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1.020 CCS Y 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1425—2022
婴幼儿学步带整体承载冲击性能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overall impact resistance of baby walking harness
2022-11-01实施
2022-04-15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 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1425—2022
婴幼儿学步带整体承载冲击性能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婴幼儿学步带整体承载冲击性能试验的原理、装置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以纺织织物为主要材料制成的学步带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婴幼儿学步带 baby walking harness
用于从能够坐立到能够独立行走的婴幼儿,在行走时提供支撑和保护作用的衬垫及条带装置。3.2
整体承载冲击性能 overall impact resistance
学步带在定量载荷时,在一定速度和振幅的运动冲击状态下的承受能力。3.3
横杆式婴幼儿学步带 baby walking harness with top handle 握持部位主要以硬质材料制成的横杆状的婴幼儿学步带。注:示意图见附录A中图A.1。3.4
套绳式婴幼儿学步带 baby walking harness with strap 握持部位主要以纺织织物缝制成的圆环状的婴幼儿学步带。注1:类型可以分成单根牵引绳婴幼儿学步带和双根牵引绳婴幼儿学步带。注2:示意图见图A.2。
4 原理
将学步带安装至负荷模型上,通过牵引学步带的拉带将其提起,在一定的行程内以一定的速度和频率使学步带往复受到冲击,从而评定学步带的整体抗冲击性能。
5 仪器设备5.1 冲击试验机
婴幼儿学步带冲击试验机应包括以下部件:
a) 金属支架:高度不低于200 cm的金属支架,固定于地面;
GB/T 41425—2022
b)冲击装置:冲击装置包括冲击杆和常用夹具(C型夹持器、圆柱型夹持器、伸缩型夹持器),可上
下运动,单向行程为(100士2)mm,往复运动的频率为(120±5)次/min,在冲击装置上加载15 kg的负荷模型为基准设定,放入配重重物后最大可负载20 kg;
c) 控制装置:能调节振荡冲击速率,能设定和记录冲击试验次数,有试验中途跌落自动停机功能。5.2 夹具5.2.1 C型夹持器
测试单根牵引绳学步带时所采用的夹持器,夹持器示意图见附录B中图B.1。C型夹持器内侧应衬有软胶片,以避免试样磨损,软胶片厚度1mm。5.2.2 圆柱型夹持器
测试双根牵引绳学步带时所采用的夹持器,夹持器示意图见图 B.2。5.2.3 伸缩式夹持器
测试横杆式学步带时所采用的夹持器,夹持器示意图见图 B.3。5.3 负荷模型
负荷模型质量为(15.0士0.1)kg,内部可装载配重重物,负荷模型示意图见图 B.4。5.4 配重重物
配重重物主体材质为铁,表面镀铬,质量为1kg和2kg。
6 样品
样品为一件完整的学步带产品。将样品置于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5±4)%的标准大气环境中调湿处理24h,不应进行其他任何处理。
7 试验步骤
7.1 标识明示最大承重为大于15kg的产品,应按标识中明示的最大承重配备配重重物。标识中明示最大承重为小于或等于15 kx的产品,无应配备配重重物。配备配重重物时,应将配重重物加载并固定于负荷模型内部的中心位置。固定方式应保证配重重物在试验中不能掉出,负重分布应均匀。如婴幼儿学步带产品未明示最大承重,默认可承受最大质量为15kg。
7.2 将学步带安装至负荷模型上,调节学步带拉带、扣具等,保证学步带受力均匀并紧贴在负荷模型上。如果是连体式学步带,将学步带安装在负荷模型上,调节负荷模型双臂高度,保证学步带腋下部位和裆部受力均匀并紧贴在负荷模型上。
注:连体式学步带一般为腋下和裆部三点受力的连体式学步带。
7.3 将学步带的牵引绳夹持在相应的夹持器上进行固定。应满足:
——测试横杆式学步带时,将横杆下方全部背带调节至最大长度,固定在伸缩型夹持器上;——测试单根牵引绳学步带时,将牵引绳调节至最大长度,固定在C型夹持器上;——测试双根牵引绳学步带时,将两根牵引绳均调节至最大长度,固定在圆柱型夹持器上。7.4 设定冲击试验机往复运动的频率为(120士5)次/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