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纳豆激酶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进展

纳豆激酶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进展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09.7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5 14:01:35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纳豆激酶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进展 .6.
2016 Vol.35 No.6 Serial No.292
China Brewing
纳豆激酶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进展季顺利'蔡俊秀?崔青钱炳俊姚晓敏张建华1*
Forum and Summary
(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02402.福建省湄州湾职业技术学院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莆田351254)
维蛋白溶解活性。提高纳豆激醇的产量及其稳定性和经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该文综述了野生菌、基因工程菌及动植物细胞发酵/培养制备纳豆激酶的方法及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性能改善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纳豆激酶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豆激酶制备改性
中图分类号Q556
文章编号0254-5071(2016)06-0006-05
doi: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6.002
Research progress on prepar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nattokinase JI Shunli, CAI Junxiu', CUI Qing', QIAN Bingjun', YAO Xiaomin', ZHANG Jianhua's
(1.College of Agricu/ture and Biolog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2.College of Ocean and Environment, Meizhouwan Vocationa/ Technology College, Putian 35/254, China
Abstract: Nattokinase (EC 3.4.21.62) is a kind of serine protease produced by Bacillus subtilis natto, which has strong fibrinolytic activity in vitro and in vivo. Improving the yield, sta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nattokinase has important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 paper reviewed nattokinase prepara-s a aaa seod asa ee eed ess aaa eagaa e na oeaa ro
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were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nattokinase was expected Key words: nattokinase; preparation; modification
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EC3.4.21.62是由27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分子质量为27.7ku等电点(isoelec-tricpointpl)为8.6。它是存在于纳豆中的一种具有强烈纤维蛋自溶解活性的丝氨酸蛋自酶同时还具有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小板凝聚和降血压等功效23)
在人体中血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形成血纤维蛋白单体在凝血因子XIIla的催化下血纤维蛋白单体分子发生共价交联生成二聚体和多聚体丛而形成血凝块4构成了血栓的主要组成。健康的人体可生成适量的纤维蛋白酶原和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activator-PA)将组织纤维蛋白酶原激活从而预防血栓症。但血栓症患者体内t-PA和组织纤维蛋白酶原的生成量不足因此必须使用溶栓剂。溶栓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组织型纤维蛋自酶原激活剂(如t-PA和尿激酶);另一类是类组织纤维蛋白酶的蛋白(如NK和蚓激酶)。激活剂类药物的缺点是它们高度依赖体内组织纤维蛋白酶原的水平,且在体内的半衰期短因此阔剂量大。 NK有类似于组织纤维蛋白酶的特点能直接溶解血栓围,
收稿日期2016-03-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71737)
而且它亦可以将组织纤维蛋白酶原分解为组织纤维蛋白酶并能提高天然t-PA的生成量7。提高NK的产量及其经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对其应用和研究其体内溶血栓机理都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就NK的制备及其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今后NK的开发和对其溶栓机理的研
究提供理论依据。 1纳豆激酶的制备
