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61/T 1890-2024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验收规范

DB61/T 1890-2024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验收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14.3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16:33:52



相关搜索: 验收规范 运行 交通 城市轨道 全自动

内容简介

DB61/T 1890-2024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验收规范 ICS 45.020
CCS Q 84 DB61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1/T 1890—2024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验收规范
Specification of 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 system acceptance for urban rail transit
2024 - 09 - 24 发布
2024 - 10 - 24 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1/T 1890—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1
5
总体要求 ........................................................................... 1
6
功能验收 ........................................................................... 2
7
性能验收 .......................................................................... 26
附录 A(资料性)全自动运行系统功能/性能验收记录样表 ...................................31
附录 B(规范性)关键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32
I
DB61/T 1890—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市轨
道交通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卡斯柯信
号有限公司、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比亚迪通信信号有限公司、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咸新区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康佐、马一博、张泉艳、任雅萍、许双伟、陈宁、武江、屈胤达、曹薇、郭媛、
苏晓峰、曹文丽、张怡、同振宇、段立正、王飞、朱晨、张智霖、王锡磊、池洋、朱举、卓开阔、苏无
疾。
本文件由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本文件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29-89615803 86516968
地址:西安市凤城八路126号
邮编:710065
II
DB61/T 1890—2024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验收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验收的总体要求及功能、性能测试相关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新建地铁和轻轨线路,其他改建、扩建和甩项工程可参照使用。
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其他制式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3 GB/T 12758-2023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42334.1-202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规范 第 1 部分:地铁和轻轨
