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新疆33个品种杏酿酒性能的探讨

新疆33个品种杏酿酒性能的探讨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87.2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5 11:10:38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新疆33个品种杏酿酒性能的探讨 -118
2010No.11 SerialNo.224
China Brewing
新疆33个品种查酿酒性能的探讨周晓明,古丽娜孜,邱杰,王文文,盂伊娜,傅力*(新器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新器乌鲁木齐830052)
Experience Exchanges
摘要:对新减33个不同品种查进行否酒的发酵试验,通过对发酵过程中酒体的重量变化,发酵结束后否酒的酒精度、残精、干浸出物和总酸的测定以及感官评价,筛选出最佳的酿酒品种。结果表明:“北山”“乔儿胖"、“赛买提“这3个品种杏酿制的杏酒酒精度分别 8596%68%86% 22.4g/L、26.9g/L、21.7g/L,"北山"为酿制杏酒的最佳品种,其酸制的杏酒色泽呈麦秆黄或金黄色,澄清透明,有悦人的杏果香及醇香,酒体柔和丰满,稳定性好,典型性强。其次为养儿解”、“窦买提”,而”玛瑞否“卡巴克西米西“所酿制的查酒也具有较好的感官评价。关键调:否:品种:酿酒性能
中图分类号:TS2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10)11011804
Wine fermentation properties of 33 varieties of apricot in Xinjiang ZHOU Xiaoming, GULINAZI, QIU Jie, WANG Wenwen, MENG Yina, FU Li*(College of Food Science, Xinjiang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China)
Abstract: Ferment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33 varieties of apricot in Xinjiang for apricot wine making, With analysis of changes of weight of wine body in brewing, concentration of alcohol, residual sugar, dry extract and total acid of apricot wine and sensory evaluation, the optimum variety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alcohol were 7.2%vol, 9.8%vol and 8.9%vol; residual sugar: 7.6g/L, 3.2g/L and 3.3g/L; total acid: 9.2g/L, 6.2g/L and 5.8g/L; dry extract: 22.4g/L, 26.9g/L and 21.7g/L were respectively for*Beishan",*Qiaoerpang" and*Saimaiti", *Beishan" is the optimum variety for apricot wine making. The wine of *Beishan" was clarifying, stable and had intense fruit aroma. The body of the wine was soft and full with good stability. Wine prepared with varieties of"Qiaoerpang",“Saimaiti",“Manao" and “Kabakeximixi” also had good sensory
quality,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se varieties were also good for apricot wine making Key words: apricot; variety; wine fermentation properties