传统的NK是从固态发酵豆制品(如纳豆、豆鼓、豆酱等)或其他发酵产品(如虾酱)中提取的。1992年NAKA MURAT等国克隆得到编码NK的aprN基因后利用基因工程菌液态或固态发酵生产出NK成为NK新的制备方式,如表1所示
1.1野生型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NK
产NK的括草芽抱杆图(B.subtilis)大多是丛自然发醇的纳豆-或其他大豆发酵产品27中分离获得,也可从菌种保藏机构获得[,M]。KUTW等1911J4分别优化了枯草芽孢杆菌的产酶发醇酵条件最终发醇液中NK的酶活分别为 13.69SU/mL、587U/mL(四肽底物法)和3194.25U/mL日
作者简介李顺利(1990-)男锁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微生物*通讯作者张建华(1968-),男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微生物。
7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ICS 11.020
CCS C 05

体 标 准
T/CACM 1462—2023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
重点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
Guidelines for intervention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climacteric syndrome)
key population prevention of diseases
2023 - 03 - 23 发布
2023 - 03 - 23 实施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 布
T/CACM 1462—2023
目 次
前言 ................................................................................ Ⅱ
引言 ................................................................................ Ⅲ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流行病学 .......................................................................... 1
5 病因病机 .......................................................................... 2
6 筛查 .............................................................................. 3
6.1 围绝经期综合征重点人群 ........................................................ 3
6.2 围绝经期重点人群筛查 .......................................................... 3
7 干预 .............................................................................. 5
7.1 干预原则 ...................................................................... 5
7.2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干预 .......................................................... 5
7.3 围绝经期综合征重点人群的干预 ................................................. 10
8 随访 ............................................................................. 20
附录 A(资料性)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评估量表(改良 Kupperman 评分) ...................... 21
附录 B(资料性) 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 22
附录 C(资料性)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适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23
附录 D(资料性)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风险评估—China—PAR ................. 24
附录 E(资料性) 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 ............................................ 25
附录 F(资料性) 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 ............................................ 27
参考文献 ............................................................................ 29
I
T/CACM 1462—2023
前 言
本文件参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定的规则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杭州市妇产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爱军、柴嵩岩、刘敏如、肖承悰、金哲。
本文件参与起草人:杜惠兰、张治芬、滕秀香、刘金星、谈勇、夏天、冯晓玲、曾定元、林元、
李晓冬、段洁、汤玲、佟庆、丁雪松、阳晓敏、耿秀荣、莫琳玲、陈瑛、郑婷萍、蔡泓、陈艳、赵旸、
郑庆梅、李慧敏、向梅、胡玉林、丰颖、董晗、吴飞、曾晓琴、邹颖、顾蓓、谭章云、申晓伟、贾跃
旗、滕薇、程玲慧、严凤、钱素敏、邵小光、王敏、周抒、黄素然、任慕兰、刘青、倪亚莉、夏建红、