DB 61/T 1892-2024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场景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DB 61/T 1892-2024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TS:列车自动监控(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CAM:蠕动模式(Creep Automatic Mode)
DCC:车辆基地控制中心(Depot Control Center)
FAM:全自动运行驾驶模式(Fully Automatic Train Operating Mode)
F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OCC:运营控制中心(Operating Control Center)
PA:广播系统(Public Address)
PIS:乘客信息系统(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
PSL:站台门本地控制盘(Platform Screen Doors Local Control Panel)
RM:限制人工驾驶模式(Restricted Train Operating Mode)
RRM:远程限速运行模式(Remote Restricted Train Operating Mode)
SPKS:人员防护开关(Staff Protection Key Switch)
5
总体要求
1
DB61/T 1890—2024
5.1
全自动运行系统验收应包括功能验收和性能验收,应逐项进行测试,测试验证应采用操作检验方
式,可采用抽测方式,检测数量可根据项目建设规模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2
全自动运行系统验收应在全自动运行核心系统单系统调试、接口功能测试、单位工程验收的基础
上进行。
5.3 全自动运行系统功能和性能验收记录表可参照附录 A。
6 功能验收
6.1 列车唤醒
6.1.1 功能要求
全自动运行系统应具备三种列车唤醒方式:自动唤醒、远程人工唤醒、本地人工唤醒。列车唤醒功
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信号系统应能根据运行计划/派车计划、远程人工唤醒指令,向列车发送唤醒指令;
b)
应具备本地人工唤醒功能;
c)
列车收到唤醒指令后应能进行上电及自检,并将结果上传至调度工作站;
d)
列车完成上电自检后应进行联合测试,并将列车唤醒结果反馈至调度工作站;
e)
唤醒成功的列车能自动进入 FAM 模式和“待命”工况。
6.1.2
功能测试
6.1.2.1
每个车辆基地抽取不少于 1 个休眠唤醒点;抽取不少于 1 个正线休眠唤醒点;每个休眠唤醒
点分别抽取 1 列车。
6.1.2.2
列车唤醒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1 的要求。
表 1
列车唤醒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列车唤醒 列车在休眠唤 醒区域内休眠 成功,且模式 开 关 在 FAM 位置;调度工 作站显示列车 处 于 休 眠 状 态。 测试自动唤醒、远程人工唤醒和本地人工唤醒三种方 式。 1) 上电自检 自动唤醒应能根据运行计划自动唤醒列车,远程人工唤 醒由调度人员在调度工作站对列车进行唤醒操作,本地 人工唤醒由工作人员在车内手动操作唤醒列车,观察列 车是否上电成功,上电后相关设备是否进行自检; 1) 上电自检 列车完成上电自检,调度工作 站显示上电自检相关信息;
2) 联合测试 观察车载信号系统及车辆相关系统是否进行联合测试 并记录测试结果; 2) 联合测试 车载信号系统及车辆相关系统 完成两端联合测试,并在调度 工作站上显示联合测试结果;
3) 唤醒 观察并记录调度工作站显示唤醒成功与否状态。 3)唤醒 调度工作站显示列车唤醒成 功,列车能自动进入FAM模式 和“待命”工况。
2
DB61/T 1890—2024
6.2
列车工况模式转换及设置
6.2.1
功能要求
列车根据运行计划自动执行工况模式转换,或人工远程设置工况模式,控制列车车厢内照明、空调
等设备。列车工况模式转换及设置功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应包括待命、正线服务、停止正线服务、场段内运行、清扫、洗车等基本工况;
b)
信号系统应能根据运行计划自动向列车下发相应工况指令,调度工作站应具备人工手动设置列
车工况功能;
c) 车辆应能根据信号系统发送的工况指令,自动控制列车空调、照明等设备;
d) 调度工作站应能显示列车工况执行情况。