否是新量主要的果树之一,载止2008年底,新否查的种植规模已达到320方亩,占全疆果树裁培总面积的22%,位居全国首位。杏产量已达134万t,占全疆果品总产量的 35%,位居第2位。预计从2010年开始,新疆杏的结果面积和总产量将进入高峰期,届时,总产量将超过200万t,居全疆果品产量之首。据统计,新疆裁培杏有120余个品种和类型,种质资源极其丰富!。在长期栽培过程中,由于各栽培地区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许多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杏品种不同,其品质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充分利用查资源,寻找能酿制较好品质杏酒的杏品种,对新疆33个杏品种的酿酒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适宜酿酒的优良杏品种的种植及杏酒
的生产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设备
酵母菌FZ: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选育:果胶酶:天津利华酶制剂有限公司:酪蛋白:上海兰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LRH-150B生化培养箱:广东省医疗器板厂:DZKW-D-2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TDL-5-A
收稿日期:2010-07-13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6B06)
飞鸽牌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广:SW-CJ-1超净工作台:上海锦屏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CD-308C多功能食物搅拌器:佛山市顺德区肯德利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HY-4调速多用报荡器:金坛市华峰仪器有限公司:TG-328A 电光分析天平:上海横平仪器仪表厂:YX280B手提式压力
蒸汽消毒器:上海三申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分析测定方法
残余总糖:费林试剂法GB/T15038-2006;总酸:NaOH 滴定法GB/T15038-2006:酒精度:蒸馏法GB/T15038-2006;
干浸出物:密度瓶法GB/T15038-2006, 1.2.2杏酒发酵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清洗-+破碎打案→果胶酶处理→泄清汁→主发醇→后发醇→
下胶→澄清→装瓶→柔菌 1.2.3操作要点
原料选择和清洗:选择成熟度在八成左右的鲜杏,去除有病虫害、腐烂变质的果实及果梗树叶等杂物。用清水冲洗杏果实上的泥土、微生物和农药。
去核破碎打浆:将洗净的查果去核,与0.1%的抗坏血酸护色液按质量比1:1混合打浆。
作者简介:周晓明(1983-),新谨哈密人,硕士研究生,食品微生物与发醇工程:傅力*,副教授,通讯作者。 ICS 65.020.20
CCS B 05 DB 3705

营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05/T 50—2024
设施蝴蝶兰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The efficient technique rules of facility Phalaenopsis cultivation
2024 - 12 - 23 发布
2025 - 01 - 23 实施
东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705/T 50—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栽植前准备 ......................................................................... 2
4.1 设施检查与消毒 ................................................................. 2
4.2 栽培基质的处理 ................................................................. 2
4.3 栽培容器的选择 ................................................................. 2
4.4 水质处理 ....................................................................... 2
