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4期(总第67期)技术研究
经源与节裕
ENERGYANDENERGYCONSERVATION
2011年4月
地震属性技术在宁东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陈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摘要:地震属性技术作为地震勒探的1项新技术,已经在油四的勘探开发、油气减的预测与描述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它是速接地震信息与储层及油气藏分布的有效桥渠,叙述了宁东油固麻黄山西区块延安组和延长组的地震属性以及反映该区砂体发育和油气聚集带的情况。
关键调: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油气藏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02-(2011)04009003
Application of Seismic AttributeAnalysis in Reservoir Prediction inNingdong Oilfield
CHEN Ka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jing 100083, China )
Abstract:As a new technology seismic attribute analysis makes good effect in oi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rvoir prediction and description, it is an effective bridge between seismic information and reservoir distribution. In this paper Mahuangshan west block in Ningdong oilfield was analyzed by seismic attribute, the area of sand development and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zone were well poqesap
Key word: seismic attribute; reservoir prediction; oil-gas reservoir
0
引言
地震属性是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导
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等信息"。地震属性分析目的旨在从大量、丰富的三维地震数据中,拾取隐藏在其中的有关地层岩性、储层物性和流体信息,并定性预测岩相、岩性和油气信息,或定量估算油藏参数,利用少量的井孔资料揭示储层特征,建立井点处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将地震属性转换为相应的储层参数,揭示储层分布特征。20世纪60年代根据薄层反射波振辐对薄层厚度的变化,利用薄层调谐厚度的概念进行薄层解释。20 世纪70年代利用含气砂岩波阻抗的异常变化,通过亮点(暗点)技术对含气砂岩储集体进行预测。20世纪80 年代采用AVO分析技术,改进对含气砂岩和岩石孔隙中饱和成分的预测,通过岩石泊松比对比度增大给出的标志,鉴别岩性和岩石孔隙度。上述例证说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发展迅速,且已广泛应用于油气的勘探开发。
地震属性的分类 1
近年来,尽管从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中拾取和显收稿日期:2011-3-10
作者简介:陈康,1989年生,男,湖北潜江人,2009年毕业于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90
示的地震属性数量剧增,在常用的地震属性基础上不断增添了新的属性,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1个公认的地震属性分类。ChenQuincy,等以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将地震属性分为振幅、频率、相位、能量、波形、衰减、相关和比率等八大类,每一大类包含几至二十类不等。从地震属性的基本定义看,它是表征地震波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的物理量,有着明确的物理意义,因而,该分类是较为合理的。有时为方便地震属性算法研制,也可按属性拾取方法分类,即将地震属性分为层位属性和体积属性两大类。
2
地震属性的提取
地震属性提取是指在收集资料、了解地质概况、明
确地质目标之后,从地震数据中形成地震属性的过程。作为地震属性的基础,属性提取尽最要使用原始地震资料,减少在处理过程中对振幅、频率等信号的改动,以保证所提取的地震属性是真实的。地震属性拾取通常包括基于同向轴的层位属性和由地震数据体导出属性体得到体积属性。层位属性是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并与1个界面有关的属性,它提供了有关界面上或界面之间属性的变化信息。对于这种界面上或界面之间的层位属性,实际上是对1个层位上地震波信息的平均响应。体积属性是由三维地震数据体导出的完整的属性立方体,是地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