6.2.2 功能测试
6.2.2.1 抽取 1 列车进行列车工况模式转换及设置功能测试。
6.2.2.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2 的要求。
表 2 列车工况模式转换及设置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列 车 工 况 模 式 转换及设置 列车在停车列 检库内正常唤 醒,模式开关 处 于 FAM 位 置。 1)列车工况模式自动转换 列车按计划运行,观察调度工作站是否显示列车 工况执行情况,记录列车是否根据运行计划自动 执行待命、正线服务、停止正线服务、场段内运 行等工况模式转换;观察并记录列车车厢内照明 和空调状态是否匹配列车工况; 1)列车工况模式自动转换 列车根据运行计划自动转换工况 模式,调度工作站显示列车工况执 行情况,列车车厢内照明和空调状 态匹配列车工况;
列 车 处 于 FAM模式。 2)列车工况模式人工设置 在调度工作站人工设置列车工况,观察并记录调 度工作站上列车工况是否根据人工设置进行转 换,列车车厢内照明和空调状态是否匹配当前列 车工况。 2)列车工况模式人工设置 调度工作站根据人工设置命令显 示相应工况状态,列车车厢内照明 和空调状态匹配当前列车工况。
6.3
FAM 模式指示灯显示
6.3.1
功能要求
车辆应配备FAM模式指示灯,通过FAM模式指示灯的显示状态来表明列车当前是否处于全自动运
行模式。FAM模式指示灯显示功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信号系统应能向车辆提供 FAM 模式信息;
b) 车辆应能响应信号系统指令控制 FAM 模式指示灯的显示。
6.3.2 功能测试
6.3.2.1 抽取 1 列车进行 FAM 模式指示灯显示功能测试。
6.3.2.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3 的要求。
3
DB61/T 1890—2024
表 3
FAM 模式指示灯显示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FAM模式指示 灯显示 列车唤醒成功,FAM 模式可用。 1)列车进入全自动运行模式,观察并记录FAM 模式指示灯是否根据系统设计进行显示; FAM模式指示灯根据列车 运行模式进行对应显示。
2)列车切换至非全自动运行模式,观察并记录 FAM模式指示灯状态变化是否根据系统设计进 行显示。
6.4 车库门联动
6.4.1 功能要求
车辆基地停车列检库和洗车库的库门可与信号系统联动。车库门联动功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应能根据计划自动或人工操作打开车库门;
b)
应对车库门状态进行监督,并在调度工作站上显示车库门状态;
c)
当车库门故障或未在规定时间内动作到位时,系统应进行报警,并联动对应区域的 CCTV;
d)
车库门应具备人工旁路功能,人工确认安全后可旁路车库门。
6.4.2
功能测试
6.4.2.1
抽取 1 个库门进行车库门联动功能测试。
6.4.2.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4 的要求。
表 4
车库门联动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车库门联动 列车唤醒成功, FAM 模 式 可 用。 1)系统根据运行计划自动触发或人工打开 车库门,观察并记录车库门动作及状态; 1)系统根据计划自动触发或人工打开 车库门;
2)模拟车库门故障,观察并记录系统是否 报警、是否联动对应区域CCTV; 2)车库门故障时,系统进行报警,联 动对应区域的CCTV;
3)人工旁路车库门,观察并记录调度工作 站上是否显示旁路信息。 3)人工旁路车库门后,调度工作站上 显示旁路信息。
6.5 列车自动出库
6.5.1 功能要求
列车根据出库计划执行车辆基地与正线之间的全自动运行。列车自动出库功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
求:
a)
列车匹配出库计划后,系统应自动设置目的地码;
b)
信号系统应适时为列车触发进路,开放进路前需检查 SPKS 状态、车库门状态;
c)
可具备列车动车时自动鸣笛功能;
d)
应能以 FAM 模式自动发车和运行;
4
DB61/T 1890—2024
e) 应能根据运行计划自动向列车发送相应工况。
6.5.2 功能测试
6.5.1.1 每个车辆基地分别抽取 1 列车进行列车自动出库功能测试。
6.5.1.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5 的要求。
表 5 列车自动出库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列车自动出库 列车以FAM模式在停车列检 库唤醒成功,出库计划已加 载,对应车库门打开。 加载出库计划后,观察并记录列车是否根 据出库计划自动从车辆基地停车股道出 发,并自动运行至出入线转换轨。 列车根据出库计划执行 自动出库运行。