4.5 肥料选择 ....................................................................... 2
5 栽培管理 ........................................................................... 2
5.1 试管苗出瓶管理 ................................................................. 2
5.2 小苗苗期管理 ................................................................... 3
5.3 中苗苗期管理 ................................................................... 3
5.4 大苗苗期管理 ................................................................... 4
5.5 促成抽梗期的管理 ............................................................... 5
5.6 花梗抽长期及现蕾期的管理 ....................................................... 5
5.7 开花期的管理 ................................................................... 6
6 标志、包装、贮运 ................................................................... 6
6.1 标志和标签 ..................................................................... 6
6.2 包装 ........................................................................... 6
6.3 贮运 ........................................................................... 7
7 档案管理 ........................................................................... 7
附录 A(资料性) 蝴蝶兰常见病害及防治一览表 ........................................... 8
附录 B(资料性) 蝴蝶兰常见虫害及防治一览表 ........................................... 9
I
DB 3705/T 50—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定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营市双福福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东营市湿地保护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炳海、齐宇、徐丽、王烨楠、吕晓惠、韩晨静、曹佃波、刘福亮、何洪兵、
李伟伟、张英志、陈树亮、安伟、孙瑛莉、宋庆云、李学锋、董月兰、王梦杰、任帅、李晨雨、宁新亮、
冯荟洁、闫海强、李建波。
II
DB 3705/T 50—2024
设施蝴蝶兰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蝴蝶兰(Phalaenopsis)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栽植前准备,栽培管理,标志、
包装、贮运,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东营市范围内的设施蝴蝶兰栽培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苗 small plantlet
出瓶种植于 1.5 寸或 1.7 寸(口径 5.0 cm~5.5 cm)的透明营养钵中的蝴蝶兰试管苗,经过 4 个~
6 个月的生长,叶片数达 3 片及以上,根系生长良好,植株生长健壮的正常苗,为小苗。
3.2
中苗 medium plantlet
换盆种植于 2.5 寸或 2.8 寸(口径 8.0 cm~9.0 cm)透明营养钵中的蝴蝶兰小苗,经 4 个~6 个月
的生长,叶片数达 4 片及以上,根系生长良好,植株生长健壮的正常苗,为中苗。
3.3
大苗 large plantlet
