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五年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衔接问题探讨

五年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衔接问题探讨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93.5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0 08:12:53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五年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衔接问题探讨 专业管理
五年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衔接问题探讨
张学慧王艳华王丹丹(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以本院五年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为例,找出中高职课程衔接上出现了哪些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周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内外中高职衔接的有益做法,找到五年制工检专业课程街接的有效办法。固此,本研究旨在对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五年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街接
1问题的提出 1.1选题的背景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发[1999)4号)首次提出“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中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实施衡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2011年6月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下连中等职业教育,上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应用性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引领作用。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要求“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街接体系”。
中高职衔接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如何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姜大源先生指出:“在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中,课程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必然要归结到课程的发
展与改革。“所以,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应该是课程的街接。 1.2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现状分析
德、法的“补习式衔接模式”。“德一法模式是一种极具补习性质的中、高职衔接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对中职毕业生在职教机构中接受一定时间的集中,专门补习,从而达到高中段学历标准,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街接”。
英国的“单元衔接模式”。实质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被分成数以千计的教学单元,相邻的两个教学单元联系比较紧密,保证了课程的逻辑顺序。
美国的“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模式”。主要途径是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来实现其与高中后技术课程的衔接。一是把高中职业课程(2年)改为高中后技术教育的准备课程,二是实施中高职课程衔接,即*2+2'课程。”
澳大利亚的“培训包”模式。通过“培训包"模式来完成街接。“培训包“由澳大利亚国家行业咨询委员会研发,分为不同的层级,与资格框架相对应,每个层级的内容与相邻层级间都相互联系。
通过分析,发现各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各有特点,其课万方数据
程衔接的实现方式也各具特色。适宜的课程衔接体系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与关键。
1.3国内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
邵元君在《中高职衔接中的间题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
计理念缺失。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设计"需要根据中高职贯通所确定的培养目标,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进而构建基于职业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的课程体系。二是中高职课程评价区分度低。由于评价标准的缺失,不能依据评价标准准确判断不同水平学生应达到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导致对中职和高职课程讲投程度出现困感。
杨晓华,胡斌在《国内外中高职课程衔接比较研究》中指出问题所在:
第一,课程开发规划不够,随意性大。在中职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只顺应市场而不研究教育规律,课程开发随意性过大,给后续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带来不利因素,更谈不上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延续性。
第二,生源参差不齐,学生质量无法统一。由于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在进行课程标准设计和课程开发时,很难有统一的标准,需要根据生源情况确定适宜的培养模式。闽
刘育锋,周风华在《中高职课程衔接:来自实践的诉求》的调研结果;2010年一项在北京、广西和重庆所进行的中高职课程衔接间题调查表明,有超过80%的高职教师认为中高职课程存在衔接问题。主要表现为:(1)在文化基础课方面。中职文化基础课存在内容缺失的现象。(2)在专业课方面。中高职对口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也存在不衔接的向题,这种不衔接主要体现在内容缺失与内容重复两个方面。
不可否认,目前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来看,课程的衡接已迫在眉睫。当然,上述间题集中表现在三年制中职与三年制高职之间的衡接过程。那么,另外一种高职形式一—五年高职(五年一贯制)在课程衔接问题上现状如何呢?
“五年一贯制"办学是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对应招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学制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教育模式。“五年一贯制"一般采用的"3+2"的形式,"3"指的是中职学习阶段,“2” 指的高职学习阶段。这种“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教育是从 1996年开始逐渐被推广开来。
本院也有五年(3+2形式)高职,现以本院五年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衔接向题进行探讨,以“分析化学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2017年02月化置线105
上一章:用呋喃树脂砂生产铸钢件缺陷的原因分析 下一章: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相关文章

中高职衔接精品系列教材 电工与电子技术 中高职衔接系列教材 水利工程测量技术 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关于市政给排水衔接的常见问题分析 长期服役工业管道全面检验中几个问题探讨 浅析排水设计方案与市政规划衔接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与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标准相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T/GDASE 0021-2020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招聘与入职培训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