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3.120 Q 2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377—201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动态冲击剪切性能
试验方法
Dynamic punch-shear properties test method for fibre reinforced composites
2016-11-01实施
2015-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2377—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常州天马集
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家臣、彭刚、王绪财、郑会保、何平、王伟、段剑、吕秀莲、陈春晓。
-
GB/T32377—201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动态冲击剪切性能
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动态冲击剪切性能试验的术语和定义、试验原理、试验设备、试样、 试验条件、试验步骤、数据计算与试验结果及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动态冲击剪切性能的测定,其他材料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446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弹性纵波波速elasticlongitudinalwavevelocity 弹性纵波在等截面的杆件中的传播速度。
3.2
动态冲击剪切应力dynamicpunch-shearstress 在冲击剪切过程中的任一时刻,剪切载荷与试样原始剪切面积的比值。
3.3
动态冲击剪切位移 dynamicpunch-sheardisplacement 在冲击剪切过程中,与试样接触的输入杆端面与输出管端面的位移之差。
3.4
动态冲击剪切强度 dynamicpunch-shearstress strength 在动态冲击剪切破坏过程中,试样的最大剪切应力。
4试验原理
基于分段式一维霍普金森杆试验原理,打击杆以一定的速度打击输入杆,在输人杆中形成人射弹性压缩应力波并向前传播,对输入杆和输出管间的试样进行动态冲击加载,使试样沿厚度方向剪切破坏。 由输人杆上的应变片测得弹性入射波、反射波,由输出管上的应变片测得弹性透射波,根据一维应力波理论,计算试样的动态冲击剪切应力和动态冲击剪切位移等。试验装置原理图如图1。
1
GB/T32377—2015
2
N
1
2898883838883855853
10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计算机数据处理
测时仪
动态应变仪
说明: 2 4.7 应变片;
驱动装置;打击杆;输人杆;试样;吸收杆;输出管;吸能装置;支撑平台。
6
6 0
10
图1试验原理图
5试验设备
5.1打击杆、输入杆、吸收杆和输出管 5.1.1打击杆、输入杆、吸收杆、输出管应采用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工艺加工而成,材料屈服强度应大于试样材料强度,一般选用高强度合金钢材料。 5.1.2打击杆、输人杆、吸收杆直径相同,推荐使用直径g14.5mm杆件进行试验,加工精度应符合图2 要求。若选用其他直径的件杆,加工精度应符合相应的公差要求。
单位为毫米
2009
0. 05 0.05
?
1%
K
3D
0. 05A
I
0. 05A
说明:
杆件的长度。
L.
图2杆件的加工要求
2
GB/T 32377—2015
5.1.3输出管的环形截面积应与输人杆的圆形截面积相等,面积偏差应不大于1%,输出管的加工精度应符合图3要求,输出管内径应大于输入杆直径0.4mm~0.6mm。
单位为旁米
0.05A
I
0.05A
AS
3V
%
0. 05 0. 05
0
“0干P "0F
0. 05 [0. 05
说明: d- 输出管的内径: D 输出管的外径; L 一输出管的长度。
图3输出管的加工要求
5.1.4打击杆长度以200mm~400mm为宜,输人杆和输出管长度应不小于打击杆长度的3倍。 5.1.5打击杆、输人杆、输出管在支撑平台上应保持水平,同轴误差应小于0.1mm。 5.2应变片 5.2.1应变片一般采用箔式电阻应变片,应变片的敏感栅体标长应小于5mm。如果应变信号较弱,应选用灵敏度系数更高的半导体应变片。 5.2.2应变片沿输入杆和输出管轴向粘贴,按轴线中心对称粘贴两片,粘贴位置距离试样接触端应大于打击杆长度,两应变片轴向相对位置差小于0.1mm。 5.3动态应变仪
动态应变仪的频率响应应不小于1MHz,动态应变仪与应变片连接的信号线应选用屏蔽线。 5.4数据采集仪
数据采集仪的采样频率应大于10MHz,数据采集通道应不少于两个,每个通道的记录长度应大于 5000个数据点,数据采集仪应能与计算机连接进行数据传输,由计算机对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 5.5测速系统
测速系统用测时仪的计时精度应小于1μs,测速误差应小于0.5m/s。
6试样
6.1试样可为方形试样或条形试样,输人杆直径为$14.5mm时,试样尺寸及加工精度要求如图4所示。采用其他直径的杆件试验时,方形试样的边长或条形试样的长度应大于输出管外径20m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