换盆种植于 3.0 寸或 3.5 寸(口径 10.0 cm~11.5 cm)透明营养钵中的蝴蝶兰中苗经 4 个~6 个月
生长,叶片数达 5 片及以上,根系生长良好,植株生长健壮,具有开花能力的正常苗,为大苗。
3.4
小株型 small plant type
蝴蝶兰大苗倒二叶长小于 15.0 cm 的类型。
3.5
中株型 medium plant type
蝴蝶兰大苗倒二叶长在 15.0 cm~25.0 cm 之间的类型。
3.6
大株型 large plant type
1
DB 3705/T 50—2024
蝴蝶兰大苗倒二叶长大于 25.0 cm 的类型。
3.7
小花型 small floral pattern
蝴蝶兰花朵宽度小于 7.5 cm 的类型。
3.8
中大花型 medium to large floral pattern
蝴蝶兰花朵宽度大于等于 7.5 cm 的类型。
4 栽植前准备
4.1 设施检查与消毒
检查栽培设施及设备,保证设备运转正常。温室、苗床、基质等进行消毒,选择广谱性杀菌剂和杀
虫剂,采用烟雾施药或喷雾施药方法。
4.2 栽培基质的处理
选用植株体长、粗壮无杂质、颜色发白的高质量水苔。使用前用清水浸泡软化,泡发时间为4小时~
6小时,用1000倍多菌灵或百菌清或甲基硫菌灵等广谱杀菌剂溶液浸泡,甩干或挤干水分,水苔含水量
保持在30%~40%。
4.3 栽培容器的选择
栽培容器的选择主要包括透明营养钵、托盘,详见表 1。
表1 各苗期的选用的栽培容器
项目 透明营养钵 托盘
小苗 1.5 寸或 1.7 寸(口径 5.0 cm~5.5 cm) 50 孔(53 cm×28 cm×4 cm)
中苗 2.5 寸或 2.8 寸(口径 8.0 cm~9.0 cm) 15 孔(45 cm×27 cm×5.6 cm)
大苗 3.0 寸或 3.5 寸(口径 10.0 cm~11.5 cm) 12 孔(43 cm×32 cm×6 cm)
4.4 水质处理
水温保持18 ℃~25 ℃,pH值6.5~7.2,EC值 ≤ 0.2 ms·cm
-1,Na
+、Cl
-含量应低于1 mmol/L,
HCO3
-含量应低于0.5 mmol/L,水的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4.5 肥料选择
用N-P2O5-K2O比例为30-10-10、10-30-20、20-20-20、9-45-15等水溶性肥料,以及农用氨基酸等肥
料,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5 栽培管理
5.1 试管苗出瓶管理
2
DB 3705/T 50—2024
将组培瓶移到驯化设施中炼苗10 d~15 d后,将苗从瓶中取出,用清水冲洗根部残留培养基,去除
黄叶,淘汰弱小、变异等不达标苗,再用多菌灵、百菌清或甲基硫菌灵溶液,浸泡10 s后捞起,在阴凉
通风处散去多余水分。
5.2 小苗苗期管理
5.2.1 栽植
5.2.1.1 栽植要求
试管苗出瓶后进行分级,选用1.5寸或1.7寸的透明营养钵,同一级别小苗种植在同一托盘中。
5.2.1.2 栽植措施
种苗移栽时先将水苔抖松,再用一小撮水苔垫在出瓶兰苗根基部,使根呈放射状张开,然后用水苔
包住,根据上紧下松,内紧外松,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将兰苗竖直植于透明营养钵的正中央,不要包住
基部芽点或将根系基部全部露出。栽种后水苔宜低于沿口约 1.0 cm 或盆口水线以下,捏压软杯感觉结
实有弹性为宜。定植后将叶片朝育苗盘对角线摆放。
5.2.2 环境调控
温度 25℃~30℃,种植后 30 d 内光照强度控制在 4000 lux~5000 lux(72 μmol·m
-2s
-1~90
μmol·m
-2s
-1),空气相对湿度 75%~80%;30 d 后逐步提高光照强度到 5000 lux~8000 lux(90 μmol·m
-2s
-1~
144 μmol·m
-2s
-1),空气相对湿度 65%~70%。
5.2.3 肥水管理
移栽 5 d~7 d 内不浇水,移栽 7 d 后,当水苔含水量低于 20%后,可适当喷淋清水或用 N-P2O5-K2O
比例为 9-45-15 的 4000~5000 倍水溶性肥液直至长出新根。移栽 25 d~35 d,待新根长出后,每 7 d~
10 d 浇灌一次 4000 倍的 20-20-20 的水溶性肥液。在小苗管理期间,基质 EC 值控制在 0.5 ms·cm
-1~
0.6 ms·cm
-1。冬春季节及阳光不足时节每 7 d~10 d 浇一次半透水,夏秋季节及干燥天气每 5 d~8 d
浇一次透水。
5.2.4 病虫害防治
移栽后 3 d~7 d,喷洒 1000 倍多菌灵、百菌清或甲基硫菌灵杀菌 1 次~2 次。在生产期间病虫害
防治采取粘虫纸和定期喷药相结合的方法,病虫害防治见附录 A 和附录 B,农药的使用应按照 GB 4285
和 GB/T 8321.10 执行。
5.2.5 植株管理