白华、李庆丰、王珂、姜娟、陈燕娥、刘广芝、周胤健、崔满华、侯洪春、吴晓杰、李玉萍、舒宽勇、
方超英、王晓红、宋维花、龚伯雄、谭布珍、郭晓玲、李惠卿、陈琼华、赵敏等。
II
T/CACM 1462—2023
引 言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过渡到非生殖期、从育龄期至老年期之间的生理阶段,是
防治老年慢性疾病的重要时期。目前我国已有 2.2 亿妇女进入更年期(围绝经期),并以每年 500 万
数据递增,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2.8 亿, 全球将增长到 12 亿。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这一人群中,60%
以上妇女忍受中重度“围绝经期(更年期)综合征”带来的困扰,50 周岁以上中国妇女中 1/3 患有骨
质疏松,绝经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绝经前的 10 倍,焦虑抑郁影响到 1/5 以上围绝经期女性,在诸
多流行病学调查中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所以,如何保障如此庞大、
隐含健康问题人群的需求,如何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
病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及重视。
围绝经期(更年期)保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 40 周岁~65 周岁妇女提供包括营养、心理、运
动和性保健等健康教育,以及常见更年期症状和老年慢性疾病的预防、咨询与指导、筛查和诊治等综
合性、多学科、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是促进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于上述
情况,针对更年期女性的相关症状与并发症的防治,开展中西医结合的预防与诊疗,以提升围绝经期
(更年期)的保健与医疗服务质量。
本文件以四类高风险人群作为围绝经期综合征重点人群,其中包括有骨质疏松症高风险人群,心
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焦虑抑郁高风险人群与发展为重度更年期综合征的高风险人群,筛选的依据
主要考虑到上述风险对女性健康的影响程度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两个方面。
本文件参考古代文献,以现代文献证据以及临床专家经验为基础,结合患者意愿,突出中医临床
诊疗优势,制定出疗效可靠、实用性强的适合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重点人群“治未病”
的综合干预措施。为保健与临床医师和患者临床决策提供规范化指导意见,为中医药“治未病”干预
围绝经期重点人群提供可靠证据。
III
T/CACM 1462—2023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症)重点人群
治未病干预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候特点以及中医干预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重点人群的中西医临床干预。
本文件适合中医医院妇科,综合医院妇科、中医科,妇幼保健院妇科、中医科,基层医院相关科
室临床医师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标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 16751.2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GB/T 20348—2006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
ZY/T 100.3—1994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GB/T 20348—2006、GB/T16751.2、ZY/T100.3—199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绝经 menopause
绝经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指两侧
卵巢经手术切除或放射线照射等所致绝经。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绝经综合征。
3.2
围绝经期综合征 perimenopausal syndrom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
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注:又称为“更年期综合征”“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经断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是女性绝经
前后时期因性激素波动或减少导致的一系列躯体或精神心理症状。
4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几乎每位女性都有更年期症状,仅程度不等,有明显感觉的占 50%~75%,
1
T/CACM 1462—2023
症状较严重,需要药物治疗的 10%~15%。平均历时 3 年~5 年。国际和不同种族间流行病学研究表
明,绝经期症状的患病率可能因研究人群的不同而不同。自然绝经年龄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差异。一项
评估自然绝经年龄的荟萃分析报告显示,绝经年龄为 46 周岁~52 周岁,平均绝经年龄为 48.78 周岁。
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妇女绝经年龄最大,其次是美国,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和中东国家普遍较年轻
[1]。
常见症状有月经变化、血管舒缩症状、神经精神系统症状、肌肉关节症状、女性性功能障碍、心血管
系统症状等。
调查了 500 名围绝经期女性,发现 12%突然闭经,70%月经逐渐减少,18%月经过多
[2]。 中国妇