6.6
列车进站停车及自动对位
6.6.1
功能要求
列车以FAM模式进站应自动对位停车,列车未停准时自动跳跃对标。列车进站停车及自动对位功
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车辆应能响应信号发送的运行方向、牵引、制动控制指令,控制列车在站内精确停车;
b) 列车进站前站台及列车 PIS、PA 应能进行到站提示;
c) 列车停站后自动打开车门、站台门;
d) 若列车欠标或过标在允许范围(5 米)内,应能自动对位调整;
e) 若列车欠标超过规定距离(5 米)时,列车应能自动启动并对标停车;
f) 若列车过标超过规定距离(5 米)时,应能触发紧急制动并在调度工作站报警;
g) 若列车跳跃次数达到 3 次仍未能停准时,应能触发紧急制动并在调度工作站报警。
6.6.2 功能测试
6.6.2.1 抽取 1 列车、抽取至少 2 个站台进行列车进站停车及自动对位功能测试。
6.6.2.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6 的要求。
表 6 列车进站停车及自动对位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列车进站停 车及自动对 位 列 车 以 FAM 模 式 运 行。 1) 列车正常进站 观察并记录进站前站台及列车PIS、PA是 否进行到站提示,列车是否自动对标停稳, 停稳后是否自动开车门和站台门; 1)进站前站台及列车PIS、PA进行 到站提示,列车进站自动对标停稳, 停稳后自动打开车门和站台门;
2) 模拟列车进站欠标/过标,欠标/过标在 规定距离(5米)内 观察并记录调度工作站是否显示报警,列 车是否自动对位调整。自动对位调整成功 后,观察并记录是否自动打开车门及站台 门; 2)列车欠标/过标在规定距离内,车 门和站台门不自动打开,调度工作站 显示报警,列车进行自动对位成功 后,车门及站台门自动打开;
5
DB61/T 1890—2024
表 6(续)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3) 模拟列车进站欠标,欠标超过规定距离 (5米) 观察并记录调度工作站是否显示报警,列 车是否自动启动并对标停车。自动对位调 整成功后,观察并记录是否自动打开车门 及站台门; 3)列车欠标超过规定距离,调度工 作站显示报警,列车自动启动并对标 停车;
4) 模拟列车进站过标,过标超过规定距离 (5米) 观察并记录调度工作站是否显示报警,列 车是否触发紧急制动; 4)列车过标超过规定距离,调度工 作站显示报警,列车触发紧急制动;
5)模拟列车自动对位次数达到3次后仍未 完成对位 观察并记录调度工作站是否显示报警,列 车是否触发紧急制动。 5)列车自动对位次数达到 3 次后仍 未完成对位,调度工作站显示报警, 列车触发紧急制动。
6.7 列车站台自动发车
6.7.1 功能要求
列车可根据运行计划自动发车,列车站台自动发车功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发车前,系统应能自动联动关闭车门与站台门;
b)
停站时间结束且发车条件满足后,列车应能自动发车;
c)
列车 PIS、PA 应能显示或播报列车离站相关信息。
6.7.2
功能测试
6.7.2.1
抽取 1 列车、抽取至少 2 个站台进行列车站台自动发车功能测试。
6.7.2.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7 的要求。
表 7
列车站台自动发车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列车站台自动 发车 列车以FAM模式运行,按运 行计划正常停站。 观察并记录: 发车前车门与站台门是否自动关闭;停 站时间结束且发车条件满足后,列车是 否自动发车;列车PIS、PA是否显示或 播报列车离站信息。 发车前自动关闭车门与站台门; 满足发车条件后列车自动发车离 站;列车PIS、PA应能显示或播 报列车离站相关信息。
6.8 站台门间隙探测
6.8.1 功能要求
6
DB61/T 1890—2024
站台门间隙探测装置应能对车门和站台门间隙是否夹人夹物进行探测,触发后在OCC调度工作站、
车控室工作站、站台门现地进行报警,系统禁止列车发车。站台门间隙探测功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应设置站台门间隙探测装置;
b) 间隙探测状态纳入站台门关闭且锁紧安全回路;
c) 间隙探测应具备本地独立旁路功能;
d) 间隙探测装置应能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信号和综合监控系统。
6.8.2 功能测试
6.8.2.1 抽取 1 列车、抽取 1 个站台进行站台门间隙探测功能功能测试。