及时淘汰病、弱苗,调整叶片受光面,新叶互不遮挡。
5.3 中苗苗期管理
5.3.1 移栽时期与方法
5.3.1.1 移栽时期
蝴蝶兰小苗经 4 个~6 个月生长后,根系已伸至盆底但还未盘至一圈时换入 2.5 寸或 2.8 寸的透明
营养钵。
3
DB 3705/T 50—2024
5.3.1.2 移栽方法
取苗时,用手轻轻捏压营养钵四周,使根系与盆壁分开,取出带基质的小苗。换盆时按苗大小进行
分级,同一级别放在同一托盘中。栽种时在透明营养钵中放进 2 个~3 个 1 cm×1.5 cm×2 cm 泡沫块,
压实水苔,水苔以不埋住基部芽点但根系基部也没有全部露出为度,栽种后水苔宜低于盆沿约 2.0 cm
或盆口水线以下。定植后将叶片朝育苗盘对角线摆放。
5.3.2 环境控制
温度 25°C~30°C,中苗定植后 25 d 内,空气相对湿度 75%~80%,光照控制在 8000 lux~9000 lux
(144 μmol·m
-2s
-1~162 μmol·m
-2s
-1),25 d 缓苗后适宜湿度 65%~70%,光照强度控制在 9000 lux~15000
lux(162 μmol·m
-2s
-1~270 μmol·m
-2s
-1)。
5.3.3 肥水管理
定植 7 d 内不浇水和施肥,定植 7 d 后视水苔湿润程度可适当浇水。定植 15 d 后,用 N-P2O5-K2O
比例为 9-45-15 的 4000 倍~500 倍水溶性肥液浇灌 1 次。待长出新根后,每 5 d~7 d 浇灌一次 3000
倍的 N-P2O5-K2O 比例为 20-20-20 的水溶性肥液,每浇 3 次~4 次肥水,浇 1 次清水。在中苗管理期间,
基质 EC 值控制在 0.6 ms·cm
-1~0.8 ms·cm
-1。
5.3.4 病虫害防治
移栽当天喷洒 1000 倍多菌灵、百菌清或甲基硫菌灵消杀一次,建议 10 d 内喷洒精甲·咯·嘧菌+灭
蝇胺 2000 倍液进行病虫害防治。在生产期间保持空气流通、洁净的环境条件,病虫害防治采取粘虫纸
和定期喷药相结合的方法,病虫害防治见附录 A 和附录 B。
5.3.5 植株整理
每天巡视种植苗床,及时淘汰病、弱苗,调整叶片受光面,新叶互不遮挡。需保持营养生长的种苗,
冬春季节抽梗的种苗,待室内夜温稳定回升至 25 ℃以上且天气晴好时剪除花梗,每剪 1 梗剪刀消毒 1
次。
5.4 大苗苗期管理
5.4.1 移栽时期与方法
蝴蝶兰中苗经 4 个~6 个月生长后,根系伸至盆底还未盘至一圈或者盆内植株拥挤有部分已长出盆
面,即可由 2.5 寸或 2.8 寸,透明营养钵换入 3.0 寸或 3.5 寸透明营养钵。在透明营养钵中放进 3 个~
4 个规格 1 cm×1.5 cm×2 cm 泡沫块,其他步骤同 5.3.1.2。
5.4.2 环境调控
定植后保持温度 25 ℃~30 ℃,湿度 75%~80%,适宜光照强度 10000 lux~15000 lux(180
μmol·m
-2s
-1~270 μmol·m
-2s
-1)。缓苗后适宜湿度 65%~70%,光照强度控制在 15000 lux~18000 lux(180
μmol·m
-2s
-1~270 μmol·m
-2s
-1)。
5.4.3 肥水管理
定植 7 d 内不施水肥,定植 7 d 后视水苔湿润程度可适当浇水。移栽 15 d 后浇灌 4000 倍的 N-P2O5-K2O
比例为 9-45-15 水溶性肥液 1 次,促根壮苗;待生根后浇灌 2500 倍 N-P2O5-K2O 比例为 20-20-20 的水溶
4
DB 3705/T 50—2024
性肥液,每 7 d~10 d 一次;冬季使用 2500 倍 N-P2O5-K2O 比例为 30-10-10 肥液抑制抽梗。每浇 3 次~
4 次肥水,浇 1 次清水。在大苗管理期间,基质 EC 值控制在 0.9 ms·cm
-1~1.2 ms·cm
-1。
5.4.4 病虫害防治
在生产期间保持空气流通、洁净的环境条件,病虫害防治采取粘虫纸和定期喷药相结合的方法,病
虫害防治见附录 A 和附录 B。
5.4.5 植株整理
及时淘汰病、弱苗,调整叶片受光面,新叶互不遮挡。
5.5 促成抽梗期的管理
5.5.1 环境调控
促成抽梗前的大苗应达到苗龄 16 个~18 个月,叶数 4 片~6 片,叶片厚实,单轴茎较粗壮,根系
饱满、粗壮有活力。促成栽培前需要经过至少 30 d 强光高温驯化处理;花芽分化应经过 30 d~40 d
的低温处理;促成抽梗最适宜的昼温为(25 ± 2)℃、夜温为(18 ± 2)℃,湿度为 70%~80%,光照
强度为 15000 lux~22000 lux(270 μmol·m
-2s
-1~396 μmol·m
-2s
-1)。一般在应市前 130 d~150 d 进行
低温促花。
5.5.2 肥水管理
低温促花前使用 2500 倍 10-30-20 水溶性肥,低温促花期间先用 9-45-15 的水溶性肥 2000 倍~2500
倍浇 1 次~2 次,促进花芽分化。低温促花 20 d~25 d 后,用 20-20-20 水溶性肥 2000 倍~2500 倍浇