女绝经症状体验(2000 年)横断面调查了 41 周岁~60 周岁中国农村与城市职业妇女 806 例,农村、
城市妇女潮热的发生率分别为 28%、47%
[3]。北京协和医院于 2008 年报道妇女绝经期抑郁症状的发生
率为 23.8%
[4]。广州 2008 年~2009 年围绝经期的女性抑郁症状总的患病率为 29.5%,其中轻度为
72.8%、中度为 24.7%、重度为 2.5%。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中睡眠障碍(主要是夜间觉醒)的发
生率明显增加。估计患病率在绝经过渡期早期为 32%~40%,绝经过渡期晚期增至 38%~46%
[5]。1999
年中国香港调查发现绝经后妇女最易出现肌肉骨骼问题,其次才是头痛及精神问题。2011 年上海黄埔
社区围绝经妇女围绝经症状的调查发现,骨关节痛的发生率高达 47.6%
[6]。
2013 年北京协和医院对北京 743 名女性进行研究,发现经常腰痛占 33.4%,经常膝盖痛占 31.0%,
经常颈部痛占 29.7%,其他部位关节痛占 25.6%,关节僵硬占 23.6%,手关节肿胀占 21.1%。颈痛
和腰背痛的发生率与年龄无关,但在围绝经期确实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和
手关节肿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7]。2002 年,一项来自北京地区 1732 名 40 周岁~65 周岁围绝经期和绝
经后妇女的调查结果显示: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心悸胸闷约 46%,冠心病总发病率约 8%。2011 年,
来自哈尔滨地区 18 个区、县的一项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最常见的更年期症状为心悸,发病率
是 59.1%
[11,12] 。
这些绝经相关问题或疾病危害着广大中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所以,
如何策应如此庞大、隐含健康问题人群的需求,如何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
更年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与重视。
5 病因病机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经断前后诸证”或“绝经前后诸证”,在古医籍中未见专篇论述,其
症状散见于“经断复来”“脏躁”“百合病”“郁证”等病证中。《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七任
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记载了女性衰老的自然规律。多数妇女
可以顺利渡过,但部分妇女由于体质、产褥、疾病、营养、劳逸、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方面原因,
使得阴阳失衡而导致本病。绝经前后妇女肾气虚衰、天癸竭,肾之阴阳失衡,是导致绝经前后诸证产
生的关键病机。肾阴阳失调常涉及其他脏腑,以心、肝、脾为主。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则心
火偏亢;乙癸同源,肾阴不足,精亏不能化血,导致肝肾阴虚,肝失柔养,肝阳上亢;肾与脾先后天
互相充、脾阳有赖肾阳温煦,肾虚阳衰,火不暖土,又常导致脾肾阳虚,容易出现水湿、痰浊瘀血、
气郁等兼夹证,从而出现错综复杂的病理机制和表现多样的临床症状。西医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卵巢功
2
T/CACM 1462—2023
能衰退导致雌激素水平降低为主要病因,根据绝经时间不同,产生的症状与并发症逐步显现,特别是
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等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6 筛查
6.1 围绝经期综合征重点人群
6.1.1 概述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在女性衰老过程中,出现的卵巢储备功能不足相关的症状体征,主要包括:
月经周期改变、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焦虑抑郁、心血管症状阵发性发作、骨质疏松等。
本文件以四类高风险人群作为围绝经期综合征重点人群,其中包括有骨质疏松症高风险人群、心
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焦虑抑郁高风险人群与发展为重度更年期症状高风险人群,筛选的依据主要
考虑到上述风险对女性健康的影响程度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两个方面。
根据体病相关理论,偏颇体质类型更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
6.1.2 阳虚质(C 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6.1.3 阴虚质(D 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6.1.4 气郁质(H 型)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6.2 围绝经期重点人群筛查
3
T/CACM 1462—2023
6.2.1 围绝经期重度更年期综合征高风险人群筛查
如潮热、出汗、睡眠障碍、感觉异常、情绪波动、抑郁、疑心、疲乏、骨关节肌肉疼痛、头痛、
头晕、心悸、血压波动、皮肤蚁走感、性交痛及泌尿系和生殖道感染等症状。其严重程度,用改良
Kupperman评分来测评,评分<6分为正常;6分≤评分≤15分为轻度;15分<评分≤30分为中度;评分
>30分为重度。本文件重点人群:改良Kupperman评分15分<评分≤30分。
6.2.2 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高风险人群筛查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基于双能 X 线吸收法骨密度检测(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建议,目前采用美国的标准,即 FRAX 预测的髋部骨折概
