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Y/T 3344-2019
苹果腐烂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evaluation of apple cultivars for resistance to Valsa canker disease
2019-09-01实施
2019-01-17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2 M约大二内.人P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苹果树抗腐烂病鉴定的术语和定义、接种体制备、室内鉴定技术和病情调查。
本标准适用于苹果不同栽培品种资源及野生资源、杂交群体的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和评价。
2 术语和定义
3.2 接种体繁殖
病菌分生孢子的获取∶采集田间二年生平朵仪示电杂中径约为8 mm.截成8 cm 长短的枝段.取3 枝~4枝装入 250 mL.三角瓶中并加入3mL~4mL蒸馏水,湿热灭菌备用。将分离获得的腐烂病菌菌株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上25℃培养7d备用。用4mm打孔器取菌饼3个~4个,置于三角瓶内的灭菌无伤苹果枝条上,,25℃光暗交替保湿培养 15 d~30 d。待离体苹果枝条上形成子实体并涌出黄色分生孢子角时,用灭菌移植针挑取分生孢子,并用无菌水制成浓度约为1×10°个孢子/mL的接种悬浮液。
4 室内鉴定
4.1鉴定室
室内离体枝条抗病性鉴定的鉴定室能够人工调节室内温度和光照,使其可提供良好的发病环境条件,即室温为25℃、12h光暗交替进行培养。
4.2 鉴定接种
待鉴定材料采用3次重复,每重复10个枝条,以红富士健康树枝条接种腐烂病菌为对照。鉴定接种;田间采集用于进行抗病性鉴定苹果品种的健康、长势一致、无侧枝二年生枝条,截取长度为30 cm并两端蜡封,每枝段用4mm打孔器打4个孔,均在枝条正面,每孔间距为6 cm,除去孔内外表皮,留少量韧皮部,每孔滴加5μL纯氨水。待氨水风干后,每孔接种 10 μL孢子悬浮液,将枝段放入垫有湿纱布的搪瓷盘中,用保鲜膜覆盖保湿,放入环境温度为 25℃的培养室中12 h光暗交替培养。
5 病情调查
5.1 调查时间与方法
接种3d~4 d后进行发病情况调查,用刀片刮除枝条接种点周围树皮,全部露出病菌在木质部表面扩展病斑,用直尺对病斑扩展长度进行纵向测量。
5.2 抗病性级别划分
苹果离体枝条腐烂病扩展长度及其相对应的抗性标准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