灌。每浇 3 次~4 次肥水,浇 1 次清水。
5.5.3 植株整理
每天巡视种植苗床,及时做好花芽的调整,防止花芽受阻畸形。
5.6 花梗抽长期及现蕾期的管理
5.6.1 环境调控
花梗生长期最适宜的昼温为(25 ± 1)℃、夜温为(17 ± 1)℃,湿度 70%~80%,光照强度 15000
lux -22000lux(270 μmol·m
-2s
-1~396 μmol·m
-2s
-1),并根据发育情况及时调节温度以控制花期。花蕾
饱满即将绽放时保持光照、温度和湿度相对稳定,并保持温室空气流通。
5.6.2 肥水管理
当盆中水苔微干时,用 20-20-20 的水溶性肥液 2000 倍~2500 倍浇灌,约 8 d~10 d 浇 1 次。每 2
周~3 周增施一次农用氨基酸 1000 倍液等有机液肥。
5.6.3 花梗定型
5.6.3.1 时期
当小花型梗长至 5 cm~10 cm,中大花型 10 cm~25 cm 时,按品种类型、质量和花梗长度进行分
类并分区摆放,使花梗从植株北边长出。当小花型花梗长至 10 cm~15 cm 时,中大花型花梗长至 25 cm~
30 cm 时,即可进行花梗定型。
5
DB 3705/T 50—2024
5.6.3.2 措施
根据品种的花梗长度,选用适当长度的包塑铁丝竖直插在花枝旁,并用扎线或塑料夹子固定花梗较
成熟部位。根据花苞的发育进程及时进行分类调控。如要进行提早定型,可在花苞接近开放时将铁丝从
第一个花苞下约 4 cm 处朝植株方向弯曲,末端微向下伸展,用扎线或塑料夹子将花枝固定在包塑铁丝
上,使花朵有较好的向光性。小花型品种不需定型,可用适当长度的竹签竖直插在花枝旁,用扎线或塑
料夹子固定花梗。
5.7 开花期的管理
5.7.1 环境条件
开花期最适宜的昼温为(25 ± 2)℃、夜温为(18 ± 2) ℃,湿度 70%~80%,光照强度 12000 lux~
18000lux(216 μmol·m
-2s
-1~324 μmol·m
-2s
-1)。
5.7.2 肥水管理
当盆中水苔微干时,用氮磷钾比例为 20-20-20 的水溶性肥 3000 倍~3500 倍浇灌保持基质湿润;
开花期每 10 d~12 d 浇灌一次肥料保持基质湿润。
6 标志、包装、贮运
6.1 标志和标签
外包装应有标志和标签并标明生产单位、地址、品种名称、数量、质量等级、执行标准号、检验日
期、出圃日期及警示标志等。
包装箱内附检验检疫合格证书,标明质量等级、检验日期、检验员等,包装箱的使用应符 GB/T 6543
的规定。
6.2 包装
6.2.1 包装前
做好植物检疫,并控制基质水分。包装时栽培基质含水量根据包装方式及贮运时间控制,通常应控
制在 50%以内,外观为表面基质较干,盆内基质湿润。
6.2.2 种苗包装
用有孔纸箱包装,包装时将苗平放,叶片按左右同方向排列,分多排多层重叠,每一排分别用胶纸
固定,每层用软纸隔开。
6.2.3 花梗株包装
按花枝长短将花梗株分类,用开口三角纸袋套住花梗及叶片。花梗长度 25 cm 内的花梗株用72 cm×49
cm×30 cm 纸箱包装,每箱 48 株,包装时将苗平放,叶片按左右同方向排列,分两排三层重叠,花盆底
部贴近纸箱长边,并用胶纸将植株固定,每层用软纸隔开。花梗长度超过 25 cm 的按每箱 30 株包装。
6.2.4 开花株包装
用 107 cm×46 cm×20 cm 有孔纸箱包装,每箱 20 株。包装时花盆底部贴近纸箱宽边,叶片左右排
6
DB 3705/T 50—2024
列,纸箱内部上、下及花朵重叠处用软纸隔开,植株用胶纸固定。包装时避免折断花枝或损伤花朵。
6.3 贮运
每箱放置 1 克~2 克保鲜剂。运输过程应小心轻放,避免倒置和压挤。防止潮湿和阳光曝晒,保持
温度 20 ℃ ± 2 ℃。运输时间开花株不宜超过 5 d,小、中、大苗不宜超过 15 d。
7 档案管理
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管理、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采收、产品检测及其它溯源记录,建立
生产档案,并保存 2 年以上。
7
DB 3705/T 50—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蝴蝶兰常见病害及防治一览表
防治对象 药剂名称及使用倍数 施用方法
镰刀菌病 炭疽病 白绢病 80%代森锰锌(Mancozeb)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0%甲基代 森锌(Propineb)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80%代森锌(Zineb)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7 d~10 d 喷施 1 次,连续 3 次。