率≥3%或任何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20%时,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临床危险因素用国际
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和 OSTA 来测评。本文件重点人群: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阳性,或 OSTA 指数评估分级<—4。
6.2.3 围绝经期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筛查
《中国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专家共识》(2017 年版)中对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分层评估。
a) 高风险
存在≥1 个高危因素为高风险。临床诊断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主动脉瘤、外周动脉
疾病、慢性肾脏病(3B 期及以上)或 10 年心血管疾病预测发病风险≥10%。
b) 存在风险
即存在≥1 个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或正在治疗的高血压、血脂异常或正在治疗的血脂异常、
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肥胖、代谢综合征、血糖异常和/或糖耐量异常、亚临
床动脉粥样硬化(如冠状动脉、颈动脉斑块或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运动试验运动耐量差、
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一级亲属早发心血管疾病史(男性<55
周岁,女性<65 周岁)。
临床高风险因素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
风险评估来测评。
本文件重点人群:评分标准中 10 年风险分层:≥10%为高危。终生风险分层:对 10 年风险中、
低危且年龄为 20 周岁~59 周岁的个体进行心血管疾病终生风险评估,≥32.8%为高危。
6.2.4 围绝经期焦虑抑郁高风险人群筛查
焦虑风险评估用 Zung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焦虑自评量表的标
准分≥50 分为焦虑;抑郁风险评估用 Zung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抑郁严重指数<0.5 为无抑郁;抑郁严重指数 0.5~0.59 为轻度抑郁;抑郁严重指数 0.6~0.69 为中度
抑郁,抑郁严重指数≥0.7 为重度抑郁。
本文件重点人群:Zung 抑郁自评量表抑郁严重指数 0.5~0.59 为轻度抑郁; Zung 焦虑自评量表
标准分≥50 分为焦虑。
本文件有关评估量表及工具见附录 A~附录 F。
4
T/CACM 1462—2023
7 干预
7.1 干预原则
绝经除了会影响月经,还伴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对更年期症状严
重程度、骨骼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等会产生持续性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绝经女性进行
全面健康管理,包括每年健康体检、推荐合理饮食和科学锻炼、并鼓励增加社交和脑力活动。
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常影响到心、肝、脾等脏腑,辨证时要注意有无水湿、痰浊、瘀血
等兼夹证候。中医药干预围绝经期(更年期)综合征的原则是调和脏腑、燮理阴阳。西医治疗主要指
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 MHT),启动 MHT 应在有适应证、无禁忌证、绝经女性
本人有通过 MHT 改善生命质量的主观意愿的前提下尽早开始,个体化用药,根据治疗症状的需求、获
益风险的评估、相关检查结果、个人偏好和治疗期望等因素,选择激素的种类、剂量、配伍、用药途
径、使用时间,同时长期评估。
7.2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干预
7.2.1 健康宣教
更年期是自然的生理过程,不同妇女其更年期症状存在着个体差异。更年期是女性从生育期过渡
到老年期的特殊生理阶段,包括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更年期本质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巢中卵泡
数目逐渐减少直至耗竭,女性激素缺失。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潮热出汗、骨关节肌肉疼痛、
疲乏、失眠、易激动、抑郁等诸多症状。更年期应注重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素均衡摄入,适当运动有
助缓解更年期的相关症状。改善和提高各器官系统功能及免疫力,保持身心健康。科学规范的药物治
疗可以缓解更年期症状,改善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其中以性激素治疗最为有效。伴严重焦虑、
抑郁者应当接受精神心理专科治疗。更年期女性应定期体检,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很多妇女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快乐、积极、阳光的心态,拥抱更年期,健康优雅平稳的度过更
年期。
注:阅读参考资料:
《她健康大讲堂—更年期到底要闹多久》《她健康大讲堂—更年期保健》《她健康常见病百问百答》《中国妇女保
健共识:科普版》《更年期保健手册》《女性身体的秘密:更年期健康与幸福全书》《更年期健康的多学科管理进展》
《妇科内分泌疾病诊治精要与病例解析》。
7.2.2 生活方式干预(推荐级别:C)
【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更年期应注重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素均衡摄入,预防营养不良相关
性疾病。主动足量饮水,吃动平衡,维持适宜体重,少油、少盐、控糖、限酒,清淡饮食。
遵循中医“五色养五脏”理论,同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模式推荐,食
