架构完成了该系统的实现
关键词:公司治理:监事会:DB2微落库
根据我国公司法》、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的有关规定,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银行公司治理中分别承担决策、监督和执行职责,三者既相互独立又有效制衡,成为银行经营发展中重要的“三驾马车”。作为监督主体,监事会既承担着对董事会决策的监督职责,又承担了对高级管理层执行的监督职责。如何发挥好监事会的监督职能,通过履职评价工作促进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诚信、勤勉业务,依法合规履职尽责就成为监事会工作需要重点研究一个课题。
本文通过研究、细化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将其服职评价的部分指标进行量化,使用JAVA技术,通过DB2数据库以B/S架构完成了该系统的实现,
1高级管理人员主要评价指标的细化
根据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德能勤绩廉"等绩效管理的要求,我们认为对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从以下两方面考虑进行评价:
1.1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主要包括:
1.1.1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及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情况。如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情况,遵守商业银行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等法规、制度的情况
1.1.2遵循本行章程和董事会授权,执行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决议的情况,履行经营管理职责和业绩的情况。如结合实际落实董事会决议、贯彻执行董事会确定的战略发展规划情况
1.1.3持续改善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情况。如对银行面对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进行管理、防控情况,在银行内部控制程序、制度、岗位等进行完善等
1.2高级管理人员个人品德、能力情况,主要包括:
1.2.1个人道德操守、品行作风、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及履行忠实义务情况
1.2.2个人组织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团队精神及履行勤勉义务情况。
2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系统主要实现功能如表1。 3系统的整体流程
为客观公正地对高管人员进行测评,本系统的评分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同时严格限定数据的访间授权。其具体流程如图1。
4系统输入输出 4.1输入要素
评分输入需要输入阿拉伯数字,最多保留一位小数,并且只能
功能编号 1
2 31 3.2 3.3 34 3.5 3.6
功能名称
高级管理人员互评高级管理人员民主测评
表1
说明
通过在高级管理人员互评表格上打分来实现,每个高管都要给其他高管打分。
总行各部门一把手以及各分行行长要对总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民主测评,也是通过在民主测评表格上打分实现,要对所有的高管都民主测评。
查看测评关系及状
可以查看被考评人与考评人之间的关系,并标注
多
是否进行过打分
同步测评人员
生产测评分数报表
计算测评分数配置考核多数短信发送
在考核之前可以自动同步考评人以及接考评人共生成两张报表:高级管理人员互评表以及高级管理人员民主测评统计表
根据功能1和功能2的分数,计算最终等个高级管理人员的分数
可以对考核周期、考核规则以及考核K所进行动态调整
可以便使用此功能通知考评人员参如考评
REm
图1
e
展规律的战略发展规划,并能有效地贯彻到银行日常经营工作中去,这是规范公司治理的目的所在,地也是银行董事会、监事会最主要的职责。如果仅仅为了权力制衡,往往会导致效率下降和内部寻租
行为,使权力制衡康俗化并孕育腐败。因此,对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
在0与10之间。
4.2输入要素说明
对输入要素进行说明,描述输入要素的全称、类型(/输人项/选择项/自动显示等)、种类(数字/字母/字符/汉字等)、长度、范围、是否必输项等内容进行定义,
4.3输出要素
履职评价,应立足于最大限度地调动高级管理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董事会适度授权、加强考核,监事会科学评价,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高级管理层履职尽责,实现银行可持续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永祥.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根据各个测评人员打分后的分数计算出高级管理人员互评统
社,2002
计表和高级管理人员民主测评统计表。
5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评价的有关思考
公司治理是针对企业代理人制度所作出的制度安排,目的是解决企业经营者最终对企业所有者负责的间题。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的结果,最终要落实到制定能充分体现股东价值、符合银行业发
[2]郭璜.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当代经济研究, 2004(3)
[3]张双亚.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J]南开经济评论,2001(1)[4]吴勇文.国有商业银行监事会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新金融,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