疫病 66.5%霜霉威盐酸盐(Propamocarb hydrochloride)液剂 1000 倍液、或 10%氰霜唑(cyazofamid)悬浮剂 1500 倍液。 7 d~10 d 喷施 1 次,连续 3 次。
灰霉病 煤烟病 50%异菌脲(Iprodione)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50%多菌灵 (Carbendazim)1000 倍液、或 75%百菌清(Chlorothalonil)水 悬粉 1000 倍液、或 50%腐霉利(Procymidone)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7 d~10 d 喷施 1 次,连续 3 次。
软腐病 褐斑病 72%农用链霉素(Streptomycin)可溶性粉剂 2000 倍液。 7 d~10 d 喷施 1 次,连续 3 次。
根腐病 11%精甲咯嘧菌溶液 500 倍液。 7 d~10 d 喷施 1 次,连续 3 次。
8
DB 3705/T 50—2024
附 A B B

(资料性)
蝴蝶兰常见虫害及防治一览表
防治对象 药剂名称及使用倍数 施用方法
蛞蝓和蜗牛 6%四聚乙醛(Metaldehyde)饵剂、或 3.2%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可湿性粉剂 1000 倍~2000 倍液。 四聚乙醛放置诱杀,每亩 300 g~ 600 g;苏云金杆菌采用喷施方法, 7 d~10 d 喷施 1 次,连续 3 次。
螨类 (红蜘蛛) 10%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乳剂 2500 倍液、或 8%阿维 哒螨灵(Abamectin)乳剂 2500 倍液、或 20%阿维乙螨唑 (Etoxazole)悬浮剂 2000 倍液。 4 d~5 d 喷施 1 次,连续 3 次,喷 洒时主要集中喷洒叶背面。
蚧壳虫 50%噻嗪酮(Buprofezin)悬浮剂 1000 倍液、或 10%氟啶虫 酰 胺 ( Flonicamid ) 悬 浮 剂 2000 倍 液 、 或 20% 啶 虫 脒 (Acetamiprid)乳剂 2000 倍液。 7 d~10 d 喷施 1 次,连续 3 次, 喷洒时叶片背面及鳞茎都要喷到。
菜粉蝶 幼虫 5%溴虫氟苯双酰胺(Broflanilide)悬浮剂 2000 倍液、或 11.6%甲维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悬浮剂 800 倍液。 7 d~10 d 喷施 1 次,连续 3 次。
蚜虫 蓟马 白粉虱 拟除虫菊酯(Cyhalothrin)1000 倍液、或 10%氟啶虫酰胺 (Flonicamid)水分散粒剂 2000 倍液。 7 d~10 d 喷施 1 次,连续 3 次。
夜蛾 拟除虫菊酯(Cyhalothrin)2000 倍~3000 倍液、或高效氯氰 菊酯(Beta-cypermethrin)1500 倍~2000 倍液。 7 d~10 d 喷施 1 次,连续 3 次。
斜纹夜蛾 40%的辛硫磷(Phoxim)800 倍~1000 倍液、或高效氯氰菊酯 (Beta-cypermethrin)1500 倍~2000 倍液。 7 d~10 d 喷施 1 次,连续 3 次。
蕈蚊 20%氰戊菊酯(Fenvalerate)乳油 30000 倍液、或 2.5%高效氯 氟氰菊酯(Beta-cyfluthrin)乳剂 3000 倍液。 7 d~10 d 喷施 1 次,连续 3 次。
蝇类 50%灭蝇胺 (Cyromazine) 1500 倍~2000 倍液。 7 d~10 d 喷施 1 次,连续 3 次
蟑螂 用克蟑药喷洒或用硼砂加白糖调成糊状,进行毒杀。 在蟑螂出没的地方放置。
老鼠 一般采用捕鼠器、毒饵及声音、猫狗等动物驱赶等方法。 捕杀方法要常变动,以取得较好效 果。
9
上一章:乳酸菌对小鼠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 下一章:野蔷薇中齐墩果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相关文章

新疆酿酒葡萄中内生放线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T/XJZJXH NS10003.10-2023 “新疆品质”特色产品技术规范 杏 影响新疆酿酒葡萄浆果体表菌群结构研究进展 SN/T 3729.2-2013 出口食品及饮料中常见水果品种的鉴定方法 第2部分:杏成分检测 实时荧光PCR法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新疆准东五彩湾煤的对策探讨 DB21/T 3717-2023 李、杏品种鉴定SSR分子标记法 老师也偷窥的33个灾害的故事 老师也偷窥的33个速度的科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