物多样,合理搭配。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和坚果类食物。每
天摄入食物在 12 种以上,每周 25 种以上。
谷薯类:
5
T/CACM 1462—2023
每餐一碗饭(平碗,碗容量 200 mL)。每天摄入谷类食物 200 g~300 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
类 50 g~150 g;薯类 50 g~100 g。烹调时“粗细搭配”,如大米与杂粮(黑米、玉米、荞麦、燕麦
等)及杂豆(绿豆、红豆、扁豆等)多种“混搭”食用。
蔬菜水果类:
每餐半盘菜(盘子直径 20 cm~25 cm)。每天摄入 300 g~500 g 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一半。
每天一果,每天摄入 200 g~350 g 新鲜水果,例如一个苹果或一个橙子等。果汁不能代替新鲜水
果。
动物性食物:
每天一个鸡蛋,每餐一块肉(手掌大小)。每天平均摄入 120 g~200 g 动物性食物。每周至少 2
次水产品,例如,鱼、虾等。
大豆及坚果类:
每天一块豆腐(例如,南豆腐约 125 g)。食用大豆 25 g,相当于用手抓一把,或食用豆制品,例
如南豆腐约 125 g、豆腐丝 50 g、豆浆 400 mL 等。
每天一把坚果(10 g,例如 2 个核桃仁或花生米 10 粒~15 粒)。
奶类及乳制品:
每天 2 盒奶。每天摄入奶或奶制品 300 g~500 g。
水:
每天 3 瓶水(每瓶 500 mL)。每天饮水 1500 mL~1700 mL(根据气温条件以及身体活动等情况,
适当调节饮水量)。不用饮料代替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及碳酸饮料。
烹调中食用油和盐的限量:
油:每天 2~3 瓷勺。每天摄入食用油 25 g~30 g。推荐选用葵花籽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
亚麻籽油、茶油和橄榄油等,并调换使用。
盐:每天摄入食盐<5 g(不超过啤酒瓶盖的一平盖)。烹饪时少放盐后放盐,且少吃腌制食品等
“隐形盐”。
推荐“控糖”进食顺序:菜→肉→蛋→豆→饭。
【适量运动】
每天保持身体活动 6000 步。
选择多元身体活动,包括有氧运动、肌肉强化和平衡训练。适宜的运动有益身心健康,对预防和
管理中老年妇女慢性病益处突显,且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运动有效心率 =(220-年龄)×(60%~75%),或较安静时增加 10%~20%。
有氧运动(耐力运动):指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的、保持一段时间的身体
活动。例如:步行(大步快走更优)、游泳、跳舞 (广场舞、交谊舞等)、健身操、慢跑、原地蹬地跑、
踝泵运动、骑自行车 (固定)、打球、拖地、园艺、清扫、手洗衣服等。抗阻运动(肌肉强化型身体活
动):指能增强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的活动。每次 2 组~3 组, 每组重复 8 次~12 次。建议每周 2
次~3 次训练, 每次 1 h 左右。例如:哑铃、弹力带、多种健身器械等。
6
T/CACM 1462—2023
平衡活动或柔韧性运动:指改善人体平衡和协调性的组合活动。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关节灵活度,
提高人体运动能力,预防跌倒,降低骨折风险。例如:单脚站立(睁眼或闭眼)、太极、八段锦、瑜
伽、弓步走、倒退走、脚跟到脚尖走直线、顶书平衡走等。建议每周至少 3 次。
注意事项:个体有差异,运动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穿宽松舒适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运动前
热身和运动后放松十分重要,可防止心率或呼吸突然上升或下降,避免运动伤害。建议请专业教练指
导,学习正确的锻炼方法,并持之以恒坚持做适当适量的身体运动。
【体重管理】
建议体重维持在标准范围内。
标准范围两种计算方法:
a) 标准体重计算公式:标准体重(kg)= 身高(cm)—105;
b) 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体重指数(BMI)= 体重(kg)÷身高
2(m)。
更年期妇女正常的体重指数(BMI)应保持18.5~23.9之间。
【戒烟限酒】
远离烟草,避免主动吸烟或被动吸二手烟及电子烟。
限量饮酒,每天酒精摄入量应小于 15 g。肝肾功能不良、高血压、2 型糖尿病、心房颤动等不应
饮酒。
酒精摄入量的计算公式为:饮酒量(mL)×酒精含量(%,V/V)/100×0.8(g/mL)。例如,饮
用白酒 1 两(即 50 mL),酒瓶标示的酒精含量为 52 度(即 52%,V/V),实际酒精摄入量为 50(mL)
×52/100×0.8(g/mL)= 20.8(g)酒精。
【良好睡眠】
更年期妇女每天需要 7 h~8 h 睡眠时间,午睡 15 min~20 min。建议每天晚上 22 点~23 点入睡,
早晨 6 点~7 点起床,这是最符合人体的生物钟和昼夜节律的科学的睡眠时间。
7.2.3 中医辨证治疗(推荐级别:D)
具体如下:
a) 肾阴虚证
月经提前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经色鲜红,头晕目眩,头面阵发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
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五心烦热,烘热汗出,腰膝酸软,口干。
治法:滋补肾阴。
方药: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或左归饮(《景岳全书》)加龟板。常用药为:熟
地、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枸杞、炙甘草、龟板、鳖甲。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 2 次服用。
b) 肾阴虚证兼肝阳上亢证
月经先后不定时,或淋漓不尽,阴道干涩,烦躁易怒,心悸失眠,舌边尖红少苔或苔黄,脉
弦或弦细数。
辨证要点: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头重脚轻,眩晕耳鸣。
治法:潜阳育阴。
7
T/CACM 1462—2023
方药:养血清肝汤(《何少山医论医案经验集》)合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或滋水