6.8.2.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8 的要求。
表 8 站台门间隙探测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站台门间隙 探测 列车以FAM模式 进站停车,车门与 站台门联动开门。 1)间隙探测功能测试: 模拟关门后间隙探测系统检测到障碍物,观 察现场情况和OCC/车控室工作站相应信息; 取消模拟条件后,观察报警是否恢复,记录 列车是否自动发车离站。 1)检测到障碍物后,OCC/车控室综合 监控工作站显示间隙探测报警信息, ATS工作站显示站台门未关闭,列车无 法离站;取消模拟条件后报警消失,列 车自动离站。
2)间隙探测旁路功能测试: 模拟关门后间隙探测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分 别激活和恢复对应间隙探测装置本地旁路 开关,观察现场情况和OCC/车控室工作站相 应信息。 2)间隙探测装置本地旁路开关激活后, PSL内对应间隙探测旁路指示灯点亮、 ATS工作站显示站台门关闭,列车发车 离站。列车出清站台后,如探测到障碍 物,综合监控工作站显示间隙探测报警 信息,ATS工作站显示站台门状态关 闭。
6.9
车门/站台门对位隔离
6.9.1
功能要求
列车进站前收到车门、站台门的对位隔离信息后,列车到站停准,对应的站台门或车门保持关闭。
车门/站台门对位隔离功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应包括车门对位隔离站台门和站台门对位隔离车门;
b)
车辆应能向信号系统上传故障车门信息以实现车门对位隔离站台门;应能在隔离车门上方显示
对位隔离信息;应能根据站台门隔离信息,不打开对应车门;
c)
站台门应能向信号系统上传故障站台门信息以实现站台门对位隔离车门;应能根据车门隔离信
息,不打开对应站台门;应能向综合监控上传故障站台门信息;
d) 信号系统应能向车辆传输故障站台门隔离信息,应能向站台门传输故障车门隔离信息。
6.9.2 功能测试
6.9.2.1 抽取 1 列车、抽取 1 个对应列车左侧的站台、抽取 1 个对应列车右侧的站台进行车功能测试。
6.9.2.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9 的要求。
7
DB61/T 1890—2024
表 9
车门/站台门对位隔离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车门/站台 门对位隔离 列车以FAM模 式在区间正常 运行。 分别进行列车左侧对位隔离检测和右侧对位隔离检测: 1) 随机隔离列车 1 道车门,列车停站后自动开门,观 察并记录隔离车门对应的站台门是否打开; 隔离车门对应的站台门保持关 闭,其他车门和站台门正常打 开;
2) 随机隔离测试站台的 1 道滑动门(不同于步骤 1) 中检测的滑动门),列车停站后自动开门,观察并记录 隔离站台门对应的车门是否打开。 隔离站台门对应的车门保持关 闭,其他车门和站台门正常打 开。
6.10
站台联动开/关门
6.10.1
功能要求
通过操作站台联动开门/关门按钮实现对停站列车的车门和站台门联动打开/关闭。站台联动开/关
门功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站台联动开门/关门按钮激活后,信号系统应能发送车门和站台门联动开门/关门指令;
b) 车辆和站台门应能接收信号系统发出的联动开门/关门指令;
c) 车辆和站台门开关门的动作应与指令相一致。
6.10.2 功能测试
6.10.2.1 抽取 1 列车、抽取不少于 2 个站台进行站台联动开/关门功能测试。
6.10.2.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10 的要求。
表 10 站台联动开/关门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站台联动开 /关门 列车以FAM模式正常 进站停车,设置条件 使列车无法正常自动 发车。 列车在站台停车,激活站台联动开门/关门按 钮,观察并记录车门与站台门是否执行联动 开启或关闭。 激活站台联动开门按钮后,车门与 站台门联动开启; 激活站台联动关门按钮后,车门与 站台门联动关闭。
6.11
列车自动折返
6.11.1
功能要求
列车根据运行计划执行全自动折返作业。列车自动折返功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应能根据运行计划自动触发折返进路并自动发车;
b)
应能自动转换驾驶端或行驶方向,换端或转换行驶方向后自动匹配新的运行计划;
c)
站前折返时,列车在站台换端期间,车门及站台门应始终保持打开状态;站后折返时,列车完
成换端后驶入发车站台停稳,车门及站台门联动打开。
6.11.1 功能测试
6.11.1.1 抽取 1 列车、大小交路折返点进行列车自动折返功能测试。
