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90°相移技术在川东W地区茅口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90°相移技术在川东W地区茅口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1-16 15:23:42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90°相移技术在川东W地区茅口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第39卷第4期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90°相移技术在川东W地区茅口组
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徐姣罗晶张黎明龚立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地临的件
摘要川东W地区多口井在二叠系茅口组具有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测试产能较高。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茅口组属于裂缝型储层,未对白云岩发育层疫的特征进行详细研究。根据大量的钻井地质资料,分析总结了茅二a亚夜白云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利用90°相移技术在馨地层和岩性解释上的优势,采用川东W地区近年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不同角度的相移尝试,使地震反射同相轴与岩层相对应,大大提高了储层预测成果的精确度。通过对比实际钻并成果,讨论了不同角度相移对储层预测的影响,并分析了90°相移技术与道积分技术的差异,最终认为90°相移技术适用于川东地区的薄储层解释。
关键调川东地区海相地层幕层三维地震90°相梦技术道积分储层预测
川东W地区共有110余口完钻井,钻达和钻穿二叠系下统的井60余口,其中,茅口组有显示的井40余口,获气井12口。钻进过程中,茅口一栖霞组多次出现气侵、井涌、井漏等显示,预示该区二叠系下统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但该区以往的储层预测主要针对裂缝型和孔隙-裂缝型储层,忽略了受岩溶作用影响和白云化作用较强烈的层段,对茅二a亚段发育的白云岩储层的特征和展布情况研究较少[I-4。
一般认为,90°相移技术作为地震沉积学的核心技术之一,适用于砂、泥岩薄互层的储层成像,它在薄地层和岩性解释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5-8]。近年来,川东高陡复杂构造海相地层的薄储层精细预测是一个呕待解决的难题,在充分分析本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后,认为90°相移技术适用于本区储层的解释,能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为茅口组气藏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1茅口组储层特征 1.1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
茅口组自下而上可分为4段,川东地区仅残留3 段。茅一段为石灰岩、泥质灰岩夹黑色页岩;茅二段主要为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往下颜色变深,有时含少
量泥质、含硅质结核及方解石晶体,生物有珊瑚、腕足类、有孔虫等;茅三段的岩性特征较单一,为石灰岩,质纯,局部可见重结晶现象。茅口组一般厚200~ 300m(图1)。
350m 300f 250f
150
口茅三段
2荤一段
■茅二段
图1W地区茅口组厚度直方图
前人研究认为,茅口组的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
型及少量受裂缝和岩溶作用控制、分布极不均质的孔隙(洞)-裂缝型。但是综合测并解释成果显示,该区茅口组存在多套气层及含气层,并且主要发育在灰岩受白云化作用影响较强烈的层段,可见白云岩化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增大或者减小都会产生影响,其产生的孔隙和裂缝会形成良好的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进而影响储层的发育状况图。
作者简介:徐姣,女,1983年生,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生物礁与缅滩地震勘探解释工作。地址:(610213)成都华阳镇华阳大道一段216号川庆物探公司研究中心解释二所。电话;13880900576。Email:ihtfuvvv@163.com
· 13 ·
万方数据
上一章:浅谈城市燃气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场景 下一章:反褶积试井解释方法在低渗气藏开发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VSP测井技术在页岩气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缝洞系统与地层水化学性质的关系 地震属性技术在宁东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蒸发结晶分离处理气田水技术在川东地区的应用前景展望 岩性波阻抗正演模拟差异方法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下扬子黄桥地区储层裂缝预测 原位低温拉曼光谱技术在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中的应用 W-checker在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