清肝饮(《医宗己任篇》)。常用药为:石决明、当归、杭白芍、牡丹皮、绿梅花、枸杞子、
生地、牛膝、青龙齿、天冬、淮小麦、炙甘草、大枣、龟板、熟地、酸枣仁、山萸肉、茯苓、
山药、柴胡、栀子、泽泻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 2 次服用。
c) 肾阴虚证兼心肾不交证
月经紊乱,头晕耳鸣,烘热汗出,腰膝酸软,心悸健忘,心烦不宁,口干咽燥或口舌生疮,
舌尖红苔薄,脉细数。
辨证要点:心烦心悸,失眠耳鸣,腰膝酸软。
治法:泻南补北,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阿胶汤(《伤寒论》)加减。常用药为:黄连、黄芩、白芍、阿胶、鸡子黄。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 2 次服用。
d) 肾阳虚证
经行量多,经色淡暗质稀,或有崩中漏下,精神萎靡,面色晦暗,形寒肢冷,腰痛腹冷,小
便频数或失禁,面浮肢肿,舌淡或胖,苔白,脉沉弱。
辨证要点:腰膝冷痛,性欲减退,夜尿频数,畏寒肢冷。
治法:温补肾阳。
方药:右归丸(《景岳全书》)。常用药为: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
子、杜仲、当归、肉桂、炮附子。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 2 次服用。
e) 肾阴阳两虚证
月经量多或少,乍寒乍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辨证要点:平素畏寒肢冷,但伴有烘热汗出,或汗出后畏寒,腰膝酸软。
治法:阴阳双补,燮理阴阳。
方药:二仙汤(《妇产科学》)合二至丸(《医方集解》)加熟地。常用药为:仙茅、仙灵
脾、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女贞子、旱莲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 2 次服用。
7.2.4 绝经激素(MHT)(推荐级别:B)
国际绝经学会对中年女性的健康管理及 MHT 的建议(2016)指出:对于绝经前后启动 MHT 的女性,
可获得骨质疏松性骨折一级预防的好处 。美国内分泌学会 2019 年发布《ENDO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
的药物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建议患者<60 周岁,绝经<10 年,静脉血栓风险很小,伴随绝经相关症
状,未应用 MHT 者,充分评估后可以给予 MHT。
MHT 属医疗措施,启动 MHT 应在有适应证、无禁忌证、绝经女性本人有通过 MHT 改善症状及生活质
量的主观意愿前提下尽早开始;有子宫的女性在补充雌激素时,应加用足量足疗程孕激素以保护子宫
内膜,已切除子宫的妇女通常不必加用孕激素;MHT 必须个体化,根据治疗症状的需求、受益风险评估、
相关检查结果、个人偏好和治疗期望等因素,选择性激素的种类、剂量、配伍、用药途径、使用时间;
8
T/CACM 1462—2023
对接受 MHT 的女性,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全面获益/风险评估,包括绝经症状评分、新发疾病筛查、全面
体检、必要的检查检验,讨论生活方式和防控慢病策略,根据评估结果个体化调整 MHT 方案。
MHT 的启动时机:虽然 MHT 可以预防绝经后任何年龄的骨折发生,但是患者采用 MHT 的年龄非常
重要。
a) 患者 50 周岁~60 周岁或者绝经<10 年,MHT 可作为一线治疗。
b) 60 周岁以上岁患者不建议启动 MHT。
MHT 的使用评估及方法。
a) 适应证
绝经相关症状、绝经泌尿生殖综合征的相关症状、低骨量及骨质疏松症。
b) 禁忌证
已知或可疑妊娠、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近 6 个月
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已知患有脑膜瘤(禁用孕激素)、血卟啉症、耳硬化症、已知或可
疑患有乳腺癌、已知或可疑患有性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
c) 慎用情况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增生史、尚未控制的糖尿病及严重的高血压、有血栓
形成倾向、胆囊疾病、癫痫、偏头痛、哮喘、高催乳素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乳腺良性疾
病、乳腺癌家族史。
方案:
a) 单孕激素补充方案
适用于绝经过渡期早期,调整卵巢功能衰退过程中的月经问题。口服:地屈孕酮 10 mg/d~20
mg/d 或微粒化黄体 酮 100 mg/d~ 200 mg/d 或醋酸甲 羟孕酮(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MPA) 4 mg/d~6 mg/d,于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的第 14 d 起,使用 10 d~14 d。
b) 单雌激素补充方案
适用于子宫已切除的妇女,通常连续应用。①口服:戊酸雌二醇 0.5 mg/d~2 mg/d 或 17β
雌二醇 1 mg/d~2 mg/d 或结合雌激素 0.3 mg/d~0.625 mg/d。②经皮:半水合雌二醇贴每 7
天 0.5 帖~1 帖;或雌二醇凝胶每天 0.5~1 计量尺,涂抹于手臂、大腿、臀部等处的皮肤(避
开乳房和会阴)。
c) 雌孕激素序贯方案
适用于有完整子宫、围绝经期或绝经后期仍希望有月经样出血的妇女。按雌激素的应用时间
又分为周期序贯和连续序贯(连续应用雌孕激素,不停药)。
1)周期序贯方案:在治疗过程每周期有 3 d~7 d 不用任何药物。可采用周期序贯复方制剂,
如戊酸雌二醇片/戊酸雌二醇醋酸环丙孕酮片,1 mg/d~2 mg/d,共 21 d;芬吗通:每片
含 17β 雌二醇 1 mg 或 2 mg,共 28 片,后 14 片含地屈孕酮 10 mg,1 片/d。也可采用连
续用口服或经皮雌激素 21 d~25 d,后 10 d~14 d 加用孕激素,然后停药 3 d~7 d,再
开始下一周期。
2)连续序贯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每天均用药。可采用连续序贯复方制剂,如雌二醇/雌二醇
地屈孕酮片(1/10 或 2/10 剂型)1 片/d,共 28 d;也可连续用口服补佳乐 1 mg/d~2 mg/d
9
T/CACM 1462—2023