6.11.1.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11 的要求。
8
DB61/T 1890—2024
表 11
列车自动折返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列车自动折 返 列 车 以 FAM 模 式运行,按运行 计划正常停站。 1) 站前折返 列车自动停站后,观察并记录列车车门和站 台门的状态、调度工作站是否显示自动办理 发车进路、列车是否完成激活端换端;停站 时间结束后,观察并记录列车车门和站台门 状态及列车运行情况; 1) 站前折返 列车自动停站,列车车门和站台门自动 打开并保持开启,调度工作站显示发车 进路已自动办理,列车完成激活端换端; 停站时间结束后,列车车门和站台门自 动关闭并自动离站;
2) 站后折返 列车停站时间结束后,观察并记录列车车门 和站台门的状态及列车运行情况;列车停至 折返线后,调度工作站是否显示自动办理发 车进路,列车是否完成激活端换端;折返线 停车时间结束后,观察并记录列车运行情 况。 2) 站后折返 停站时间结束后,列车车门和站台门自 动关闭并自动运行至站后折返线;列车 停至折返线后,调度工作站显示发车进 路已自动办理,列车完成激活端换端; 折返线停车时间结束后,列车自动驶离 折返线,驶入发车站台精确停车后,车 门及站台门联动打开。
6.12
清客
6.12.1
功能要求
系统根据运行计划自动设置站台清客,或人工设置站台、列车临时清客。清客功能应满足以下基本
要求:
a) 应能根据运行计划,列车到站后自动清客,并自动扣车;
b) 应能远程下发临时清客指令;
c) 应能联动列车/站台PIS、PA显示或播报相关信息;
d) 列车运行至清客站台后,信号系统联动打开车门及站台门,并保持不关闭;
e) 具备发车条件后,车站工作人员按压清客确认按钮或调度人员远程确认清客后,列车自动发车。
6.12.2 功能测试
6.12.1.1 抽取 1 列车、抽取 1 个计划清客站台、抽取 1 个临时清客站台进行清客功能测试。
6.12.1.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12 的要求。
表 12 清客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清客 列车以FAM模式按 运 行 计 划 正 常 运 行,系统根据运行 计划自动设置站台 清客,或人工设置 站台、列车临时清 客。 1) 列车到达清客站台之前,观察并记录 车辆和站台PA、PIS情况; 列车进站前,车辆和站台PIS、PA显示或 播报相关清客信息;
2) 列车到达清客站台时,观察并记录列 车车门和站台门情况; 列车到站后自动清客,自动打开车门和 站台门并保持,自动扣车;
3) 本地或远程联动关闭车门和站台门。 清客确认后(按压站台清客确认按钮或 OCC远程清客确认),观察列车情况。 清客确认后,自动取消扣车,车门和站 台门联动关闭,列车根据计划自动驶离 站台。
9
DB61/T 1890—2024
6.13
系统自动扣车
6.13.1
功能要求
系统应能根据线路实际情况、列车运行情况、故障及应急情况等进行判断,实施自动扣车。系统自
动扣车功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自动扣车情况宜包括:区间超过最大列车数联动扣车、清客联动扣车、车辆告警联动扣车、车
门/站台门打开或关闭超时联动扣车、蠕动模式运行联动扣车、区间失电联动扣车、区间火灾
告警联动扣车、站台火灾联动扣车等情况;
b)
因清客、区间超过最大列车数联动的扣车,待条件具备后可自动取消,其他联动扣车应人工取
消;
c) 执行扣车的列车应能自动打开车门和站台门并保持不关闭;
d) 扣车超过一定时间(根据工程实际配置),车辆 PA 应能提示相关信息。
6.13.2 功能测试
6.13.2.1 抽取 1 个区间、抽取 1 列车进行系统自动扣车功能测试。
6.13.2.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13 的要求。
表 13 系统自动扣车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系统自动扣 车 列 车 以 FAM 模 式按计划运行, 模 拟 检 测 区 间 内 列 车 数 量 达 到设定最大值。 1)区间超过最大列车数联动扣车 模拟测试区间内列车数量达到系统参数设 定值,列车往该区间上一站台运行,观察 并记录列车是否到达站台后自动扣车、列 车车门和站台门状态及车辆PA情况; 模拟测试区间内列车数量小于系统参数设 定值,观察并记录列车车门与站台门状态 以及列车运行情况。 1)区间超过最大列车数联动扣车 测试区间内列车数量大于系统参数设定 值,测试列车在站台自动扣车,列车车门 与站台门自动打开并保持开启,扣车超过 一定时间,车辆PA自动播报相关信息; 列车数量小于系统参数设定值,列车车门 与站台门自动关闭,列车自动离站。
