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基于CBR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基于CBR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6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6 14:10:47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基于CBR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工程科技
基于CBR 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李利利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265-
要:根据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以及对沥青混合科空隙率的要求,以CBR作为控制指标进行粗集科配合比设计,使混合摘
科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采用逐级填充造行细集料配合比设计,以便满足空隙率的要求,按照传统马歌尔试验确定沥青最佳含量,并进行高温抗车撤和低温弯面试验验证该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累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其动稳定度和最大弯拉应变均满足规范要求,具有很好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
关键词:道路工程;青混合科;CBR;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
沥青路面的早期被劳开裂和车辙严重影响了沥青路面的耐久性,这与沥青混凝土面层级配不良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一般采用以下两类方法:一是基于最大密度曲线理论的设计方法,如n法、法、变i法等;二是基于粒子干涉理论的体积设计法,如贝雷法、CAVF法、SAC法!,并且主要集中于获得较好路用性能、采用体积法和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34、特殊地区的需要而进行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无论基于最大密度曲线理论还是基于粒子干涉理论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都着眼于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密实度和最小空隙率,没有考虑骨架的形成与否,因此有必要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进行深人研究
本文采用逐级填充法进行合料级配设计,但不同于以往的逐级填充方法,它不是每一级集料填充均按照体积参数来确定,而是粗集料的逐级填充采用了CBR力学指标,使粗集料其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对设计好的粗集料利用体积指标(填充间隙率)进行细集料的逐级填充,充分发挥了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骨架作用和细集料的填充密实作用。对该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车和低温抗裂性能测试,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1室内试验 1.1材料选择
沥青采用SK70屏沥青,石料为石东岩,矿粉由石灰岩磨制,所用集料采用标准方孔筛筛分,粗集料最大粒径为16mm,相关研究表明构成骨架最小粒径在2.36mm=4.75mm之间周。为了对混合料骨架结
54 r 52 os
46 40 38 36 34 L
9/1 8/2 7/3 6/4 5/5 5/6 3/7 2/8±1/9 0/10
CI/C2(质量比)
图1粗集料一级填充CBR值
54 52 50 48 48
40 18 196 34
9/1 8/2 7/3 6/4 5/5 5/6 3/7 2/8 1/9 0/10
C_/C3(质量比)
图2粗集料二级填充CBR值
鲁集科美量
X1 x2 x3 x4 x5
54 zs 109 48 46
40 18 36 34
9/1 8/2 7/3 6/4 5/5 5/6 3/7 2/8 1/9 0/10
C=C4(质量比)
图3粗集料三级填充CBR值表1细集料各级填充用量
期实密度/(sw)
1.702 1.741 1.752 1.790 1.801
期实即事%
38.1 36.7 36.3 34.9 34.5
充源车
% 35.1 13.4 4.9 1.7 0.6
表2路用性能试验结果
这的动聘定度/次(mm) 量大弯控应变/()
规滋爱求》800(夏其热区)》2600 (冬*常区)
集料
量发 700 270 98 34 12
0081-0051 26722721
构做全面分析,租集料最小粒径取2.36mm。
为了表示方便,将
13.2~16mm,9.5~13.2mm.4.759.5mm,2.36~4.75mm四档粗集料分别记为C1.C2、C3,C4.将1.182.36mm.0.6~1.18mm.0.3~0.6mm 0.15~0.3mm、0.075~0.15mm五档细集料分别记为x1x2,x3、X4、 x5
1.2材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1.2.1粗集料级配的确定
租集料的揭实按照(ITG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土工击实方法进行。CBR值测定采用LC-127D路面材料强度仪,粗集料一级填充CBR测试结果见图1,一级填充CBR值最大的集料配比为20%C1+80%C2,记作C楼。在此基础上进行二级填充,CBR试验结果见图2,对于粗集料二级填充,CBR值最大的集料配合比为 50%C-氢+50%C3,记作C二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级填充,CBR试验结果见图3,对于粗集料三级填充随着C4掺量的增加CBR值不断下降,这说明C4的加人已经破坏了粗集料的骨架结构,同时由于C4档集料粒径与细集料相比,相差不大,对于细集料的充分填充也有不利的干涉作用。为了整个混合料骨架密实体系的形成,宜采用去掉C4的间断级配。CBR值最大的粗集料质量配合比为C1:C2: C3=1 :4: 5
1.2.2细集料级配的确定
为了方便计算细集料用量,根据确定的相集料配合
(转下页)
上一章:基于C 的教学工作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章:城轨共线段下穿隧道基坑支护设计

相关文章

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及施工控制研究 双层排水降噪沥青路面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规程(中英文) DBJ/T 13-69-201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规程 Novachip(R)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 基于PQI的沥青混合料现场压实参数研究 基于骨架嵌挤型原理的沥青混合料均衡设计方法 基于工业CT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空隙分布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