或结合雌激素 0.3 mg/d~0.625 mg/d、连续 28 d 或经皮雌激素 28 d,后 10 d ~14 d 加
用地屈孕酮 10 mg/d,或微粒化黄体酮 100 mg/d~300 mg/d,或醋酸甲羟孕酮 4 mg/d~6
mg/d,停药后马上又开始新一周期。
d) 雌孕激素连续联合方案
适用于有完整子宫、绝经后期不希望有月经样出血的妇女。
1)雌孕激素连续治疗复方制剂:安今益:每片含雌二醇1mg,屈螺酮 2 mg,共 28 片;1 片/d。
2)雌孕激素连续联合:补佳乐 0.5 mg/d~1.5 mg/d 或结合雌激素 0.3 mg/d~0.45 mg/d,或
半水合雌二醇帖(1/2 ~1)帖/7 d 或雌二醇凝胶 1.25 g/d 经皮涂抹,不间断;同时加用地
屈孕酮 5 mg/d 或微粒化黄体酮 100 mg/d 或醋酸甲羟孕酮片 1 mg/d~3 mg/d。
e) 替勃龙
1.25 mg/d~2.5 mg/d,连续应用。
f) 阴道局部雌激素的应用
可使用雌三醇乳膏、普罗雌烯阴道胶丸或霜、结合雌激素软膏,1 次/d,连续使用 2 周,症状
缓解后改为 2 次/周。短期(3 个月~6 个月)局部应用雌激素阴道制剂,无需加用孕激素,
但缺乏超过 1 年使用的安全性数据,长期使用者应监测子宫内膜。
7.2.5 适宜技术
具体如下:
a) 针刺治疗
主穴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配穴为肾俞、关元、太冲,手法以提插捻转为主,平补
平泻,得气后留针 20 min,2 d 一次,10 日为一个疗程。
b)
推荐药膳
蜜蒸百合:百合 50 g、蜂蜜 25 g,将百合洗净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将混合后的百合、蜂蜜
放入容器中,隔水蒸熟即可。
韭菜炒鳝丝:鳝鱼 100 g、韭菜 40 g、盐 2 g、鸡精 2 g、料酒 2 g。鳝鱼去内脏洗净切丝,
韭菜洗净切成小段,在锅中快炒鳝鱼约 3 min,烹入料酒,加入鸡精、盐,加入韭菜快速炒即
可。
莲子心茶:莲子心 3 g,温水泡服,代茶饮。
竹叶茶:干竹叶 6 g,温水泡服,代茶饮。
7.3 围绝经期综合征重点人群的干预
7.3.1 围绝经期重度更年期综合征高风险人群干预
7.3.1.1 健康教育
更年期可出现月经紊乱、潮热、出汗、睡眠障碍、情绪变化和记忆力减退、皮肤衰老、肌肉关节
疼痛、胃肠不适、血脂变化、冠心病、骨质疏松与骨折等症状。更年期综合征评分重度者,即症状明
显者应及时就医。
7.3.1.2 生活方式干预(推荐级别:B)
10
T/CACM 1462—2023
衣:更年期女性容易潮热出汗,对温度湿度舒适度要求更高。分层着装,便于穿脱。为了避免过
多出汗以及出汗后变冷,多层衣服是明智选择。着装注意以下几点:
a)
选对颜色和图案。黑色衣物容易吸热,浅色衣物反之,选择浅色衣物、简单图案及样式
视觉效果上会感觉更整洁;
b)
选择宽松透气衣物,选择纯天然面料的衣物。化纤类衣物透气差,更容易导致潮热、出
汗。棉质、真丝、亚麻等吸汗、轻便透气。
食:根据身体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有食疗功效的食物。
a)
肾虚的患者可多食用黑芝麻、核桃、猪肾、芡实、山药。
b) 肾阴虚者可选择淡菜(贻贝)、桑葚、海参、枸杞子、木耳,或者鲜梨、鲜藕等;应避免食
用葱、姜、蒜、辣椒等动火之品。药膳推荐枸杞、百合与猪肉同煲,或蜂蜜蒸百合。
c)
肾阳虚者可选择羊肾、大虾、韭菜(花)、黄鳝等;应避免食用生冷瓜果及冰镇饮料,药膳
推荐韭菜炒鳝丝。肝阳上亢者可日常饮用菊花茶,决明子茶,食用芹菜同时避免食用辛辣生
热食品。心肾不交者可在肾阴虚饮食疗法基础上,饮用莲子心茶、竹叶茶。
住:居住环境安静舒适,室内空气清新,房间整洁有序,这些有利于人心情舒畅,增进健康。
a)
居住环境宜安静忌吵闹,环境布置陈设简单、整洁、舒适、大方为宜。
b)
应尽量使住房达到通风好、采光好、温度和湿度适宜,室内的温度基本上保持在 18℃~22
℃之间是比较适合的,相对的湿度应该设置在 40%~60%之间。
c)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选择遮光效果好的窗帘,保持屋内灯光柔和、睡觉前听舒缓音乐或者
做冥想放松训练等方法来提高睡眠质量。睡眠时间 7 h ~8 h,避免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
行: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建立良好的活动规律。
a) 出门避开拥堵时段及人群聚集地点会减免烦躁之感,行程时间安排要宽松,避免紧张。
b) 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出行注意避开温度较高时段,避免暴晒,做好防晒防护,例如遮阳
帽和遮阳伞。
c) 运动:规律的运动能促进良好的睡眠,每日 6000 步以上的身体活动 。
d) 限速呼吸疗法:是一种缓慢的、可控制的腹式呼吸技术,能减少潮热的频率 50%,缓慢吸气
5 s,缓慢呼气 5 s,早晚各 15 min。
7.3.1.3 中医辨证治疗
同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根据个体情况酌情使用。
7.3.1.4 西药治疗(推荐级别:B)
参考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西药治疗方案,个体化调整剂量,同时增加针对性治疗药
物。需要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调整剂量至推荐剂量的高限,如果症状缓解不明显,适当增加剂量。需个
体化,以症状缓解为参考依据。
7.3.1.5 适宜技术
同围绝经期综合征适宜技术。
7.3.2 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高风险人群的干预
11
T/CACM 1462—2023
7.3.2.1 健康教育
雌激素是维持妇女一生骨骼质量的重要激素,雌激素可促使甲状腺分泌降钙素,抑制骨吸收,对
上一章:响应面法优化罗非鱼干制汤汁速酿鱼露工艺 下一章:酿酒活性干酵母生理特性的研究

相关文章

聚苯胺改性环氧树脂涂料的制备及其耐腐蚀性研究 超顺磁性聚醋酸乙烯酯微球亲和分离纳豆激酶 有机-无机杂化改性水性丙烯酸铁红漆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改性重质碳酸钙制备环氧涂料及其涂层性能研究 水性环氧改性醇酸树脂及其涂料的制备 改性钢渣的制备及其吸附除磷性能 蔗糖聚酯改性醇酸乳液的制备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改性羰基铁粉∕硅橡胶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