列 车 以 FAM 模 式停在站台。 2)车门/站台门打开或关闭超时联动扣车 模拟车门/站台门关闭超时,观察并记录系 统是否自动扣车、列车车门和站台门状态 及车辆PA情况; 测试人员在调度工作站取消扣车,观察并 记录列车车门与站台门状态以及列车运行 情况。 2)车门/站台门打开或关闭超时联动扣车 车门/站台门关闭超时,系统自动联动扣 车,列车车门与站台门自动打开并保持开 启,扣车超过一定时间,车辆PA自动播报 相关信息; 人工取消扣车后,列车车门与站台门自动 关闭,列车自动离站。
6.14
跳停
6.14.1
功能要求
按列车运行计划自动或人工设置跳停,列车不停车通过车站,联动相应显示及广播。跳停功能应满
足以下基本要求:
a)
应能设置站台跳停、列车指定站台跳停功能;
b)
车载信号系统联动车辆触发PIS、PA显示或播报相关跳停信息;
10
DB61/T 1890—2024
c) ATS联动车站触发PIS、PA显示或播报相关跳停信息;
d) 系统应具备对列车(单列、多列)及站台(单站、多站)设置跳停的功能;
e) 停站列车收到本站跳停命令不执行。
6.14.2 功能测试
6.14.2.1 抽取 1 个区间、抽取 2 列车进行跳停功能测试。
6.14.2.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14 的要求。
表 14 跳停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跳停 列 车 以 FAM 模 式 按 运 行 计 划 在区间运行。 1) 站台设置对所有列车跳停 列车A、列车B以FAM模式在正线区间运行,人工远 程设置前方车站跳停,观察并记录列车是否均不停 车通过跳停站台,调度工作站是否显示跳停信息, 车载/车站PIS、PA是否显示或播报跳停信息; 1) 列车A、列车B均不停车通过 跳停站台,调度工作站显示跳停 信息,车载/车站PIS、PA自动显 示或播报相关跳停信息;
2) 指定列车跳停 仅指定列车A在测试车站跳停,观察并记录列车A是 否不停车通过测试车站,列车B是否正常进站停车。 2) 列车A不停车通过测试车站, 列车B正常进站停车。
6.15
列车自动入库
6.15.1
功能要求
列车根据入库计划执行正线与车辆基地之间的全自动运行,列车自动入库功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
求:
a) 列车匹配入库计划后,系统应自动设置目的地码;
b) 信号系统适时为列车触发进路,开放进路前需检查SPKS状态、车库门状态;
c) 应能根据运行计划自动向列车发送相应工况。
6.15.2 功能测试
6.15.2.1 所有车辆基地分别抽取 1 列车进行列车自动入库功能测试。
6.15.2.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15 的要求。
表 15 列车自动入库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列车自动入库 列车以 FAM 模式按 计划运 行,入库计划已加载,对应车 库门打开。 加载入库计划后,观察并记录列车是否 根据入库计划自动从转换轨回库,并自 动运行至车辆基地停车股道。 列车根据入库计划执行自动 入库运行。
6.16
列车休眠
6.16.1
功能要求
11
DB61/T 1890—2024
全自动运行系统应具备三种列车休眠方式:自动休眠、远程人工休眠、本地人工休眠。列车休眠功
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信号系统应能根据运行计划、远程人工休眠指令,向车辆发送休眠指令;
b)
应具备本地人工休眠功能;
c)
车辆收到休眠指令后应能执行休眠和断电流程;
d)
休眠唤醒单元判断休眠是否成功,将休眠结果及时反馈至ATS;调度工作站显示休眠状态,若
休眠不成功,进行报警提示;
e) 休眠的列车应能保持休眠唤醒单元及相应通信设备供电。
6.16.2 功能测试
6.16.1.1 每个车辆基地抽取不少于 1 个休眠唤醒点;抽取不少于 1 个正线休眠唤醒点;每个点分别抽
取 1 列车。
6.16.1.2
列车休眠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16 的要求。
表 16
列车休眠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列车休眠 列 车 以 FAM 模 式,按运行计划 运 行 至 休 眠 唤 醒区域。 1) 加载计划,观察并记录列车自动回休眠点后是 否自动休眠、调度工作站是否显示列车休眠相关 状态信息; 列车执行自动休眠、远程人 工休眠、本地人工休眠,在 调度工作站显示列车休眠相 关状态信息。
2) 在调度工作站对停在休眠唤醒区域的列车远程 下发休眠指令,观察并记录列车是否执行休眠、 调度工作站是否显示列车休眠相关状态信息;
3) 在列车上执行人工休眠,观察并记录列车是否 进入休眠状态、调度工作站是否显示列车休眠相 关状态信息。
6.17
全自动洗车
6.17.1
功能要求
列车可根据运行计划自动执行洗车作业。全自动洗车功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信号系统应能根据洗车计划安排列车进行自动洗车作业,并自动匹配“洗车”工况;
b) 信号系统应能与洗车设备接口,根据洗车机状态控制列车运行;
c) 车辆应能执行“洗车”工况;
d) 车辆应能与信号联动,完成自动洗车作业;
e) 洗车机应具有远程、就地开启并设置模式功能,应能远程、就地中止洗车作业。
6.17.2 功能测试
6.17.2.1 抽取 1 列车、抽取 1 台洗车机进行全自动洗车功能测试。
6.17.2.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17 的要求。
表 17 全自动洗车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12
DB61/T 1890—2024
全自动洗车 列车处于FAM模式,洗车计 划已加载,洗车机准备就绪。 观察并记录: 1)列车是否根据运行计划自动运 行至洗车库; 1)列车根据洗车计划自动运行至 洗车库前停车;
2)列车停于洗车库前,列车是否 进入洗车工况; 2)列车自动转换为洗车工况;
3)是否自动执行洗车程序;结束 后是否自动驶离洗车线。 3)进入洗车工况后自动执行洗车 程序,结束后自动驶离洗车线。
6.18
列车设备状态远程在线监测
6.18.1
功能要求
OCC对列车设备状态、列车关键设备故障进行实时监测。列车设备状态远程在线监测功能应满足
以下基本要求:
a)
与运营安全相关的列车设备状态和关键设备故障信息应能实时上传至OCC,并在调度工作站
显示,故障报警分级显示,其余信息回库传送或;
b) 车辆处于检修工况时,调度工作站应显示列车处于检修状态。
6.18.2 功能测试
6.18.2.1 抽取 1 列车进行列车设备状态远程在线监测功能测试。
6.18.2.2 功能测试应满足表 18 的要求。
表 18 列车设备状态远程在线监测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前提 测试内容 预期结果
列车设备状 态远程在线 监测 列车在正线,调度 工作站显示列车 处于FAM模式。 1)在列车上分别模拟关键车辆系统/设备故障,包括牵 引、辅逆、制动、客室车门、空调等系统设备,观察 并记录OCC调度工作站是否显示相关报警信息; 1)OCC调度工作站显示相关 报警信息;
2)激活车辆检修按钮,观察并记录OCC调度工作站显 示情况。 2)OCC调度工作站显示列车 处于检修状态。
6.19
列车与中心联动
6.19.1
功能要求
列车运行过程中,当发生驾驶台盖板开启、电气柜门开启、逃生门盖板开启、灭火器取出等情况时,
应在调度工作站上显示相关报警信息,系统将相关区域处CCTV联动推送至调度显示终端。列车与中心
联动功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车辆应能将驾驶台盖板开启、电气柜门开启、逃生门盖板开启、灭火器取出等信息发送给 OCC;
b)
应能在调度工作站显示相关报警信息;
c)
应能联动车辆相关区域的 CCTV;
d)
逃生门盖板开启时,应能联动激活对应区域的紧急呼叫装置。
6.19.2
功能测试
13
DB61/T 1890—2024
6.19.2.1
抽取 1 列车、抽取 1 个区间进行列车与中心联动功能测试。
6.19.2.2
上一章:DB61/T 1893-2024 政府投资项目咨询评估规范 下一章:DB61/T 1887-2024 购物中心保洁服务规范

相关文章

DB61/T 1892-2024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场景技术规范 DG/TJ 08-2442-2023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验收标准 DB61/T 1032-201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第5部分∶供电系统安装 DB61/T 1032-201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第5部分:供电系统安装 DB61/T 1029-201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第2部分∶车辆基地安全防范系统安装 DB61/T 1029-201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第2部分:车辆基地安全防范系统安装 GB 50381-2010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DB61/T 1008-201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第1部分:环境卫生